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文
-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泸州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维生素D联合抗结核药物对老年脊柱结核患者血清IL-1β及干扰素γ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究维生素D联合抗结核药物对老年脊柱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我院诊治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试验组(48例)。对照组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滴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脊髓损伤程度、血清IL-1β及干扰素γ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脊髓损伤程度减轻(P<0.05),血清IL-1β及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脊髓损伤程度减轻更为显著(P<0.05),试验组血清IL-1β及IFN-γ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抗结核药物对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疗效显著,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推测其与血清IL-1β及干扰素γ水平降低有关。
- 杨陈一胡建超刘宇文马洋杨林雨
- 关键词:维生素D
- 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4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所用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及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丢失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s角和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的Cobb’s角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 杨陈一唐中尧刘宇文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
- 中药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用中药联合手法治疗,对照组用西药联合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 杨陈一胡建超刘宇文马洋刘永森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手法
- 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收治54例住院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临床疗效;结...
- 马洋杨陈一胡建超刘宇文
-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小夹板手法复位
- 文献传递
- 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Denis分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疗效影响被引量:11
- 2018年
-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概率也会随之增加。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中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患者逐年增加,这与老年人群人口基数的增加是一致的。
- 刘宇文杨陈一杨强
- 关键词:腰椎椎体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DENIS疗效影响
- 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二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刘宇文杨陈一杨强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内固定疗效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或不伴真空裂隙征的骨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 2019年
- 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或不伴真空裂隙征的骨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开展对比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就诊治疗的骨松性椎体骨折患者50例,其中25例患者伴有真空裂隙征作为伴裂隙组,另外25例则为不伴有真空裂隙征,作为非裂隙组,对两组患者均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实施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自我疼痛症状、椎体压缩纠正度、椎体再压缩率开展对比分析。结果:研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了调查与对比,其中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等方面,经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不同时段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进行了测量与对比,治疗后1天、治疗后8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还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段椎体压缩率进行了计算和比较,治疗后1天、治疗后8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用来治疗伴真空裂隙征的骨松性椎体骨折,但其临床疗效一般,临床医师在手术操作时要注意分辨,以加强临床疗效。
- 刘宇文杨陈一杨强
- 关键词: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 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明显。
- 马洋杨陈一胡建超刘宇文
-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