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利军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原位
  • 1篇栅藻
  • 1篇真核
  • 1篇枝角类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技术
  • 1篇太湖
  • 1篇球藻
  • 1篇群落
  • 1篇细胞
  • 1篇斜生栅藻
  • 1篇流式细胞
  • 1篇流式细胞仪
  • 1篇聚球藻
  • 1篇分子
  • 1篇分子生物
  • 1篇分子生物学
  • 1篇分子生物学技...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孔繁翔
  • 2篇史小丽
  • 2篇周建
  • 2篇魏利军
  • 2篇李胜男
  • 1篇汤龙升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被引量:9
2015年
超微藻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中,在水生生态系统尤其是微食物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以来,有关超微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海洋,直到近年来淡水超微藻才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淡水生境中发现的超微藻主要包括真核超微藻和原核聚球藻,而在海洋生境中分布广泛的原绿球藻在淡水环境中则很少被发现。超微真核藻多样性极其复杂,几乎在所有的门类都有发现;而目前在中国湖泊中发现的聚球藻主要以富含藻蓝素的聚球藻为主。影响超微藻生长的因子主要包括营养盐、温度、光照及生物因子(如捕食)等,自然水体的超微藻可能同时受多个以上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由于超微藻细胞微小,形态特征不明显,而且大部分物种不能被分离纯培养,因此传统研究方法受到限制,直至近些年来,荧光显微技术、流式细胞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才使我们有机会对超微藻多样性和生态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对淡水超微藻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淡水超微藻的主要类群及其环境影响因子,重点阐述了当前超微藻的研究方法。
李胜男周建魏利军孔繁翔史小丽
关键词:聚球藻流式细胞仪分子生物学技术
CO_2升高对枝角类群落结构影响的原位模拟被引量:2
2016年
分别于春、夏两季在太湖梅梁湾进行原位试验,设置3个CO_2浓度梯度,270、380μL/L和750μL/L,以斜生栅藻作为枝角类的食物,研究了CO_2浓度升高对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_2浓度能促进斜生栅藻生长,显著提高枝角类的食物数量;此外CO_2浓度的变化能显著改变枝角类的群落结构,高CO_2浓度有利于象鼻蟤属、秀体蟤属和春季蟤属的生长,而不利于网纹蟤属的生长。这可能是由于CO_2浓度变化改变了枝角类的食物质量,浮游藻类的C∶P比值随CO_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从而有利于体内含磷量较低,高C∶P的枝角类生长。因此枝角类的群落结构主要受食物质量的影响而与食物的数量无关。研究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太湖浮游动物的影响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魏利军汤龙升李胜男周建孔繁翔史小丽
关键词:太湖枝角类斜生栅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