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孕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人工流产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治疗后进行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腹痛率和宫腔残留率等。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为(12.5±4.8)ml、(5.6±1.2)d、(2.4±0.6)min,对照组则分别为(20.3±6.7)ml、(7.8±2.0)d、(5.6±1.2)min;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腹痛率和宫腔残留率分别为10.0%、2.5%,对照组则分别为15.0%、7.5%,研究组术后腹痛率和宫腔残留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早孕实施人工流产前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可行的,其能有效减少人工流产术对子宫的损伤,并更好地避免药物流产不全和术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减少患者痛苦,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出血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何涓
- 关键词:瘢痕子宫早孕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大脑沟回的发育过程的观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大脑沟回的发育过程的观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产前超声检查孕妇138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孕17w时就能够通过经腹超声观察到脑沟,经枕骨角位置中线两侧(胎头颅顶部平面)具有最清楚的顶枕沟观察显示,17w、19w、22w分别较平滑、呈点状、V形,之后具有越来越深的深度,呈Y形;经双侧颅骨内侧位置(胎头颅顶部平面)对中央沟进行观察,24w、25w、26w分别极平滑、毛糙不平呈点状、毛刺状,之后具有越来越深的深度;经枕后部小脑内侧(脊柱及小脑冠状切面)对距状沟进行观察,19w、22w、23w分别较平滑、呈点状、V形,之后具有越来越深的深度,呈Y形;经胎头丘脑平面胼胝体旁对扣带回进行观察,呈中等回声,其旁中线两侧可观察到扣带沟24w、25w分别较平滑、呈点状,之后具有越来越深的深度,呈短线状;经胎头丘脑平面对大脑外侧裂进行观察,17w、19w分别较平滑、呈圆盾波浪状,之后逐渐呈梯形状,具有越来越深的深度。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各大脑沟深度逐渐增加(P<0.05),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相对宽度(相对深度)逐渐减小(P<0.05),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够观测到胎儿大脑沟回的发育过程,孕周和其深度相关,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了产前对大脑沟回发育异常的早期评估。
- 文精灵王艳孙婷何涓
- 关键词:产前超声检查发育过程
- 宫腔支架止血球囊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对产后出血患者疗效及产后恶露、月经复潮时间影响被引量:2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宫腔支架止血球囊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对产后出血患者的疗效、产后恶露及月经复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进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宫腔支架止血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恶露暴露时间、产后月经复潮时间、产后月经周期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支架止血球囊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产后出血患者,可显著改善产后恶露及月经复潮情况,且安全性较好,效果显著。
- 何涓焦波卢佳南吉文倩符玉蕾许娟娟陈倩
- 关键词: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产后恶露月经复潮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在剖宫产后采取阴道分娩方式进行分娩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40例曾接受过剖宫产术但此次妊娠有阴道分娩机会的瘢痕子宫孕妇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同样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未接受过剖宫产术的非瘢痕子宫孕妇14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产妇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以及产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细菌感染、宫裂出血和尿潴留以及新生儿窒息与腹膜粘连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进行严密而综合的产前检查、正确而规范的助产手段、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及到位的抢救措施,阴道分娩完全可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何涓
-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EM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类型将患者分为腹膜型组(n=45)、卵巢型组(n=37)及混合型组(n=68)3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3组患者病变部位、确诊方式、痛经症状、美国生育协会修正标准(R-AFS)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S患者常伴发痛经、月经失稳等临床表现,其治疗方案因患者年龄、病情轻重、生育情况而有所差别。
- 何涓吉文倩符玉蕾许娟娟张英陈倩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 早孕与中孕期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方法及评价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比较早中孕期孕妇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产前血清学筛查方法及其临床价值,寻求预防和减少DS患儿出生的更优方法。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孕妇早孕期血清的妊娠相关蛋白-A(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及其中孕期的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β-HCG和游离雌三醇(free estriol,u E3),运用Lifecycle分析软件计算DS风险值,建立三亚市DS血清学产前筛查各个相关指标的中位数。同时对其筛查结果为高风险者,行B超引导下羊水穿刺术,取羊水细胞培养,且作染色体核型分析。随后追踪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1)在7613例早中孕期的先后受检孕妇中,早孕期DS筛查高风险者18例及中孕期15例,而早中孕期联合筛查高风险者11例。(2)对所有DS筛查高风险孕妇行羊水穿刺检测,确诊为DS者仅9例,但发生漏诊早中孕期分别为2和1例。早孕筛查灵敏度81.82%、特异性99.88%、阳性预测值50%、阴性预测值99.97%,中孕筛查灵敏度90%、特异性99.92%、阳性预测值60%、阴性预测值99.99%,早中孕联合筛查灵敏度90%、特异性99.97%、阳性预测值81.82%、阴性预测值99.99%。其中,早中孕联合筛查的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早孕或中孕期,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孕较早孕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AFP浓度随孕妇孕14+1~21+6周的增长而增加,但β-HCG则相反。结论早中孕期DS产前血清学联合筛查方案是一种有效且必要的手段,建立三亚市DS血清学产前筛查AFP及β-HCG的中位数对本地区DS高危孕妇筛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杨瑰艳陈求珠石秀凤何涓王丹
-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血清学筛查
- 基于年龄与孕周对唐氏综合征血清学产前筛查结果影响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基于年龄与孕周对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血清学产前筛查结果的影响,进而据此总结DS血清学产前筛查的理想孕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958例孕15~20^(+6)w进行DS血清学产前筛查孕妇的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检测结果,并对筛查高危孕妇实施羊水细胞染色体诊断,对比相同年龄段不同孕周DS的假阳性率及不同年龄段DS的风险率。结果 (1)在7958例受检孕妇中,DS高危及确诊者分别为296例和7例,筛查假阳性率3.63%。(2)孕17~18^(+6)周DS筛查的假阳性率3.16%~3.11%,明显低于孕15~16^(+6)w及孕19~20^(+6)w的假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S产前筛查的风险率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孕妇的年龄是导致DS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2)在孕15~20^(+6)周检测AFP和β-HCG可有效检出DS患儿,降低其出生率。(3)为了提高DS的检出率,建议血清学产前筛查在17~18^(+6)w。
- 杨瑰艳陈求珠林明影何涓王丹
-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孕周年龄回顾性分析
- 三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07例单胎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n=28)、会阴侧切组(n=37)、剖宫产组(n=42)。对比分析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性功能状况、盆底肌力、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记录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三组产妇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和会阴侧切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肌力0~2分比例、盆底功能障碍性各疾病发生率、膀胱颈角度异常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FSFI总分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3个月FSFI总分、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3个月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有较大不良影响,剖宫产有助于产妇产后早期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恢复,但长期来看,与阴道分娩相比不具优越性。
- 吉文倩何涓陈微微
- 关键词: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产后盆底功能
- 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易栓症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凝血功能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易栓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妊娠期易栓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8)。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v WF、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观察患者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 WF水平和凝血功能均较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 WF、P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胎盘早剥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生长受限及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巨大儿、死亡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早产儿、窒息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易栓症患者的疗效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v WF、凝血功能水平,新生儿并发症较少,且患者基本可以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 文精灵吉文倩何涓王艳
-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凝血功能
- 104例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33
- 2014年
-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时运用子宫体双侧背带式缝合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4例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的产妇,根据入院患者的单双号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止血的方法,观察组患者运用背带式缝合止血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止血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达到96.7%,对照组为71.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和总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收缩乏力性出血时运用子宫体背带式缝合法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何涓刘月红吉文倩
- 关键词:子宫剖宫产术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