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芳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肾脏
  • 2篇肾脏疾病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肾脏
  • 2篇慢性肾脏疾病
  • 1篇导管
  • 1篇血糖
  • 1篇血糖控制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肾性
  • 1篇肾性贫血
  • 1篇生血
  • 1篇生血宁
  • 1篇生血宁片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贫血
  • 1篇枸橼酸
  • 1篇枸橼酸钠

机构

  • 4篇雅安市第二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4篇刘小芳
  • 3篇唐建
  • 1篇刘莉
  • 1篇李静
  • 1篇何继东
  • 1篇蒋勇军
  • 1篇魏俊峰
  • 1篇唐琳
  • 1篇罗燕萍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住院患者高血糖的个体化目标管理被引量:6
2023年
住院患者发生高血糖状况在临床中广泛存在。其与多种住院不良结局相关,增加了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延长了非重症患者的住院时间。目前国内外内分泌及代谢学科的多个指南均建议将住院患者的高血糖状况进行系统化管理,同时强调个体化管理原则,推荐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设立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本文对国内外不同指南中住院患者高血糖定义、管理现状、控制目标及监测方法进行综述,通过比较这些指南对不同人群以及不同状态的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异同,来探讨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的进展。通过综述,明确目前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仍需坚持个体化管理原则,以期达到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
刘莉李静刘小芳何继东
关键词:高血糖症血糖控制降血糖药管理现状
枸橼酸钠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封管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4%枸橼酸钠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封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2~12月我院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7例随机分为两组,以seldinger法建立临时透析导管。对照组采用30%肝素盐水封管;试验组采用4%枸橼酸钠封管。分析两组死亡病例数、导管相关并发症等资料,比较4%枸橼酸钠用于透析导管封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1)纳入患者27例,其中对照组13例,试验组14例,平均(47.45±17.36)岁,研究期间死亡病例1例,退出研究1例;(2)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意外拔管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血小板、钙离子、转氨酶及血pH无明显变化(P>0.05);(4)意向性分析显示退出患者对结果无显著影响。结论枸橼酸钠对于维持性透析导管封管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唐建伍秋蓉刘小芳罗燕萍兰直良
关键词:血液透析枸橼酸导管封管
生血宁片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疾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生血宁片治疗慢性肾脏疾病肾性贫血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纳入我院2009年8月~2010年9月我科诊治患者36例,平均年龄(47.67±17.36)岁,纳入前3月内未使用铁剂治疗。给予生血宁片0.5g,每日3次治疗,同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治疗,分别与治疗起始时,治疗4周,8周观察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研究采用自身对照,观察周期8周。结果:(1)纳入患者36例,平均年龄(47.67±17.36)岁,其中男17例,女19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2)治疗4周,8周观察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SOD,GSH-px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宁可显著改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铁代谢状态,辅助治疗肾性贫血,且不影响患者氧化应激状态。
唐建刘小芳唐琳兰直良
关键词:生血宁慢性肾脏疾病肾性贫血
慢性肾脏疾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研究及相关分析
2010年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呈低水平表达的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纳入研究单位住院患者86名,均符合K/DOQI关于慢性肾脏疾病定义。采用亲和素-生物素酶免分析法检测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诊断、是否使用激素治疗、是否长期卧床等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低水平表达与上述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纳入患者86例,平均年龄39.81±19.21岁,平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9.21±3.61 ug/L,其中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患者35例。Logistic回归显示长期使用激素、女性、营养不良与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相关。结论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可能是慢性肾脏疾病成骨低下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长期使用激素激素、女性、伴随营养不良的患者应注意其可能伴随的成骨活动低下及相关并发症。
唐建蒋勇军刘小芳魏俊峰
关键词:慢性肾脏疾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