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翠容

作品数:15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简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胸腔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气管
  • 2篇气管镜
  • 2篇肿瘤
  • 2篇综合征
  • 2篇慢性
  • 2篇肺癌
  • 2篇肺功
  • 2篇肺功能
  • 2篇HCY
  • 1篇蛋白
  • 1篇电子支气管镜
  • 1篇心病
  • 1篇心肺功能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胸膜
  • 1篇胸膜活检

机构

  • 14篇简阳市人民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徐翠容
  • 13篇贾坤林
  • 3篇刘益民
  • 2篇钟晓莉
  • 2篇赖永才
  • 2篇邓刚
  • 2篇邓海波
  • 2篇谢星
  • 2篇陈忠军
  • 2篇龚自力
  • 1篇谭平
  • 1篇龙苗
  • 1篇李红平
  • 1篇高青
  • 1篇余丹

传媒

  • 2篇西部医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医学信息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05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子支气管镜下支架植入联合氩气刀治疗恶性肿瘤引起中央气道狭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下支架植入联合氩气刀治疗恶性肿瘤引起中央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方法回顾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一次性置入成功率等、治疗前后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气促评分变化,评价治疗后中央气道狭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30例患者支架一次性置入成功,成功率96.77%。治疗1周,患者气道阻塞症状减轻,p H值、Pa O2、Pa CO2、Sa O2及FVC、FEV1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气道支架置入后1周,呼吸困难症状均明显缓解,治疗后患者气促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即刻及治疗后3月患者中央气道狭窄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6例咽喉及胸骨后疼痛、10例刺激性咳嗽、7例痰中带血、3例术后再次狭窄、1例大咯血猝死和1例术后支架边缘出现瘘口。中央气道狭窄程度级别越高,并发症发生的例次越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支架植入联合氩气刀能有效缓解恶性肿瘤引起的中央气道狭窄,快速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是非常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之一,但是中央气道狭窄程度越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徐翠容贾坤林龙苗钟晓莉
关键词:恶性肿瘤气道狭窄支气管镜支架植入术氩气刀
蕈形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10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蕈形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并探讨其优点。方法对采用蕈形导尿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术的108例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08例中,69例患者置管后24小时内气体引流完毕,夹闭24小时后肺组织复张,2-3天后出院;21例在2-7天内患侧肺复张拔管;13例在7-14天患侧肺复张拔管;5例14天后引流管仍然排气,给予红霉素患侧胸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2次,同时口服药物及营养支持治疗,引流管排气停止,肺复张拔管。无1例发生堵管、脱管者。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引流效果好,不易发生堵管、脱管及皮下气肿,病人舒适性好,可长时间带管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肺复张缓慢且合并营养不良的气胸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贾坤林徐翠容邓刚龚自力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气胸
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个体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指导价值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究细胞色素P450酶2C9(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基因检测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个体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CYP2C9和VKORC1基因型予以检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基因指导)与对照组(常规疗法)2组,每组各34例。比较2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首次达目标范围时间、达稳定剂量时间、住院时间,随访不同时间点INR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NR首次达目标范围时间、达稳定剂量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21±1.31)、(14.02±2.32)、(13.31±2.4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0.39±2.16)、(19.31±2.21)、(15.89±2.2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第4、8、12、16、20、24、28天的IN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能够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个体化华法林抗凝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更快达到华法林稳定剂量及INR目标范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予以重视。
刘文凤贾坤林徐翠容邓海波陈杰
关键词: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个体化治疗华法林CYP2C9VKORC1基因检测
肺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及与心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分析其与主要心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急性加重期CPHD患者168例;采用CPHD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LICD-CPHD)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测评;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肺活量(FEV1/FVC)、肺动脉压(PAP)、右心室射血分数(EFRV)、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主要心肺功能指标;分析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与主要心肺功能指标的相关关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因素。结果 CPHD患者生存质量标准化总分为58.8±12.4,社会功能领域(SOD)得分最高(63.1±15.4),生理功能领域(PHD)得分最低(54.6±13.2)。相关性分析显示,SOD得分与FEV1、FEV1%、FEV1/FVC、PaCO_2呈正相关关系(P<0.05);PAP与PHD得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疾病特异模块(SPD)得分及QLICD-CPHD量表总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EFRV与PHD得分、SPD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PaCO_2与PHD得分、QLICD-GM模块心理功能领域(PSD)得分、SPD得分及QLICD-CPHD量表总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CPHD患者QLICD-CPHD量表总分有影响的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有肺动脉压(PAP)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对CPHD疾病特异模块(SPD)得分有影响的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有肺动脉压(PAP)、右心室射血分数(EFRV)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论 CPHD患者生存质量评价中,生理功能(PHD)得分最低;心肺功能指标中,肺动脉压(PAP)、右心室射血分数(EFRV)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与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较高。
刘益民贾坤林徐翠容陈忠军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
经纤维支气管镜腔内放疗晚期肺癌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贾坤林龚忠义徐翠容
关键词:晚期肺癌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TM)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简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258例肺病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四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水平进行检测。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FB检查、TM检测及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肺癌组患者FB检查阳性率及TM检测各指标阳性率均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P<0.05)。III期+IV期患者FB检查和CA125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I期+II期患者(P<0.05)。肺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均P<0.05)。联合检测中,四种TM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价值均较高,均高于单项TM指标;FB+TM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价值均显著高于FB单独检测和4种TM联合检测结果。结论:单使用FB检查或TM单一指标检测对于肺癌和肺部良性病变的诊断有局限性,将FB检查或TM检测相结合,肺癌的早期诊断效能将得到提升。
刘益民赖永才贾坤林徐翠容陈忠军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肿瘤标志物
COPD患者血清HIF-1α、caspase-3、Hcy水平与认知功能损伤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HIF-1α、caspase-3、Hcy水平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简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20年5月的COPD患者144例,按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分组,将存在认知障碍的70例患者作为认知障碍组,不存在认知障碍的74例患者作为认知正常组,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三组血清HIF-1α、caspase-3、Hcy含量水平,分析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及血清水平预测认知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认知正常组、障碍组患者血清HIF-1α、caspase-3、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清HIF-1α、caspase-3、Hcy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三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血清HIF-1α、caspase-3、Hcy水平呈负相关(r=-0.425、-5.453、-4.112,P<0.05);血清HIF-1α、caspase-3、Hcy暴露水平预测认知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95%CI:0.654~0.921)、0.813(95%CI:0.669~0.901)、0.821(95%CI:0.687~0.899)。结论COPD患者血清HIF-1α、caspase-3、Hcy水平能反应认知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在认知障碍产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COPD患者认知损伤的筛查评估指标。
谢星徐翠容贾坤林
关键词:HIF-1ΑCASPASE-3HCY
不典型自发性气胸36例误诊分析
2005年
目的总结不典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避免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对36例首次被误诊的不典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当气胸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时,容易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肺心病急性发作、哮喘发作、心源性哮喘、急性心肌梗塞等。结论加深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即时影像检查,不典型自发性气胸的误诊是可以避免的。
贾坤林徐翠容邓刚
关键词:误诊
黄芪注射液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COPD患者肺功能、细胞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04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吸,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C反应蛋白(CRP)、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IL-6、IL-8、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COPD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微炎症状态,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徐翠容贾坤林钟晓莉余丹高青李红平李林玉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肺功能血液流变学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42例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同期治疗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_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以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徐翠容贾坤林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