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绍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中共
  • 5篇中国共产党
  • 5篇共产党
  • 5篇国共
  • 3篇主义
  • 3篇共产国际
  • 2篇视域
  • 2篇思维
  • 2篇苏俄
  • 2篇维经斯基
  • 2篇马克思主义
  • 1篇党的建设
  • 1篇党建
  • 1篇党组
  • 1篇党组织
  • 1篇党组织作用
  • 1篇邓小平
  • 1篇对外贸易
  • 1篇学术
  • 1篇演进

机构

  • 1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1篇四川省直机关...
  • 3篇中共四川省委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乐山市委党校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作者

  • 19篇李绍华
  • 2篇胡云霞
  • 2篇赵平
  • 2篇张首先
  • 2篇马晓燕
  • 1篇邓光汉
  • 1篇范志轩
  • 1篇赵平

传媒

  • 8篇中共四川省委...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党政研究
  • 1篇湖湘论坛
  • 1篇理论导刊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革开放后中共历次党建全会的初步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1978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召开过六次关于"党的建设"的中央全会。新时期中共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决定,几乎都是由这六次全会来完成。六次"党的建设"的全会不断丰富了党的建设的新布局,系统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新目标,科学总结了党的建设的新经验,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新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决心和信心。
李绍华
关键词: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
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与社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4年
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与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党政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于2014年7月17-18日在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召开。《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李绍华
关键词:社会科学发展人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试析中共“八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2007年
“八大”是中共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它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有益探索,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有其深刻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正确认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前提;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撑;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李绍华赵平
关键词:和谐社会
苏俄对合作者的选择与越飞使华被引量:1
2003年
苏俄在20世纪初在中国寻找盟友的历程异常曲折,从吴佩孚、陈炯明到孙中山都进行过接触。越飞使华对苏俄寻找盟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伴随苏俄在蒙古、中东路的利益得到维护,也找到了孙中山作为其统战对象。
李绍华
关键词:苏俄越飞合作者
俄共(布)代表维经斯基初次使华对中共建党的贡献被引量:1
2009年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共产国际为推进世界革命,派维经斯基前往中国开展工作。作为第一位代表俄共(布)奉命赴华的俄共(布)代表,维经斯基的重要使命是了解中国国内的情况,与中国的进步力量建立联系,帮助中共做好建党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与干部准备。为此,他在1920年4月到1921年2月在华期间,积极帮助早期的中国革命者在各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俄华通讯社对十月革命进行报道,印刷出版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书籍,指导各进步刊物宣传革命,创办外国语学社对进步青年进行理论教育,并从中选拔优秀者赴苏学习,等等,从而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
胡云霞李绍华
关键词:维经斯基俄共(布)中国共产党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尊重规律是基础被引量:1
2010年
十七届五中全会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没有转变或转变不彻底、不迅速,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在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并没有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尊重规律。规律有许多条,最重要的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社会规律,尊重思维规律。
李绍华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维规律
略论邓小平创新思维的内核
2008年
创新思维是人类智慧的花朵,它指引着人类不断地去认识未知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正是凭借创新思维,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范志轩李绍华
关键词:社会主义邓小平创新思维内核
中国共产党中央全会制度的沿革与特点被引量:3
201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党的中央全会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曲折发展和走向成熟四个时期,其呈现出逐步规范化、走向自主化、决策科学化的特点;中央全会是党中央出重大战略的机构,更是党内民主机制运作的载体。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应当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和政治智慧,以便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全会制度,使其在党的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赵平李绍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中共关于资产阶级的早期理论与策略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到土地革命战争前,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对中国资产阶级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在运用这些理论成果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关于资产阶级的早期探索与...
李绍华
关键词:资产阶级中共国民党军阀共产国际
文献传递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批判视域与理论建构被引量:1
2011年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批判视域主要体现在:一是以哲学批判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关系;二是以社会批判揭示人与自然双重异化的根据所在。通过双重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人类自身及人与自然双重"和解"的理论建构。系统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中所蕴涵的批判品质,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张首先李绍华
关键词:生态文明哲学批判社会批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