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骁
-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子午流注理论治疗痹证研究述评被引量:8
- 2015年
- 目前采用子午流注疗法治疗痹证的相关报道很多,其中涉及的取穴方法主要集中在纳甲法和纳子法。采用纳甲法治疗更多的是注重时间的选择,再结合疾病辨证取穴治疗,纳子法治疗更多的是注重对疾病的认识,结合时间进行取穴。两种方法都是治疗痹证疾病的确切方法,其中纳甲法针刺对关节肿胀情况和病理方面有明显改善,可能与调节血清皮质醇含量有关,其针刺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生物节律等时间因素有关。但是由于条件局限性,目前的临床研究大部分科研设计、方法欠严密,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子午流注理论在痹证治疗中的疗效有待商榷,而且缺少更加科学严谨的前瞻、随机、对照、大样本研究,这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 葛冉孙志岭周丹萍徐骁
- 关键词:痹证纳甲法纳子法
- 基于iTRQ技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
- 纪伟徐骁笪茅敏
- 不同灸法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在本文中分析了不同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优效性、增效性等以及不同灸治方案之间的疗效对比。通过分析文献认为,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确有优势,灸治方案虽在临床开展较多;但现有临床研究的证据级别仍较低,亟需规范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设计,为揭示灸疗的作用机制提供证据。
- 周丹萍孙志岭江星纪伟徐骁
- 关键词:灸法类风湿关节炎
- 雷公藤多苷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 纪伟徐骁尹梦赟
- 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侧面反映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和水平。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对所得结果进行筛选分析。结果共检出275篇有效文献,其中4篇英文文献,文献数量逐年增加;内容涉及临床研究、动物实验、理论探讨、临床经验与体会等;灸法主要以温针灸及中医综合疗法为主;主穴主要为足三里、肾俞、脾俞、肝俞、命门;发表在110种期刊上;灸法研究四川省、安徽省、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及湖北省处于领先地位,国际研究主要集中于亚洲地区;29.1%的文献有基金支持。结论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今后当继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临床研究为基础,借鉴文献及多学科力量,提高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质量,规范灸治方案、穴位选择,明确疗程依据。
- 周丹萍江星纪伟徐骁孙志岭
- 关键词:艾灸类风湿关节炎文献计量法
- 基于iTRAQ标记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风湿性疾病湿热证血清蛋白组学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应用iTRAQ标记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开展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血清蛋白组学研究。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痛风湿热证、正常对照共3组各20例血清,进行iTRAQ标记结合液相串联质谱蛋白组学分析,应用DAVID、UniProtKB/Swiss-Prot、IPA等网络数据库平台对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显著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获得15个湿热证差异蛋白,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12种,下调蛋白3种。通过分析得到差异表达蛋白所涉及的5个最有意义的典型生物信号通路。这些差异蛋白功能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与疾病急性期反应和疾病活动度有关。验证实验结果与iTRAQ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为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分子机制以及候选诊断治疗标志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 孙志岭王苗苗徐骁王玲王富强纪伟
- 关键词:湿热证血清蛋白组学
- 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血清差异蛋白组学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开展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证候学研究。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正常对照共3组各30例血清,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软件分析获取湿热痹阻证组和其他2组的差异蛋白质点,二级质谱鉴定获得差异蛋白。应用Western blot验证差异蛋白。结果获得7个湿热痹阻证的共同差异蛋白点,经质谱鉴定和SwissProt数据库检索,获得Fibulin-1、二肽基肽酶1、激肽原1、白细胞介素17F突变型、甘露糖结合蛋白C等5个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涉及胞外基质蛋白、蛋白酶类、凝血因子、细胞因子、转运蛋白等。Western blot验证甘露糖结合蛋白C的表达结果与蛋白组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这些蛋白可能涉及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的发病和病理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湿热痹阻证实质提供了依据。
- 孙志岭徐骁王玲王富强许志洋纪伟
- 关键词:湿热痹阻证强直性脊柱炎双向凝胶电泳质谱血清
-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病变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组,余42只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其中造模成功的36只随机分为6组:艾灸Ⅰ、Ⅱ、Ⅲ组,模型Ⅰ、Ⅱ、Ⅲ组,每组6只。艾灸组选取双侧"足三里"、"肾俞"穴治疗,Ⅰ、Ⅱ、Ⅲ组分别干预1、2、3 w。模型组不治疗。7组大鼠分别收集滑膜组织标本,双向电泳。软件分析比对各时间点艾灸组、模型组以及正常组。选取各时间点模型组与艾灸组共同差异蛋白点,应用MALDI-TOF MS鉴定,IPA软件分析差异蛋白的生物功能、信号通路及信号网络。结果 1成功建立了各组关节滑膜双向凝胶电泳图谱。2发现并鉴定各时间点艾灸组与模型组共同差异蛋白质9个,PRDXⅠ,EHHADH,MLC3,HPX等蛋白主要通过自身变化调节脂肪酸β-氧化通路Ⅲ、NRF2-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通路、急性期反应通路、细胞骨架肌动蛋白通路、上皮细胞黏附通路等,从而参与功能涉及DNA复制、重组和修复、细胞集结和炎性反应的信号网络,最终调控本研究中RA的发生与发展。结论PRDXⅠ,EHHADH,MLC3,HPX等蛋白具有潜在的作为艾灸治疗RA靶点或疗效标志物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艾灸作用机制提供蛋白质组学依据。
- 江星孙志岭周丹萍徐骁王苗苗王富强许志洋纪伟
- 关键词:艾灸类风湿关节炎双向凝胶电泳滑膜
-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性评价及其治疗机制的蛋白质组学实验研究
- 目的: (1)采用系统性评价方法,纳入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艾灸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2)借助血清蛋白组学技术,从整体角度探究艾灸干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材料和...
- 徐骁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艾灸疗法血清蛋白组学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