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帕替尼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阿帕替尼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大肠癌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化疗)和观察组(常规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各28例。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半年生存率、肿瘤标志物及血管新生成指标水平、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半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SP60、CA199、CA242、HIF-1α、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阿帕替尼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大肠癌中,可提高近期疗效,有效控制肿瘤标志物及血管新生成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且可控制,安全性较好。
- 朱宏财岳丽娟张晶晶薛玲侯新丽
- 关键词:晚期大肠癌肿瘤标志物血管新生毒副反应
- 联合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肿瘤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临床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结直肠癌(CRC)患者100例,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100例为研究对照,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等指标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A19-9、CEA、25(OH)D表达水平;评估CRC患者的肿瘤病理特点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CRC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C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25(OH)D等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病情进展,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朱宏财薛辉薛玲王莹庞琼侯新丽岳丽娟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结直肠癌CA19-9CEA
- 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行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晚期卵巢癌并大、中量腹腔积液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行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40例,行单纯的静脉化疗。治疗组采用顺铂腹腔热灌注联合紫杉醇静脉化疗,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化疗,观察两组的腹水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腹水控制率为78.3%,对照组为4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可有效的控制卵巢癌患者恶性腹腔积液,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 岳丽娟侯新丽薛辉薛玲高翔沈勇袁亮张晶晶朱宏财
- 关键词:卵巢癌腹腔积液热灌注化疗静脉化疗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例晚期乳腺癌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对照组23例晚期乳腺癌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21 d为一个周期。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和化疗毒性评价标准(CTCAE),判断近期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肿瘤控制率为83.3%(15/18),对照组为78.3%(18/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94,P>0.05);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髓抑制χ2=9.23;疲乏χ2=4.96;恶心、呕吐χ2=4.98;腹泻χ2=4.45;皮疹χ2=5.03,P均<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低。
- 岳丽娟侯新丽薛辉薛玲高翔沈勇袁亮张晶晶朱宏财
- 关键词:顺铂乳腺肿瘤
- 肌成束蛋白-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研究肌成束蛋白-1(FSCN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80例上皮性卵巢癌,40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采用免疫组化检测FSCN1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关键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FSCN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67.5%,54/8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8.8%,21/73)和良性卵巢组织(12.5%,5/40)(χ^2=41.02,P<0.001)。FSCN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23;P=0.026),FSCN1表达水平与Vimentin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07),而与E-cadheri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06)。FSCN1高表达水平患者总生存率(27.5%)明显低于FSCN1低表达水平的患者(52.3%)(P=0.007),FSCN1高表达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1)。[结论]FSCN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且与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密切和EMT相关,对于预测卵巢癌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 薛玲岳丽娟
- 关键词:预后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癌复发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CA15-3和CA72-4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患者复发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卵巢癌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定期测量CA125、CA15-3和CA72-4水平及其他常规检查项目,比较单项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患者血清CA125诊断卵巢癌复发敏感性为84.3%,特异性为77.8%,准确性为83.3%。患者血清CA15-3诊断卵巢癌复发敏感性为74.4%,特异性为75.0%,准确性为73.3%。患者血清CA72-4诊断卵巢癌复发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56.3%,准确性为71.7%。三种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和CA72-4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4.8%,特异性为59.7%,准确性88.4%。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单一检测高。结论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复发卵巢癌患者诊断阳性率,在卵巢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 岳丽娟侯新丽薛玲朱宏财张晶晶王莹
- 关键词:卵巢肿瘤肿瘤标志物
- 乌苯美司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GP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苯美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87.2%,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细胞免疫指标均改善,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体质量的稳定率分别为69.2%与76.9%,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2%与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及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苯美司联合GP方案可有效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疗效安全,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薛玲朱宏财
- 关键词:乌苯美司吉西他滨顺铂
- 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行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晚期卵巢癌并大、中量腹腔积液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行腹腔热灌注联合静...
- 岳丽娟侯新丽薛辉薛玲高翔沈勇袁亮张晶晶朱宏财
- 关键词:卵巢癌腹腔积液热灌注化疗静脉化疗
- 一种体表粘贴式穿刺针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体表粘贴式穿刺针固定装置,包括医用自粘型贴膜、柔性牵引胶条、固定圈和透明胶球,所述医用自粘型贴膜上表面通过柔性牵引胶条和固定圈固定连接,所述透明胶球设置在医用自粘型贴膜上方位...
- 薛辉阚炳华薛玲袁亮朱宏财
- 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NSCLC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均持续用药2个周期。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25(CA125)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和CD4+/CD8+值;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8.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YFRA21-1、CEA、CA125及SCC水平分别为(2.26±0.87)ng/mL、(13.43±1.36)ng/mL、(24.51±3.71)U/mL及(1.24±0.31)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7±1.05)ng/mL、(18.39±2.29)ng/mL、(32.19±3.20)U/mL及(3.36±0.9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59.62±4.15)%、(38.12±4.88)%、1.61±0.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94±5.25)%、(35.25±4.34)%、1.32±0.24,CD8+水平为(20.54±2.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6±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28%,略高于对照组的17.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0.43%及25.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66%及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NSCLC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生存期。
- 朱宏财岳丽娟薛玲张晶晶侯新丽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多西他赛肿瘤标志物生存期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