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日升

作品数:11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热带
  • 2篇登陆
  • 2篇气象
  • 2篇气旋
  • 2篇热带气旋
  • 2篇西太平洋
  • 2篇环流
  • 2篇浮标
  • 2篇边界层
  • 1篇低层
  • 1篇定常
  • 1篇定常波
  • 1篇东亚季风
  • 1篇阴雨寡照
  • 1篇浙江近海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台风
  • 1篇特性分析
  • 1篇气象塔
  • 1篇气象台

机构

  • 7篇宁波大学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海南省气象台
  • 1篇浙江省气候中...
  • 1篇宁波市气象服...

作者

  • 11篇姚日升
  • 7篇涂小萍
  • 2篇田永祥
  • 2篇唐东升
  • 1篇蔡亲波
  • 1篇张小伟

传媒

  • 2篇广西气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热带风暴“凤凰”(1416)登陆浙江后风场变化特征
2017年
基于宁波多普勒雷达、浙江省自动气象站、宁波凉帽山高塔梯度观测等资料,对1416号强热带风暴"凤凰"登陆浙江后的风场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凤凰"结构不对称,8级以上风速带主要位于风暴中心前进方向的前侧和右侧。前侧最大风速半径一直维持在60 km左右,最大风速带宽度约为50 km;其右侧最大风速半径为80~120 km,随中心北移有增大趋势,最大风速带宽度约100 km;其前侧和右侧最大风速半径在垂直方向上变化不大。"凤凰"前侧TREC(Tracking Radar Echoes by Correlation)风速在1 km高度最强,其上则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右侧1~3 km高度TREC风速的垂直变化明显小于前侧。宁波凉帽山高塔处TREC风和梯度观测表明:"凤凰"影响期间,高塔上空159 m和2~4 km高度出现多个风速高值中心;常通量层高度约为159m;常通量层内风廓线遵从对数率,当高塔位于"凤凰"右前侧时塔层阵风系数随高度增大而减小,当高塔位于"凤凰"中心附近和右后侧时阵风系数明显增大,且层次差异减小;常通量层以上159~318 m的塔层风廓线不满足指数率或对数率,阵风系数上下差异不大。
姚日升涂小萍黄旋旋顾小丽郑铮
关键词:边界层
浙江近海冬季大风风速推算和ASCAT风速订正方法探讨被引量:13
2016年
利用2010—2014年12月至次年2月浙江省自动气象站测风资料和ASCAT散射计反演的风场资料,通过模糊聚类空间分型,选取有代表性的站点建立浙江近海冷空气大风的风速推算公式,并对ASCAT近海风场产品进行误差分析和风速订正。结果表明:冷空气影响时浙江北部近海多数自动站与舟山浮标站相比有偏南风矢量差,南部近海自动站比温州浮标站有东南风矢量差,自动站风速一般小于浮标站。海拔高度与自动站和浮标站风速差值δ相关性不显著,站点离岸距离是影响δ的主要因子。冷空气影响时浙江近海ASCAT反演风速与实况相关系数的分布具有平行于海岸线且自西向东增大的特征,相关系数超过0.5的站点一般离岸30 km以上,舟山和温州12个浮标站测风与ASCAT反演风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浙江近海ASCAT风速的误差空间差异较大,经订正后的风速分布也具有平行于海岸线、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的特征,且与观测的误差绝对值一般小于2 m·s^(-1)。
姚日升涂小萍蒋璐璐丁烨毅王武军
关键词:大风模糊聚类
经纬向热源(汇)异常对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1997年
利用1983~1988/1989年6年季平均全球加热场资料,分析了各年相对于6年平均的距平沿经、纬向非均匀分布的特征。并且,基于加热异常沿经向表现为正负相间分布和沿纬向有几个加热异常中心的特征,利用定常态初始方程三维谱模式进行了加热异常沿经、纬向非均匀分布对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异常的经向非均匀分布显著增强了经向环流的异常,所引起的环流异常与几个孤立热源(汇)作用的结果的线性叠加有较大差异,而加热异常的纬向非均匀分布对环流影响的线性叠加作用相对明显。
姚日升唐东升田永祥
关键词:大气环流纬向
华东沿海ASCAT反演风速的检验和订正被引量:11
2015年
基于2010—2014年ASCAT反演风速、华东沿海14个浮标站和浙江沿海249个自动气象站资料,对华东沿海ASCAT反演风速进行检验和订正。研究表明:站点ASCAT风速误差不仅与离岸距离相关,而且与站点周围地形有关,误差较大的5个浮标站均位于舟山群岛附近海区,平均偏大4.79 m·s^(-1),其他海区浮标站的ASCAT反演风速平均偏差仅为0.46 m·s^(-1)。ASCAT反演风速与浮标站风速的线性回归可有效减小反演风速误差,订正后误差大幅减小,误差越大的站点订正效果越好。相距160 km内的浮标站点间风速误差呈正相关,且站点间距越小,误差正相关越明显。考虑带影响半径的反距离权重,采用邻站方程订正法和邻站误差订正法分别对华东沿海ASCAT反演风速进行订正,均能明显减小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两种方法订正效果接近,即两种方法均有较好的订正效果,可用于实际业务。
姚日升涂小萍丁烨毅王武军邬方平朱万云
海南省气象台热带气旋业务系统
1999年
海南省气象台热带气旋业务系统收集了1949年以来所有的热带气旋资料,以及对海南岛产生灾害影响的海南岛风、雨实况资料,集成了海南省气象台现有的关于热带气旋的科研成果和预报工具, 集资料查询、分析、预报于一体; 充分利用数据库及SQL语言强大的检索功能、WINDOWS友好的用户界面。
姚日升蔡亲波
关键词:热带气旋资料检索气象台气旋预报
海南岛秋季非热带气旋暴雨特性分析及预报被引量:5
1999年
对海南岛秋季非热带气旋暴雨特性的分析发现: 暴雨的发生、维持和消失主要与大陆冷高、南海低值系统、热带云团活动密切相关,暴雨一般与华南沿海的低空偏东风急流相伴。T106 流场预报为低空急流的生消预报提供了一个客观依据, 文章还对T106
涂小萍姚日升
关键词:暴雨降水预报
浙江北部近海边界层风廓线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利用2010年12月至2014年5月宁波近海凉帽山370m高塔气象梯度风观测和浙江北部沿海自动气象站测风资料,对浙江北部近海风速垂直廓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受地形影响,偏南、偏北风时塔基风速一般比上一层风速大。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近地边界层风廓线不同,南风型320m以下风速基本遵从对数律。热带气旋影响型和北风型时风廓线可分为3段,常通量层内基本满足对数律,该层向上一段高度热带气旋影响型风速变化不大,北风型反而减小,再往上风速又继续增大。北风型风廓线的这种3段结构表现比热带气旋影响型更为清楚,约80~109m风速出现相对极大值,200~250m间存在风速极小值。满足对数律的近地边界层内小风比大风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浙江北部沿海自动气象站测风资料不同风型统计分析与高塔风廓线表现基本一致。
姚日升涂小萍丁烨毅徐迪峰蒋璐璐
关键词:气象塔风廓线海面风
2014年夏末长江中下游阴雨寡照天气分析
2017年
针对2014年夏末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时间阴雨寡照天气的成因,利用全国站点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得出:主要由于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亚季风等大尺度环流异常所致。200 h Pa南亚高压中心与常年相比位置偏东南,形成有利于该区域降水的动力条件。500 h Pa北半球极涡强度偏强,导致影响中国的冷空气势力也明显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偏强、偏南、偏西,850 h Pa副高环流明显偏强。8月下半月欧亚中纬度环流形势可分为2个时段:时段1(16—20日)500 h Pa呈现两脊两槽分布,环流经向度明显强于常年,东端的低槽给中国中东部地区带来较强的冷空气。850 h Pa华南的偏西气流偏强,与副高气流共同增强了东海的西南风低空急流。时段2(21—31日)500 h Pa环流变成一脊一槽型,经向度减弱,造成小股冷空气不断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时段中纬度地区均存在θse锋区、锋生、锋前的垂直上升运动、中低层水汽辐合和由地面往上的湿舌。时段1各物理量表现更清楚,与天气表现相一致。
姚日升王武军俞芳芳徐蓉郑健
关键词:阴雨寡照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季风锋生函数
登陆福建台风外围环流中宁波地区强对流天气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利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定强、常规气象观测、浙江省自动气象站、宁波及华东多普勒天气雷达、美国NCEP/FNL(1°×1°)再分析等多种资料,对2015—2016年5个福建中南部沿海登陆后西北行的台风进行对比分析。这5个台风路径相似,宁波地区仅受外围环流影响,但均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其中4个出现强对流。分析表明:浙江沿海保持较强的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环流背景。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台风中心位于闽赣交界处、强度迅速减弱阶段,浙北沿海中低层处于台风气旋性环流、副热带高压环流和中纬度西风环流之间,宁波地区上空低层(约1.5 km以下)风向随时间变化不大,并可能出现逆时针旋转,1.5 km往上则为明显的顺时针旋转,风向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随高度顺时针旋转且切变增大,同时中上层风速往往同时增大,进一步增大了风垂直切变,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强对流均发生在风垂直切变(有时仅表现为风向切变)增强阶段。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台风外围螺旋雨带中,但强对流回波走向与螺旋雨带明显不同,多个个例表现出由东南-西北逐步转为西南-东北走向,与中上层引导气流的变化一致。出现强对流的台风个例,宁波地区低层存在较明显的温度梯度,其他热力不稳定因素表现不明显,倒槽、中尺度涡旋等为需要密切关注的动力触发因子。最后归纳出此类台风强对流天气典型的高、中、低层大气环流配置模型,为预报提供参考。
涂小萍涂小萍姚日升袁伟民姚日升
关键词:台风强对流垂直风切变
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高低层热源异常对定常波的影响被引量:1
1996年
利用定常态原始方程三维谱模式,就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高、低层热源异常对定常波的影响进行了对比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高原地区低层加热异常时,各层最大环流异常中心偏向热源异常中心西侧;高原高层加热异常时,最大环流异常中心偏向热源异常中心东侧。西太平洋地区高、低层加热异常都使最强环流异常中心偏于热源异常区北侧15~20个纬距处。两地区上空不同层次加热异常对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都有显著的差异。
姚日升唐东升田永祥
关键词:定常波青藏高原西太平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