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股骨
  • 4篇期股
  • 4篇坏死
  • 4篇骨头
  • 4篇骨折
  • 4篇股骨头
  • 3篇缺血坏死
  • 3篇股骨头缺血
  • 2篇早期股骨头缺...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头坏死
  • 2篇中青年
  • 2篇转子间
  • 2篇转子间骨折
  • 2篇椎间盘
  • 2篇钻孔减压
  • 2篇老年
  • 2篇高压氧
  • 2篇骨头坏死

机构

  • 10篇广元市中心医...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10篇邱伟
  • 8篇余利民
  • 6篇贾涛
  • 6篇邵明
  • 4篇贾德卫
  • 4篇凌坤
  • 2篇任大伟
  • 1篇犹怀勇
  • 1篇连星烨
  • 1篇王绍磊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联疗法治疗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钻孔减压植骨、高压氧联合治疗中青年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关节的患者,全部采用钻孔减压植骨、高压氧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3个月,根据Harris临床评分及术后CT和MRI检查效果满意,优8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0.0%。结论:股骨头钻孔减压植骨、高压氧两联法治疗中轻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贾德卫凌坤余利民邵明贾涛席天平邓若毅邱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高压氧
钻孔减压股动脉介入联合高压氧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股骨头钻孔减压联合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全部采用钻孔减压与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另选同期同样病变患者28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股骨头钻孔减压与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疼痛减轻或部分消失,功能改善或逐渐恢复,未发现毒副作用及并发症。本文研究组病例还在进一步随访和观察中,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贾涛余利民邵明席天平邱伟
关键词:钻孔减压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
三联疗法治疗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钻孔减压植骨、介入以及高压氧联合治疗中青年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6例患者共18个关节,男12例,女4例;年龄在21~57岁,平均34岁。均为早期(~期Ficats分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部采用钻孔减压植骨、股动脉介入、高压氧联合治疗。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个月。根据Harris临床评分及术后CT、MRI检查效果满意,优8个,良7个,可2个,差1个,优良率达83.3%。结论股骨头钻孔减压植骨、股动脉介入、高压氧三联法治疗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其疗效显著。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预防病情加重,延缓股骨头坏死的进展,延长股骨头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余利民凌坤邵明贾涛贾德卫席天平邓若毅邱伟
关键词:三联法中青年股骨头缺血坏死
经椎间孔入路治疗颈胸段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分析探讨经椎间孔入路治疗颈胸段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颈胸段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经椎间孔入路治疗和侧方入路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实验组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5),实验组术后的JOA评分为(88.07±10.34)分,对照组术后的JOA评分为(73.46±10.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间孔入路治疗颈胸段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预后效果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邓若毅任大伟席天平邱伟余利民贾涛
关键词: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突出症
髓心减压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23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总结。结果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尤其是外展功能恢复明显,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4~12个月后X线表现死骨有吸收,坏死区明显减小或消失。结论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可有效的恢复髋关节的功能,阻止坏死的进一步发展。
席天平邱伟余利民贾涛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髓芯减压骨髓移植
背侧单切口与桡尺侧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成人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使用背侧单切口与桡尺侧双切口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行双钢板治疗成年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患者41例,其中手术入路选择背侧单切口患者25例,选择背侧双切口患者16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背侧单切口入路组患者在手术出血、切口长度等方面要优于背侧双切口组(P<0.01);两组在术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单切口组的疼痛VAS评分在术后1周和术后12周时要优于双切口组(P<0.05);单切口组的膝关节HSS评分在术后1周时要优于双切口组(P<0.01),而在术后12周时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选择背侧入路单切口和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背侧单切口入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好。
贾德卫余利民邵明邱伟凌坤王绍磊
关键词:尺骨骨折
唑来膦酸干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后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的2年随访被引量:18
2021年
背景: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外科治疗上取得很好的疗效。由于存在骨质疏松,术后内植物松动下沉、假体周围骨折等情况也成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除手术治疗外,还需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降低再发骨折或内植物松动的风险。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4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均为女性,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治疗组22例术后使用唑来膦酸(每年1次,共输注3次),并规律口服骨化三醇及钙尔奇D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24例术后未使用唑来膦酸,仅以骨化三醇及钙尔奇D规律口服抗骨质疏松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6,12,24个月行骨密度检测和骨代谢标志物测定,骨形成标志物选取血清骨钙素,骨吸收标志物选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密度检测使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骨代谢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骨密度优于对照组(P<0.05);②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水平伤后一过性升高,治疗组6个月后开始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6个月后维持在一定水平;在6个月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即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伤后出现升高,治疗组治疗后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下降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在治疗后12,24个月出现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唑来膦酸可进一步辅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在骨密度的提升、促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
邱伟连星烨
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唑来膦酸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固定方案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固定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接收治疗的85例ACL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开放手术组、螺钉固定组和缝线固定组。开放手术组30例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螺钉固定组28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螺钉固定治疗,缝线固定组27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患侧与健侧位移差值、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螺钉固定组和缝线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均短于开放手术组,患侧与健侧位移差值均小于开放手术组,缝线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螺钉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固定组和缝线固定组患者的患侧与健侧位移差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固定组和缝线固定组患者的Tegner评分、ROM、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优于开放手术组,且缝线固定组患者的Tegner评分、ROM、Lysholm评分、IKDC评分优于螺钉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螺钉固定和缝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均优于开放手术治疗,且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活动度、运动等均优于螺钉固定,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犹怀勇邵明邱伟
关键词:开放手术治疗缝线固定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对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患者行THA术,B组患者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C组患者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D组患者行Gamma钉内固定治疗,记录4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手术时间较C组和D组显著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其他3组(P<0.05);A组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其他3组(P<0.05);A组患者术后3月、6月、12月和18月时Harris评分均较同时间点其他3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均较C组和D组显著增加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且症状较轻微。结论 TH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内固定手术效果更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且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贾德卫邵明凌坤邱伟余利民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3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总结3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4月—2014年2月对30例严格标准诊断的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共计36个椎间盘),行后方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年,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腰部疼痛进行评估。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及下腰部疼痛均明显改善,JOA评分从术前(14.6±2.3)分提高至术后1年(27.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6,P<0.001);VAS评分从术前(6.2±1.6)分降低至术后1年(1.4±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35,P<0.001)。结论对经过严格标准诊断,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邓若毅贾涛余利民任大伟席天平邱伟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后路椎间融合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