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平
- 作品数:10 被引量:88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系列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黄帝内经》不寐证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被引量:58
- 2019年
- 随着当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成为了临床高发疾病。睡眠一旦发生异常,可以导致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失眠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寐",文章在挖掘《黄帝内经》不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后世医家的发挥和临床实践,系统论述《黄帝内经》不寐理论的临床应用,较全面、客观地反映《黄帝内经》不寐相关理论及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现实指导意义,促进不寐理论在中医药诊疗中的推广及应用。
- 张心平杨美霞张守中郑红斌
- 关键词:不寐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
- 经方美容的理法方药初探
- 经方理法严谨,配伍精当,疗效卓著,经方美容是以调节人体阴阳营卫、脾胃气血为主,以内养外的治本之法。文章从阴阳营卫、脾胃气血、食疗美容等角度探讨经方美容的理法方药.其实美容的根本在于身体的健康,仲景六经八法,处处体现祛邪扶...
- 张心平徐凤凯曹灵勇
- 关键词:药理作用美容效果
- 文献传递
- 裘吉生的生平事略及其主要学术成就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对近代浙江著名医家裘吉生的生平事略及学术成就进行提炼,宣传推广裘氏为中医药事业作出的贡献,弘扬浙派中医。[方法]通过对裘吉生的《三三医书》《珍本医书集成》等著作及其后人撰写的有关裘氏生平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和研究,总结提炼裘氏的生平事迹、主要学术成就,及其对浙江乃至全国的中医药事业所作的贡献。[结果]裘氏生平经历十分丰富,年少多病,自学中医,刻苦钻研中医经典和中药典藉;曾投身革命,后弃政从医;又广收藏书,创办学报医刊;行医绍杭,开设医院,声闻遐迩;并在中医危难之际,参与联络请愿,捍卫中医。其学术成就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重视经典研习而学有本源,重视古籍整理而促进学术传播,重视医德医规以规范言行,重视中医教育以培养人才,重视中西汇通以各取所长,以及重视临证经验总结而提倡实践应用等。裘氏不仅继承了传统,发扬了学术,还不断创新,振兴了中医,为中医药事业作出了诸多贡献。[结论]裘氏为浙派中医近代著名的代表医家,热爱中医,关心中医事业的发展,办学办刊,开设医院,重视中西汇通,又为中医古籍的整理出版作出巨大贡献,其生平事迹突出,学术成就非凡,值得总结发扬。
- 何怡张心平张睿郑红斌
- 关键词:生平学术成就近代名医中西汇通
- 《素问·刺禁论篇》中“小心”及其对后世临床指导意义
- “七节之傍,中有小心”出自《素问·刺禁论篇》,历代医家对于“小心”的含义争议颇多.其代表观点有:①指心包络;②指肾或命门;③指膈俞;④指心摄血之大动脉位于第七胸椎附近的部分;⑤小脑或延髓等.以及通过总结国医大师李今庸的观...
- 张心平
- 俞樾《内经辨言》的训诂特色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晚清经学家、教育家俞樾所著《内经辨言》的校勘训诂特色,为后世研究《内经》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运用史料考证、文献分析的方法,从文字演变、词句异义、音韵、衍文、传抄错误等多个角度研究《内经辨言》的训诂特色,并总结归纳其对《内经》研究的影响。[结果]从清儒研治《内经》的过程看,俞樾的研究有承前启后之功,清以后治《内经》的方法多是参阅俞氏训诂。《内经辨言》善采词法文义、行文句式等多种途径,校勘训释《素问》四十八条。《内经辨言》广泛运用了文字考证、训诂学等方法,利用古本典籍,旁引百家之说,校勘训释《素问》。[结论]《内经辨言》是训诂《内经》之专书,研究此书的训诂特色,对后世研究《内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张心平潘珍珍杨美霞郑红斌
- 关键词:俞樾训诂
- 浅论胆胃同治临证运用十法
- 2023年
- 基于胆胃同治理论的临床应用,归纳总结临床胆胃同病的治法为清胆和胃法、温胆降胃法、利胆和胃法、润胆益胃法、补胆温胃法、达胆和胃法、安胃疏胆法、清胃凉胆法、降胃抑胆法和通腑泄胆法十法,详细分析各治法的证治方药与加减应用,最后附以1个案例进行病机治法分析,供临证诊治胆胃相关疾病参考,以期提高临证疗效。
- 张译之张心平郑红斌
- 关键词:治法临证应用
- 麻黄升麻汤证探讨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2
- 2015年
- 文章以证机相合的方法并结合《伤寒论》原文,对麻黄升麻汤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麻黄升麻汤的病因病机是表证误下,脾气受损,肺失治节,邪入厥阴,气机失调,相火被郁。它调和肝肺气机,又有滋液温中之功,可称为寒热平调的和解剂。并举相关医案,以期拓展该方的临床应用。
- 徐凤凯张心平曹灵勇
- 关键词:麻黄升麻汤厥阴病咳嗽和解剂
- 《黄帝内经》胀病理论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笔者在系统挖掘《黄帝内经》胀病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后世医家的发挥和临床实践,将胀病的发病机制概括为脏腑气机运行阻滞或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积聚。根据其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将胀病分为五脏胀、六腑胀、肤胀和水胀。对于胀病的治疗,《黄帝内经》提倡以针刺为主,后世医家根据其发病机制亦主张利用药物进行治疗。文章较全面、客观地反映《黄帝内经》胀病相关理论及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现实指导意义,以期促进胀病理论在中医药诊疗中的推广及应用。
- 杨美霞张心平郑红斌
- 关键词:黄帝内经
- 从太阴病理法方药探讨经方美容被引量:2
- 2016年
- 经方理法严谨,配伍精当,疗效卓著。六经至今百病,六经辨证在中医美容中大有可为。《伤寒论》太阴病篇虽只有8条条文,但其理法在辨治杂病中却至关重要。太阴病多涉及水、血,而水液代谢失常和血液亏虚瘀滞是导致很多损美性疾病的重要病机。文章从太阴病虚寒水饮、津血亏虚、水血同病等角度论述损美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并相应提出温化水饮、甘温补益和水血同治等治法方药。
- 张心平张守中曹灵勇
- 关键词:太阴病美容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 基于仲景太阴病脉证探讨经方抗衰美容的理法方药
-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张仲景六经辨证体系的学习,结合现在中西方已经取得的抗衰美容的研究成果,从经方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衰老的机理,并根据仲景思维筛选具有抗衰美容的方剂,结合临床加以摸索、探究未来中医在抗衰老与美容复合效应在中...
- 张心平
- 关键词:经方伤寒杂病论美容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