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院康复科科学化管理模式研究
- 2022年
- 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以外的又一大医学体系,随着科技进步医学的不断发展创新,在近多年得以迅速发展,从诊断、功能评价、治疗、训练和预防等技术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康复医学理论。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中医康复相关的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通过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中医适宜方案,结合对患者病症及病理特点的分析情况实施疾病康复工作。随着群众的健康意识增强,临床中医康复治疗的越来越多,也倒逼着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升,中医院康复科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并重,优化中医治疗方案,增加中医诊疗项目。如何在医改和我国进入老龄化的背景下,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化地管理中医院康复科,本文进行了探讨研究。
- 王志峰
- 关键词:医改
- 主客原络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主客原络配穴法为主针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主客原络配穴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主症、次症评分及各项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胃黏膜修复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对照组为6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症、次症评分及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胃黏膜修复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症、次症评分及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胃黏膜修复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客原络配穴法为主针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胃黏膜修复。
- 张丽文常学辉王志峰杜晨辉
- 关键词:针刺疗法配穴法胃炎
- 主客配穴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对疼痛程度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主客配穴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对疼痛程度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传统取穴针刺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主客配穴针刺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和上肢运动功能水平改善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客配穴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能够通过调节气血流通、加强机体对上肢的控制,改善疼痛程度和上肢运动功能水平。
- 张丽文王志峰李平平
- 关键词:针刺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
- 针刺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变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4例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针刺治疗,给予B组患者针刺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8%,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6%。B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A组(P<0.05)。结论:针刺加中药内服外敷对膝关节退行性变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王志峰
- 关键词:针刺中药内服外敷膝关节退行性变
- 经皮神经电刺激对急性面瘫患者神经恢复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对急性面瘫患者神经恢复的影响。方法济源市中医院2015-04-2017-06收治的124例急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的66例患者为观察组,常规治疗的58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2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额纹消失、鼻唇沟消失及鼓腮漏气患者相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仅鼓腮漏气患者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额纹消失、眼睑闭合露白及鼓腮漏气患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分级人数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 王志峰李小红
- 关键词:面瘫经皮神经电刺激面神经
- 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5名,给予A组患者局部封闭疗法治疗,给予B组患者针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7%,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B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梨状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 王志峰
- 关键词:针刀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 针刺配合走罐治疗失眠症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走罐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针刺治疗,给予B组患者针刺配合走罐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B组治疗效果比A组更佳(P〈0.05)。结论针灸配合走罐可有效治疗失眠症状,起效快速,效果理想,可在失眠症治疗中推广使用。
- 王志峰
- 关键词:针刺走罐失眠症
- 灵龟八法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听力水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听力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均进行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灵龟八法按时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时间、听力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观察组听力、眩晕、耳鸣、耳闷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听阈值、耳聋评分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龟八法针刺能够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耳鸣、眩晕等症状,调控听力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学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疗效较好。
- 张丽文王志峰李平平
- 关键词:灵龟八法针药并用听力血液流变学
- 电针联合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 2021年
-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7例,其中对照组使用整脊推拿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针刺结合整脊推拿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上肢麻木、颈肌无力、头晕目眩)、颈椎功能[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程度[颈椎病临床评价(CASCS)]、生活能力评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体征情况(压顶试验、棘突旁压痛、麻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N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CASCS、体征情况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整脊推拿治疗CSR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恢复患者颈椎功能,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王志峰
- 关键词:电针循经推拿神经根型颈椎病
- 旋提推拨正骨复位法联合理筋点穴法与针灸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比较旋提推拨正骨复位法配合理筋点穴法与针灸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济源市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500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0例和对照组1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旋提推拨正骨复位法配合理筋点穴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6%(301/32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89%(151/18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3.68,P<0.01)。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对应的回归系数为1.38,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优势比为3.9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势是对照组的3.975倍。结论旋提推拨正骨复位法配合理筋点穴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针灸配合口服药物治疗。
- 王志峰
-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