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燕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新闻周刊的“建筑”叙述——一种跨学科的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新一代新闻周刊的"建筑"1叙述,为建筑批评在主流意识领域打开了新的契机。这种叙述催生了新的媒体城市观与方法论,也改写着建筑批评的大众传播图景。本文将《南风窗》《瞭望东方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五本新闻周刊的封面主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筑"的叙述方式与逻辑和对建筑批评大众传播的影响进行讨论,也以此作为理解新闻周刊媒体特性的跨学科视角。
- 李凌燕支文军
- 关键词:新闻周刊建筑批评
- 纸质媒体影响下的当代中国建筑批评场域被引量:4
- 2016年
- 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与大众传媒一路相伴而来,彼此影响,共同塑造了建筑批评的公众认知形象。其中纸质媒体以其时间偏向特质贡献了不同于新媒体的特征面向。本文从建筑批评核心区域的划定,场域特征,批评主体圈层等方面对纸质媒体在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传播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 李凌燕支文军
- 关键词:建筑批评纸质媒体
- 探索卡罗·斯卡帕的细部及其思想
- 2007年
- 对斯卡帕建筑的节点构造、水的运用、楼梯与台阶、高、桥等经典细部进行了剖析,并同时探讨了卡罗.斯卡帕的设计思想及其来源,指出他的设计在愈来愈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今天将更突显出他应有的价值和历史地位。
- 李凌燕
- 关键词:细部
- 新媒体的建筑批评话语建构——以“东方之门”事件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为"建筑批评"的言说提供了空前广阔的平台,建筑批评也因此得到极大的扩展并获得新的特质。这种特质不仅表现在批评途径的丰富性,批评模式的即时性与交互性,批评主体圈层的多样化、分众化等方面,更凸显在新媒体对建筑批评话语的强大构建力上。文章以"东方之门"事件为研究对象,从议题设置、话语表达方式、语态设定、话语权争夺等方面,考察新媒体在事件传播过程中对建筑批评话语构建的作用,由此阐述建筑批评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策略与新特质。
- 李凌燕
- 关键词:东方之门新媒体建筑批评话语建构
- 大众传媒中的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传播图景(1980年至今)被引量:12
- 2014年
- 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与大众传媒一路相伴而来,彼此影响,共同塑造了建筑批评的媒体认知形象文章从以点及面的思路出发,对当代建筑批评在大众传媒中的传播进行历史场景性的描述,勾勒出不同时期建筑批评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及传播特征,以此审视当代中国建筑批评的存在状况。
- 李凌燕支文军
- 关键词:建筑批评大众传媒
- 来自201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前线报道”被引量:3
- 2016年
- 2016年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以"前线报道"为主题,着眼于建筑在当前社会进程的种种预设条件下,如何生产出多样的可能性。这反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对于建筑介入社会问题的日趋关注。文章一方面简单梳理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发展历程,简述展览主题侧重点的演变;另一方面详细分析了201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及主要参展作品。
- 支文军施梦婷李凌燕
- 关键词:建筑展览中国建筑师国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