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枫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输血
  • 3篇血型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溶血
  • 2篇新生儿溶血病
  • 2篇血小板
  • 2篇溶血
  • 2篇溶血病
  • 2篇输注
  • 1篇血常规
  • 1篇血清学检测
  • 1篇血小板计数
  • 1篇血小板输注
  • 1篇血型不合
  • 1篇血型抗原
  • 1篇血型血清学
  • 1篇血型血清学检...
  • 1篇阳性
  • 1篇异位妊娠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8篇达州市中西医...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四川省达州市...
  • 1篇泸州市纳溪区...

作者

  • 8篇潘枫
  • 7篇刘娟
  • 6篇张泽君
  • 4篇赵丽娟
  • 1篇张洪为

传媒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围术期输血对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术期输血对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围手术期给予输血的63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归入观察组,根据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期未给予...
潘枫刘娟
关键词:输血胃肿瘤复发
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了解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情况,并探讨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52例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儿中ABO溶血病的发生情况,并比较所有患儿间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临床检查结果的差异,研究可能影响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52例新生儿中出现新生儿溶血病的有30例(57.69%),发病率较高;(2)通过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得体质量、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GB)、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及出生时间均可能为影响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相关因素;(3)通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得HGB、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及出生时间为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较高,患儿出生时间、HGB浓度和相关胆红素的表达水平可为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
潘枫
关键词: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影响因素
手工与机采血小板疗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手工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的疗效,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样本来源于该院经过血小板输注治疗的住院患者,其中134例患者输用6 756U手工血小板为A组;74例患者输用2 880U机采血小板为B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输注24h后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临床出血症状有无改善、有无输血反应等进行输注后疗效判断。结果与B组比较,A组CCI、PPR、总的输注有效率、输注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未产生同种免疫的患者,输注手工血小板或机采血小板,具有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手工血小板的应用能够节约血液资源,缓解血小板供应紧张的现状。
刘娟赵丽娟潘枫熊德琼张泽君张洪为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输血血小板计数
脐带血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脐带血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H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常分娩的产妇脐带血做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SB)、ABO血型、RhD血型检测,对于母婴ABO血型不合(O-A、O-B、O-AB)、母婴其他血型(O-O、非O-A、B、AB、Rh系统抗-D除外)中母亲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新生儿脐带血做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结果1969例脐带血标本母婴血型O-A型476例,确诊HDN 127例(26.68%),O-B型339例,确诊HDN 76例(22.42%),O-AB型42例,确诊HDN 3例(7.14%),1112例母婴其他血型中母亲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8例,确诊HDN 19例(1.71%)。结论脐带血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刘娟陈勇唐海东谭美芳潘枫熊德琼张泽君冯晨程李维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血型基层医疗机构脐带血
14190例患者不规则抗体回顾性分析及安全输血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通过对本院备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及相关因素统计分析,研究不规则抗体的人群分布特征,以及不规则抗体产生的临床意义,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方法:对本院2016年7月10日~2018年9月30日期间住院备血患者14190例分别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再进一步对阳性标本者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14190例住院备血患者中,共有67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阳性率0.47%. Rh系统的不规则抗体32例(47.76%),其中抗-E 16 例(23.88%),抗-C 4例(5.97%),抗-c4例(5.97%),抗-D 5例(7.46%),抗-e 2例(2.99%),抗-cE 1例(1.49%), Lewis 系统抗-Lea5例(7.46%), MNSs 系统抗-M7 例(10.45%), Kidd系统抗-Jka2例(2.99%);Duff系统抗-Fya1例(1.49%);其他10例(14.93%);未检出特异性抗体10例(14.93%);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以科室统计,阳性患者分布主要以妇产科、血液肿瘤科和消化内科为主.结论:有必要对备血患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并选择相应抗原阴性血液输注,实现精准化输血,尤其是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更为重要.
赵丽娟刘娟潘枫熊德琼张泽君
关键词:输血安全不规则抗体筛查
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临床应用观察
2014年
目的比较新鲜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和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的临床输注疗效,探讨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统计我院2011至2012年临床血小板用量,其中134例患者输用6756U新鲜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62例患者输用2230U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通过输注24h后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临床出血症状有无改善、有无输血反应等进行输注后疗效判断。结果新鲜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和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输注24h后CCI和PP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和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输注后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和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输血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大出血、产科出血和各种疑难大手术中,输注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即刻止血效果优于输注新鲜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而预防性输注或以提升血小板计数为目的的输注则是新鲜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优于冰冻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
刘娟赵丽娟潘枫熊德琼张泽君
关键词:冰冻血小板输注疗效
达州地区RhD阳性健康献血者RhCcEe分布频率调查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达州地区RhD阳性健康献血者RH表型抗原CcEe的分布频率。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达州地区1496例RhD阳性健康献血者的血液样本,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Rh血型抗原检测,计算Rh血型各表型频率,并与国内其他地区Rh血型表型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496例RhD阳性健康献血者中,A型548例,B型317例,O型504例,AB型127例。共检出8种Rh血型抗原分型,检出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CCDee(48.46%)>CcDEe(33.76%)>CcDee(8.56%)>ccDEE(5.61%)>ccDEe(2.74%)>CcDEE(0.40%)>CCDEe(0.27%)>ccDee(0.20%);不同血型献血者Rh抗原表型的检出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抗原阳性率从大到小依次为:e(93.98%)>C(91.44%)>c(51.27%)>E(42.78%);不同血型献血者Rh抗原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州地区RhD阳性健康献血者的Rh血型表型分布与北京、兰州、湖北和福州等地区分布情况接近。结论:达州地区RhD阳性健康献血者Rh表型抗原以CCDee、CcDEe型最为常见,C、e抗原分布频率较高,Rh表型分布特征与国内部分地区相似。
潘枫刘娟熊德琼张泽君冯晨程李维王春泽周晓瑜祝富铭
关键词:输血血型抗原RH阳性
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在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效果监测及预测中的作用探讨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在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效果监测及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68例,依据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分成两组;对照组19例为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研究组49例为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相关凝血指标(PT、APTT、TT、FIB)和血常规指标(PLT、HCT、RBC、HG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PT、APTT、T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IB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上述相关凝血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相关血常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验患者的相关凝血指标及血常规指标,可以评估异位妊娠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过程中是否合并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
赵丽娟刘娟潘枫熊德琼张泽君
关键词:异位妊娠凝血指标血常规输血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