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一种适于橄榄果实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初筛茚三酮显色法中的条件,如p H、显色剂含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并通过稳定性、精密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实验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发现:茚三酮显色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568 nm、p H6.6的磷酸缓冲液、0.5 m L 2%茚三酮溶液、加热温度100℃和加热时间25 min,在30 min内OD值改变0.41%,稳定性RSD=0.34%(n=9)、精密性RSD=0.09%(n=9)、重复性RSD=1.71%(n=6)、回收率达100.34%、RSD=2.21%(n=6)。表明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橄榄果实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此条件下稳定且精密性、重复性和回收率良好,可用于橄榄果实游离氨基酸的快速简便测定。
糖外排转运蛋白(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s,SWEET)介导植物光合同化产物蔗糖的跨膜运输.以橄榄(Canarium album(Lour.)Raeusch.)果实为材料,通过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检测橄榄果实中糖组分及含量变化,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CaSWEET7和CaSWEET15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序列.结果表明:CaSWEET7和CaSWEET15基因ORF全长分别为774 bp和951 bp,分别编码长度为257个和31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2个MtN3_slv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CaSWEET7属于CladeⅡ,CaSWEET15属于CladeⅢ.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其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中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CaSWEET7和CaSWEET15表达量逐渐递增,且与果实发育蔗糖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31和0.904,P<0.05);利用酵母功能互补证明CaSWEET7和CaSWEET15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转运蔗糖能力.本研究表明CaSWEET7和CaSWEET15基因可能在橄榄果实蔗糖积累中发挥作用.(图9表2参44)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落叶剂对榕树冬季集中落叶的效应及对其生理变化的影响,为有效防治榕树叶部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年生榕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经正交试验筛选获得的5种由不同浓度乙烯利、碘化钾和尿素配成的落叶剂,对榕树进行叶面喷施处理(T1~T5),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统计分析各处理的落叶率、萌发率和病情指数,并测定若干生理指标。【结果】T1~T5处理榕树的落叶率均显著高于CK(P<0.05),叶片病情指数极显著低于CK(P<0.01),其中,喷药后第14 d T5处理的落叶率最高,为90.33%,其次为T4处理,为84.67%,T3处理的落叶率为72.67%。各落叶剂处理榕树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落叶剂处理7 d后,榕树树体均恢复生长,其中T5处理对榕树树体的胁迫较小,对榕树后期发芽影响较小,萌发率达72.36%。【结论】以0.8%乙烯利+0.2%碘化钾+2.0%尿素配成的落叶剂对榕树的落叶效果最佳且生理胁迫小,对其后期叶片萌发影响小,是最佳的榕树落叶剂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