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拂尘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天然气替代燃煤政策”评估——兼论天然气替代燃煤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被引量:7
- 2014年
- 严重的雾霾笼罩中国,成为国内外舆论热议的焦点。为应对空气污染,政府着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期望通过天然气替代燃煤的方式缓解空气质量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综合评估天然气替代燃煤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①回答三个问题:天然气替代燃煤能带来多少的环境收益?天然气替代燃煤会造成多少的经济成本?高价天然气究竟能不能解决中国的环境质量问题?论证结果表明:首先,就目前的天然气价格和产业素质而言,天然气替代燃煤的环境成本接近环境收益10%,较高的环境成本足以使空气治理的效果大打折扣;进而,高价天然气不仅间接产生环境成本,还直接构成机会成本,把创造的财富大量用于换取能源资源,就没有更多的财富去解决民生问题,用于整个国家社会的创新,用于增强国家的竞争力,用于改善国家实质性的安全环境;最后,如果以一句话总结天然气替代燃煤时机尚不成熟的原因,就是当前的天然气价格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协调。因此,稳定燃煤使用量,以技术手段严格控制燃煤排污,是当前阶段无奈却理性的选择。如果想要通过推广使用天然气改善环境质量,就需要从源头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单位GDP能耗,同时提高进口天然气的议价权,使天然气相对价格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
- 巫永平喻宝才李拂尘
- 关键词:环境效益环境成本
- 制度、选择与市场形成:一个理论框架被引量:1
- 2015年
- 市场形成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市场秩序何以可能",二是"市场秩序为何如此"。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解释市场形成的理论框架,即"制度—选择"框架。框架包括两段逻辑链条:"制度—选择"环和"选择—市场形成"环,"制度—选择"环在一般意义层面上讨论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逻辑,"选择—市场形成"环则重点阐释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方式。具体来说,"制度—选择"环介绍了制度的两个层次,以及制度与选择的互动过程,"选择—市场形成"环则描述了三类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方式,即市场主体的行为、政府主体的行为和社会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塑造了市场。正是市场、政府和社会三股力量共同作用于市场形成,使得市场秩序得以可能并如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三股力量并非相互独立、齐头并进,而是互为补充,并存在着间接和无形的互动。文章最后指出,理论框架能够为市场形成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却无法阐释市场形成的历史现实。演绎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理论需要实践去检验,市场形成的理论基石同样需要不同行业的故事去实证打磨。
- 李拂尘
- 关键词:市场参与者
- 政企互动与产业变迁:基于晋江男装的分析
- 2016年
- 产业变迁是从历史的视角探寻产业如何在不同历史阶段演化成不同的形态,本文基于政企互动的视角探讨晋江男装产业形态变迁的逻辑。一般来说,中国服装集群按照“前店后厂→专业市场→0EM+专业市场”的规律演进,晋江男装却走出了一条非典型道路,它踏入过专业市场却又走出了专业市场,最终与其他集群分道扬镳,形成了品牌主导的产业形态。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晋江男装三十多年的变化,是政府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互为补充,并存在间接和无形的互动,政府引导和干预的方向与市场自发演进的方向一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就可能走上经济衰退的路子;第三,政企互动有其社会根基,本文的体现就是晋江特殊的地域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结构。对各地政府来说,没有普遍使用的产业发展路子,只有基于当地制度环境,实现政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产业形态才会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 李拂尘
- 关键词:政企互动
- 市场形成的相关思考——兼评《市场的社会逻辑》被引量:1
- 2014年
-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285页,39元ISBN:9787542641236一、为什么研究市场形成人是自私而贪婪的,市场经济的活力即在于发挥人的本性,提高经济效率。然而,就市场活力的争论从古至今从未休止。老子治国理想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①,可视为反市场的代表人物。司马迁的看法截然相反,他通过批判老子表达自己的经济思想。《货殖列传》开篇语为:"老子日: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必用此为务。
- 李拂尘
- 关键词:《货殖列传》社会逻辑经济社会结构
- 产业创新何以实现——晋江服装品牌群的个案研究
- 2017年
- 晋江市被称为中国的“品牌之都”,其中最耀眼的品牌群体便是服装。本文要回答的现实疑问是,晋江服装的品牌创新为什么能够实现?要回答的理论问题是,在中国特有的地域市场环境下,产业创新的实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到三点基本结论。第一,先行企业和跟随企业都具有强烈的创新意愿与足够的创新能力是产业创新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第二,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受其内在机制的影响。然而,产业创新的内在瓶颈使得跟随企业无法走向广泛的成功,需要地方政府对产业创新进程施加影响。第三,晋江市政府扮演着“催生者”的角色。在产业创新面临内在瓶颈时,既致力于增进跟随企业的创新意愿,也致力于增进跟随企业的创新能力,促成了晋江服装品牌群体的异军突起。晋江市政府的行动本质上是借鉴先行企业,引导跟随企业,是在先行创新基础上采取的诱导性措施,意义在于推动晋江服装产业创新从先行企业的自发性创新向政府因势利导的诱导性创新转变。
- 李拂尘
- 关键词: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