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辉

作品数:36 被引量:286H指数:11
供职机构: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水稻
  • 8篇土壤
  • 8篇秸秆
  • 8篇还田
  • 7篇秸秆还田
  • 5篇水稻产量
  • 5篇绿肥
  • 5篇汉中盆地
  • 4篇配施
  • 4篇紫云英
  • 3篇稻秆
  • 3篇沼液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微生物
  • 3篇轮作
  • 3篇化肥
  • 3篇化肥减量
  • 3篇肥料
  • 2篇稻麦
  • 2篇稻田

机构

  • 36篇汉中市农业科...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汉中市农业技...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云南大学
  • 1篇陕西省微生物...
  • 1篇汉中职业技术...

作者

  • 36篇张春辉
  • 20篇吴玉红
  • 17篇秦宇航
  • 15篇陈浩
  • 11篇王晓娥
  • 6篇王国军
  • 5篇田霄鸿
  • 5篇王薇
  • 4篇张秀英
  • 3篇韩鼎
  • 3篇冯志峰
  • 3篇张先平
  • 3篇李厚华
  • 2篇王艳龙
  • 2篇王晖
  • 2篇何忠军
  • 2篇王俊义
  • 2篇孙敏
  • 2篇邓根生
  • 2篇刘勇

传媒

  • 5篇陕西农业科学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沼气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西北园艺(蔬...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汉中科技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199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中市小麦条锈病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被引量:2
1997年
汉中市小麦条锈病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杨治华张春辉(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汉中723002)建国以来,小麦条锈病在我市出现过3次大的发病流行高峰,其间共有10个较大流行年,累计发病面积约60万hm2,其中严重受害的近27万hm2,共损失小麦约7.5万t。1...
杨治华张春辉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中优360被引量:1
2010年
中优360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中9A与自育恢复系R360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生育期较短、稻米品质较好、株叶型佳、产量高等特点,2009年3月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
王保军吴升华王俊义李小刚冯志峰周凯王业文张春辉闫理峰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
一种秸秆气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秸秆气化装置,包括废气过滤装置、反应装置和净化装置,所述废气过滤装置底部设有进烟仓,所述进烟仓的一端设有抽烟机,所述抽烟机的上方设有集尘层,所述集尘层的上方设有初级过滤网,所述初级过滤网上方设有等离子...
吴玉红刘勇郝兴顺崔平张春辉王新刚吴军舰
文献传递
秸秆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稻茬麦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产量影响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稻麦一年二熟轮作是汉中盆地小麦生产的最重要种植制度之一,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季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旨在揭示本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替代部分化肥的产量及沃土效应。【方法】试验共设置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秸秆还田(NPKS)、氮磷钾减量15%+秸秆还田(-15%NPKS)、氮磷钾减量30%+秸秆还田(-30%NPKS)4个处理。【结果】与秸秆不还田(NPK)相比,水稻秸秆还田处理(NPKS、-15%NPKS和-30%NPKS)均不同程度降低了0~15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其中对0~5 cm土层影响最为显著;NPKS和适量化肥减量(-15%NPKS)提高了0~15 cm土壤有机碳(TOC)和活性有机碳(LOC)含量,而高量化肥减量(-30%NPKS)会降低TOC和LOC含量,还田处理均提高了15~30 cm土层有机碳(TOC)含量;秸秆还田(NPKS)及适量化肥减量(-15%NPKS)增加了土壤脲酶活性,增幅分别达32.7%和29.0%;NPKS处理提高了蔗糖酶活性,增幅达19.8%,而化肥减量(-15%NPKS和-30%NPKS)显著降低了蔗糖酶活性,降幅分别为32.5%和10.7%。与秸秆不还田(NPK)相比,秸秆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均降低了土壤养分含量。此外,适量化肥减量(-15%NPKS)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而高量化肥减量(-30%NPKS)会显著降低小麦产量。相关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显著相关。秸秆还田与化肥氮磷钾减量15%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无负面影响。【结论】因此,稻麦轮作体系下,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同时氮磷钾肥减量15%措施不仅能够保证小麦季小麦稳产,而且减少环境污染风险,具有农学、经济、环境三赢潜力。
吴玉红郝兴顺田霄鸿陈艳龙张春辉陈浩李厚华秦宇航赵胜利
关键词:汉中盆地秸秆还田化肥减量土壤养分
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和土壤微生物对新型肥料的响应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新型肥料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的影响,旨在筛选适宜于陕西南部水稻的新型肥料,为提高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减少水源涵养区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施肥效应及土壤微生物响应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试验共设7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F)、腐殖酸氮肥(HA)、有机包膜纯净肥(OPF)、脲酶抑制剂(UI)、纳米碳增效肥(NSF)、90 d控释肥(CRF)。测定水稻产量及构成要素,采用稀释涂平板的方法测定水稻移栽前、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0~2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90 d控释肥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籽料产量较对照和常规施肥增幅分别为86.84%和8.3%,其对整个生育期细菌数量和B/F(细菌/真菌)值均有提高、对真菌数量均有降低,且在成熟期效果最显著;腐殖酸氮肥提高千粒重促进水稻增产,在水稻生长前期(苗期和分蘖期)提高土壤微生物总数量、细菌数量和B/F值,减小群落结构的变化;有机包膜纯净肥提高有效穗数促进水稻增产,显著降低整个生育期真菌数量,并在水稻后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提高B/F值,减小群落结构的变化。【结论】90 d控释肥、有机包膜纯净肥和腐殖酸氮肥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且有利于改善群落结构,为适宜在汉中盆地水稻上使用的新型肥料。
崔月贞吴玉红郝兴顺张春辉王薇冯瑞瑞秦宇航王晓娥
关键词:水稻新型肥料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秦巴山区魔芋白绢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测定被引量:8
2020年
对秦巴山区魔芋白绢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M3具有致病性,菌落正面白色,菌丝发达呈放射状,背面呈淡浅黄色,后期形成茶褐色菜籽状菌核,直径为1.2~2.3 mm,具有蘑菇气味;经16 S rDNA-ITS序列相似性分析,该病原菌与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KY640625.1)相似性达100%,结合形态学特征,将其鉴定为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属于半知菌亚门,其无性态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M3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生长pH值为7,碳源利用以麦芽糖最好,乳糖最差;氮源利用以酵母粉最好,硝酸铵最差。该研究结果为秦巴山区魔芋白绢病的绿色防控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崔月贞郝兴顺魏芳勤张春辉王晓娥陈永刚蒙天竣李旭
关键词:魔芋白绢病生物学特性
冬绿肥联合稻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冬绿肥联合稻秆还田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探索适宜汉中水稻生产的绿色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连续2年定位试验,设置水稻秸秆不还田(WSN)、水稻秸秆还田(WS)、紫云英和稻秆还田(CS)、油菜秸秆和稻秆还田(RS)、毛苕子和稻秆还田(HS)5个处理,研究紫云英、毛苕子、油菜、冬闲联合稻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各因子与水稻产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WSN处理相比,冬绿肥联合稻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CS、HS和RS处理水稻产量2年平均增产14.51%,14.52%和8.49%。稻田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以CS处理最高,且均与WSN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与WSN比较,CS、RS和HS处理稻田土壤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70.15%~336.19%,48.57%~183.11%和57.33%~293.55%,其中CS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数量比例上调,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例下调,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B/F)升高,有效改善了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S处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WSN处理分别增加17.69%,3.85%,35.36%和62.32%。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土壤速效磷、全氮含量,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结论】冬季种植紫云英联合稻秆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土壤酶活性,是适宜汉中水稻生产的绿色高效栽培种植模式。
崔月贞王吕吴玉红郝兴顺张春辉秦宇航吴建静
关键词:水稻绿肥秸秆还田土壤酶活性
秸秆还田对汉中盆地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碳储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为探索稻麦或稻油轮作制下,小麦、油菜秸秆还田对汉中盆地稻田土壤碳库组分的变化,设置小麦秸秆不还田(WSN)、小麦秸秆常规还田(WS)、小麦秸秆促腐还田(WSM)、油菜秸秆不还田(RSN)、油菜秸秆常规还田(RS)、油菜秸秆促腐还田(RSM),共6个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类型及还田方式对稻田0—5,5—10,10—15,15—20,20—25cm 5个土壤层次中的土壤容重、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活性有机碳效率(ACL)、碳储量(SCS)、碳库管理指数(CPMI)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降低0—15cm土层容重,对15—25cm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与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明显增加了各层次土壤有机碳库指标含量,但TOC和LOC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两者在0—15cm土层含量较高,具有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与不还田相比,小麦及油菜秸秆还田后可明显增加稻田0—25cm土层中的土壤碳储量(SCS),增幅可达21.9%~23.5%和1.7%~6.7%。不同土层中的LOC、ACL、CPIM对秸秆类型的响应不同,具体表现为小麦秸秆还田(WS、WSM)对0—15cm土层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油菜秸秆还田(RS、RSM)对15—25cm土层中的有显著促进作用。产量方面,秸秆促腐还田模式下(WSM、RSM)水稻产量最高,常规还田模式(WSN、RSN)次之,而不还田时产量最低。相关分析显示0—10cm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与水稻产量显著相关。秸秆还田是提高汉中盆地稻田土壤有机碳和产量较为有效的农田管理措施。两种轮作模式下,小麦秸秆全量旋耕还田更有利于固持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增加水稻产量增加。
吴玉红郝兴顺田霄鸿陈艳龙张春辉陈浩李厚华秦宇航黄重
关键词:汉中盆地秸秆还田碳储量
绿肥稻秆协同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及氨挥发的影响
[研究背景]氮肥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农田氮肥过量施用较为普遍,导致氮肥利用率低、氨挥发等引发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农田氨挥发是农业系统氮损失的重要途径,进入大气中的氨可以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发生反应形...
王吕郝兴顺吴玉红崔月贞张春辉秦宇航付晓峰
关键词:紫云英土壤理化性状
育秧方式和播种量对机插秧苗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2017年
试验以中籼常规稻黄华占为供试品种,分别在露天湿润育秧和大棚旱育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和秧龄对黄华占机插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质量方面,T2处理即100 g大棚地面育秧(秧龄25 d)漏插穴数较低,T1即100 g大棚立体育秧(秧龄25 d)全漂率和勾秧率最高;产量方面,T7即70 g盘播量大田育秧母剂湿润育秧(秧龄34 d)理论产量最高。
张春辉吴玉红郝兴顺李厚华陈浩秦宇航李文生
关键词:水稻育秧方式秧苗素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