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侃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电阻抗乳腺扫描成像系统的初步研究
-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电阻抗扫描(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EIS)成像原理应用于妇女乳腺检查是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本研...
- 季振宇董秀珍付峰史学涛刘锐岗尤富生王侃
- 关键词:乳腺癌
- 文献传递
- 乳腺EIS检测评价年轻女性罹患乳腺癌危险度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评价乳腺电阻抗扫描成像(EIS)对年轻女性乳腺癌病人的敏感度、特异度,计算其相对危险度,决定是否采用更精确的影像学检查,以期指导年轻女性乳腺癌病人的早期检测。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6家医疗机构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的方法对年龄≤45岁的女性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对583例准备进行乳腺组织活检的年轻女性病人进行乳腺EIS检测,与其病理结果相对照,计算出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计算乳腺EIS检测阳性病人患乳腺癌的发生率。结果583例中143例确诊为乳腺癌。EIS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72.9%、76.3%、51.2%和94.1%。EIS检测结果阳性的年轻女性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8.67。结论乳腺EIS检测可能成为年轻女性早期筛查乳腺癌的重要方法。
- 王廷窦科峰王岭董秀珍付峰凌瑞姚青陈江浩张聚良李南林王侃
- 关键词:乳腺癌电阻抗相对危险度年轻女性
- 基于电阻抗扫描的乳腺组织阻抗频谱特性测量实验被引量:7
- 2008年
- 为了研究乳腺组织电导率特性及肿瘤生长方式对电阻抗扫描(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EIS)肿瘤成像特征的影响,作者对照分析了69例乳腺肿瘤患者的EIS成像、X线钼靶摄影及离体乳腺组织的阻抗频谱特性。实验得到了40例恶性肿瘤、34例良性肿瘤、49例腺体组织和41例脂肪组织的离体电阻率特性,其中腺体组织和良性肿瘤的电阻率数值最小,其次是癌组织,脂肪组织的电阻率数值最大。恶性肿瘤中EIS检查24例高亮表现,11例暗区表现,5例无表现;良性肿瘤EIS检查多数无特征表现。实验表明,癌组织与其周围正常组织的电导率有显著性差异。因恶性肿瘤浸润组织的不同,组织间的电导率差异会出现正向或负向变化,EIS检查表现出亮、暗不同的特征成像。良性肿瘤的电导率较好,但其与周围组织电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IS检查无显著成像。
- 王侃董秀珍付峰廖琪梅刘锐岗
- 关键词:乳腺癌电阻抗扫描
- 电阻抗扫描成像物理模型仿真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在电阻抗扫描(electricalimpedancescanning,EIS)乳腺成像的初期实验阶段,验证EIS成像的可行性,初步明确影响EIS成像的因素。方法基于EIS实验平台建立一个能有效模拟乳房组织分布的物理模型,并用电导率有差异的NaCl溶液、琼脂块模拟了3种不同情况下的电场分布。结果不同电导率分布引起的电场扰动会造成不同的成像结果。结论基于EIS原理的成像是可行的,初步明确了影响EIS成像的因素。
- 季振宇付峰史学涛刘锐岗董秀珍尤富生王侃
- 关键词:电阻抗扫描物理模型仿真成像
- 电阻抗扫描乳腺成像的初步实验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电阻抗扫描 (electricalimpedancescanning,EIS)成像原理应用于妇女乳腺检查是一种新的诊断技术 .初步实验研究在于为后续EIS乳腺成像系统电极阵列、硬件系统、软件算法的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EIS检测原理通过初步建立的信号检测平台 ,采集一些人体数据 ,并对信号的幅值、相位进行分析 .结果 :电极阵列、电极 皮肤接触阻抗、激励频率均对检测信号有影响 .结论 :明确了影响EIS检测结果的因素 ,为EIS乳腺成像系统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 季振宇付峰尤富生史学涛刘锐岗董秀珍王侃
- 关键词:电阻抗扫描信号检测电极
- 电阻抗乳腺扫描成像临床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
- 2005年
- 针对电阻抗乳腺扫描(ElectricalImpendenceScanning,EIS)的大量临床检查数据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现代化的快捷管理和数据统计。采用Borland公司的Delphi6.0编程工具并结合SQL语言,开发了EIS临床数据管理系统,高效、方便地对大量病历进行管理和检索。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减少错误和大量的人力劳作,是电阻抗乳腺扫描成像临床数据的良好辅助管理系统。
- 王侃董秀珍付峰刘锐岗史学涛尤富生漆家学季振宇
- 关键词:数据库DELPHI数据管理系统
- EIS检测电极屏蔽地环宽度对成像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估电阻抗乳腺扫描(EIS)技术中检测电极阵列周围屏蔽地环大小对系统检测性能的影响,并针对64电极阵列提出合适的地环宽度.方法:在64电极的物理模型中模拟人体乳腺组织分布,采用相同电极阵列、不同屏蔽地环宽度的检测电极,分别检测均匀背景溶液、同一体积和深度的琼脂目标体,对比测量结果.人为使用绝缘材料遮盖检测电极屏蔽地环,测量30例女性志愿者,观察地环屏蔽前后的数值变化.结果:屏蔽地环宽度越小,电场边缘效应越明显,测量数据的离散性呈以下趋势:0 mm〉2 mm〉3 mm〉5 mm〉7mm.在临床检查中,屏蔽地环的不良接触同样影响EIS成像质量.结论:电极屏蔽地环宽度大小对于EIS成像中检测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介于5-7 mm之间的屏蔽地环宽度对于64电极阵列较为合适.
- 王侃付峰季振宇尤富生刘锐岗史学涛董秀珍
- 关键词:电阻抗扫描电极
- 电阻抗扫描成像技术(EIS)在妇女乳腺癌临床检查中的初步研究
- 目的初步研究电阻抗成像技术在妇女乳腺癌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相对照,评估EIS诊断技术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对于早期乳癌EIS的敏感性较高。结论电阻抗扫描成像技术这一新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早期乳腺癌的普...
- 王侃董秀珍付峰刘锐岗季振宇郭青霞史学涛尤富生
- 关键词:乳腺癌
- 文献传递
- 女性月经期前后电阻抗乳腺扫描成像的变化
- 2011年
- 目的研究女性月经期前后电阻抗乳腺扫描(EIS)检查图像的变化。方法 60例身体健康、25~45岁、不在孕期和哺乳期、未绝经的女性志愿者接受EIS。每人每周接受1次EIS常规检查,并且在每次月经周期前、后几天内也接受EIS检查,共持续14个月。观察月经期前后EIS成像的变化以及异常EIS成像与年龄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观察发现异常亮斑(假阳性)在月经期前(月经期前3~5d)的EIS成像中出现,通常异常亮斑仅存在1周,到第3周(月经期后3~7d)后基本消失,并且成像结果更趋于均匀的灰度图。本组受试者中81.7%(49/60)的EIS成像在月经期前后发生变化。但也有18.3%(11/60)受试者的检查结果没有变化。60例受试者月经前3~5d与月经后4~7d的EIS检查成像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经期前、后EIS成像的变化与年龄无关(P>0.050)。结论女性月经前EIS成像可出现假阳性表现。为了能获得正确EIS检查结果建议进行EIS检测时应避开月经期前的时间段。
- 王廷吕勇刚王岭王侃陈江浩贠军董秀珍付峰窦科峰姚青
- 关键词:乳腺月经期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