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开磊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直链烷基苯磺...
  • 3篇皮肤
  • 3篇皮肤组织
  • 2篇氧化应激
  • 2篇小鼠
  • 1篇凋亡
  • 1篇毒性
  • 1篇毒性作用
  • 1篇氧化应激损伤
  • 1篇异黄酮
  • 1篇应激
  • 1篇应激损伤
  • 1篇原纤维
  • 1篇拮抗
  • 1篇拮抗作用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损伤
  • 1篇小鼠皮肤
  • 1篇黄酮
  • 1篇胶原

机构

  • 4篇蚌埠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赵文红
  • 4篇王金花
  • 4篇王开磊
  • 4篇张雯
  • 1篇张建国
  • 1篇赵红
  • 1篇王亚军

传媒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致小鼠皮肤组织氧化应激及胶原改变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inear alkylbenzenesulfonate,LAS)对小鼠皮肤组织的氧化应激及胶原纤维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0只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LAS低剂量组(150 mg/L)、中剂量组(300 mg/L)及高剂量组(600 mg/L),每组10只。分别用蒸馏水及不同剂量的LAS涂抹各组小鼠的背部剃毛处,每日1次,连续涂抹60 d。观察各组小鼠的饮食、日常活动等一般情况及体质量变化情况;取涂抹部位皮肤进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结构及胶原纤维变化情况;测定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评价胶原蛋白量的变化;检测皮肤匀浆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评价氧化应激的变化。结果:实验期间,LAS各剂量组小鼠在饮食、日常活动及精神状态方面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4周后,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及Masson染色显示:LAS各剂量组小鼠皮肤明显变薄,表皮细胞部分坏死、脱落,真皮浅表有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减少,纤维排列杂乱、松散、模糊。各生化指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AS各剂量组小鼠MDA含量及LDH活性明显增加(P<0.01),SOD活性及Hyp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LAS能诱导小鼠皮肤组织氧化应激状态;破坏皮肤结构的完整性,使其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使胶原纤维形态发生改变且含量明显减少。氧化应激引起的氧化损伤可能是胶原改变的主要原因。
赵文红王金花王开磊张雯
关键词: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小鼠皮肤组织氧化应激胶原纤维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对小鼠皮肤组织老化的促进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小鼠皮肤组织衰老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LAS低、中、高剂量组(LAS 150、300、600 mg/L)及D-半乳糖衰老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及LAS各剂量组分别用蒸馏水及不同剂量的LAS涂抹小鼠的背部剃毛处,连续涂抹60 d,衰老模型组小鼠每日在颈背部皮下注射5%D-半乳糖,连续注射60 d。取涂抹部位皮肤进行Masson及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皮肤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测定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AS各剂量组及衰老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变薄,胶原纤维减少,纤维排列杂乱、松散、模糊;β-半乳糖苷酶表达程度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SOD、GSH-Px活性及Hyp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LAS可促进小鼠皮肤组织的老化。
赵文红张雯王金花王开磊
关键词: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皮肤组织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致人张氏肝细胞损伤的毒性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剂量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人张氏肝细胞(Chang liver cells)增殖、损伤、凋亡及坏死的影响,探讨LAS对人张氏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张氏肝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及LAS不同剂量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不含LAS的正常培养基培养细胞)、LAS低、中、高剂量组(37.5、75.0及150.0 mg/L)。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结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检测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了解肝细胞损伤程度;Hoechst 33342及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及坏死情况。结果 LAS处理后细胞表面出现黑色颗粒,部分细胞变圆脱落并产生碎片,高剂量组出现细胞脱落、死亡。LAS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LDH及AST水平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与坏死率明显增加(P<0.01),且这些变化随LAS剂量增加更加明显(P<0.01)。结论 LAS可抑制人张氏肝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形态,并导致细胞损伤、凋亡和坏死。
赵文红赵红王开磊张雯王金花
关键词: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细胞损伤凋亡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对小鼠皮肤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及大豆异黄酮的拮抗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小鼠皮肤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大豆异黄酮的拮抗作用。方法:将4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LAS低剂量组(LAS 150 mg/L)、中剂量组(LAS 300 mg/L)和高剂量组(LAS 600 mg/L)。用蒸馏水及不同剂量的LAS涂抹小鼠的背部剃毛处,连续涂抹60 d。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LAS氧化应激损伤组(LAS 300 mg/L)及3个拮抗组(分别用50、100及150 mg/L大豆异黄酮涂抹,再用300 mg/L LAS涂抹),每天1次,连续涂抹60 d。取涂抹部位皮肤,剪碎制匀浆,检测其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小鼠皮肤经不同剂量LAS处理后,MD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AS高剂量组的MDA含量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1);LAS中、高剂量组SOD和GSH-Px的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LAS剂量增加,酶的活性逐渐降低(P〈0.01)。大豆异黄酮干预后,各拮抗组MDA含量均低于LAS氧化应激损伤组(P〈0.05~P〈0.01),但均高于对照组(P〈0.01);除拮抗组1与LAS氧化应激损伤组GSH-Px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拮抗组SOD和GSH-Px活性均高于LAS氧化应激损伤组(P〈0.01),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随异大豆黄酮浓度的增加,拮抗效果增加。结论:LAS可导致小鼠皮肤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大豆异黄酮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以抑制这种应激损伤。
赵文红张建国王开磊张雯王亚军王金花
关键词:氧化应激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皮肤组织大豆异黄酮拮抗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