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筠

作品数:20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裂带
  • 8篇第四纪
  • 8篇断裂带
  • 7篇郯庐断裂
  • 7篇郯庐断裂带
  • 6篇地震
  • 6篇断层
  • 6篇晚第四纪
  • 4篇第四纪活动
  • 3篇江苏段
  • 2篇第四纪活动性
  • 2篇应力
  • 2篇全新世
  • 2篇全新世活动
  • 2篇晚第四纪活动
  • 2篇滑动速率
  • 2篇活动性
  • 2篇古地震
  • 2篇INSAR
  • 1篇地表破裂

机构

  • 16篇河北省地震局
  • 13篇中国地震局
  • 6篇江苏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应急管理部国...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江苏省地震工...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20篇曹筠
  • 9篇冉勇康
  • 6篇李丽梅
  • 6篇李彦宝
  • 6篇许汉刚
  • 6篇张鹏
  • 4篇马兴全
  • 3篇王晓山
  • 3篇马栋
  • 2篇梁明剑
  • 2篇边庆凯
  • 2篇张素欣
  • 2篇冯向东
  • 2篇李西
  • 2篇吴富峣
  • 1篇吴鹏
  • 1篇李安
  • 1篇陈桂华
  • 1篇顾勤平
  • 1篇李永庆

传媒

  • 7篇地震地质
  • 3篇地震研究
  • 2篇中国地震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四川地震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郯庐断裂带沂水-汤头断裂南段晚第四纪活动新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以往对郯庐断裂带沂沭段各条断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工作都集中在有历史地震记录的东地堑断层,而对断裂带西地堑断层却极少涉及,仅有的关于西地堑2条断层活动性的研究也至今没有定论。针对沂沭断裂带南段西地堑2条断层开展系统的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相结合的研究,明确了鄌郚-葛沟断裂(F4)可能是第四纪早期断裂,而活动性较强的沂水-汤头断裂(F3)属于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其最新1次活动时间发生在距今(91.2±4.4)^(97.0±4.8)ka。结合断裂带其他断层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比东、西地堑活动断层最新活动时间,揭示出沂沭断裂带南段晚第四纪活动是断裂带对来自两侧应力的构造响应。沂水-汤头断裂可能是该区域未来中强地震的潜在发震构造。
曹筠许汉刚冉勇康梁明剑雷生学张鹏李丽梅顾勤平赵启光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晚更新世
京西北地区地应变观测与小震震源机制解一致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以京西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应变参数方法解算定点地应变观测数据,将所得应变参数时间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该结果与研究区内同期小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一致性分析,研究得出呈拉张性质的定点观测最大主应变方位与震源机制解最大拉张变形方向(T轴)水平投影具有良好的对应性,整体以NNW—NE向为主,且自西向东排布的测点最大主应变方位与震源机制解最大拉张变形方向均表现为逐渐东向偏移的趋势,与华北平原块体北部发生顺时针旋转活动的特征相吻合,结果进一步检验了地应变观测反映区域应变场信息的能力。
茅远哲曹筠高晨冯向东王晓山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5.1级地震发震断层判定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2024年
2020年唐山古冶5.1级地震是唐山地区继1995年古冶M5.0地震以后时隔20多年发生的又一次超过5级的地震,但有关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尚无准确判定,这增加了唐山地区未来地震危险区域的判断难度。文中基于唐山地区的构造活动特征分析,结合震后应急科学考察、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区域形变场数据、震源参数和小地震重定位等资料,综合分析得出唐山古冶地震的地表宏观震害呈NE向和NW向十字交叉形态,震害和应力集中区域内只有NW向的抹轴峪断裂为一条中更新世断层,NE向的唐山-古冶断裂是区域最重要的全新世活动断层,且2条共轭断层的性质与唐山古冶地震的震源参数和地震序列重定位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由于唐山断裂带呈右旋走滑运动且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唐山-古冶断裂在向E扩展过程中受到青龙山复背斜的阻挡,深部资料显示青龙山复背斜是区域物性差异的分界部位,因此综合判定唐山-古冶断裂和抹轴峪断裂为唐山古冶地震的共轭发震断层。唐山古冶地震是华北平原一次典型的中等强度走滑型地震。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华北平原内的地震以走滑型为主,这是华北克拉通对来自青藏高原向E扩展的远程效应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向W俯冲共同作用下的应变响应。
曹筠周依高晨刘书峰陈安张素欣冯向东吴鹏陈肇东
关键词:发震断层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即江苏段)全新世活动的新证据
冉勇康许汉刚曹筠李丽梅李彦宝张鹏马兴全
小江断裂带西支晚第四纪强震破裂特征被引量:8
2018年
小江断裂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系川滇菱形地块与华南地块的边界断裂带。1833年小江断裂带西支曾发生过云南历史上最大的嵩明8级特大地震。研究小江断裂带晚第四纪地表变形和强震破裂行为对认识断裂带乃至川滇地区未来地震危险性以及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演化都至关重要。文中通过在小江断裂带西支开挖的多个大型探槽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草海子探槽共揭露出6次古地震事件,从老到新依次为事件U、V、W、X、Y和Z,分别发生于40000—36300BC、35400—24800BC、9500BC—500AD、390—720AD、1120—1620AD和1750AD至今。干海子探槽共揭露出3次古地震事件,从老到新依次为事件GHZ-E1、GHZ-E2和GHZ-E3,分别发生于3300BC—400AD、770—1120AD和1460AD至今。大坟地探槽古地震事件分别为:事件E1,发生于22300—19600BC;事件E2,发生于18820—18400BC;事件E3,发生于18250BC至今。干海子探槽与草海子探槽同在小江断裂带西支上,且两探槽相距仅约400m,结合历史地震记录并使用古地震研究的逐次限定法可限定该段全新世晚期记录较完整的4次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分别是500—720AD、770—1120AD、1460—1620AD和AD1833,平均复发间隔约370~440a,这一结果小于前人所得的约900a的平均复发间隔。因此,应重新评估小江断裂带未来的地震危险性。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发现,小江断裂带西支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很可能以分段破裂为主,而在全新世中晚期以来具有丛集及整个西支断裂全段破裂的特征。
李西冉勇康吴富峣马兴全张彦琪曹筠
关键词:古地震复发间隔
张家口-宣化盆地现今地壳变形特征与断层滑动速率反演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PS-InSAR结合先验条件的最小二乘迭代逼近法,利用3轨道Sentinel-1数据获取张家口-宣化盆地及周边区域地表三维形变速率场,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剖面投影法和由刃型位错提出的倾滑断层震间形变数学表达式,反演得到张家口断裂和宣化盆地南缘断裂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断层参数结果显示,张家口断裂中段和宣化盆地南缘断裂闭锁程度较高,具备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应变能积累背景条件。
高晨马栋马栋屈曼曹筠
关键词:INSAR
滦县西断裂最新活动时代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滦县西断裂是1976年7月28日滦县M_(S)7.1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对该断层的第四纪活动性研究有助于了解断层的演化和历史地震活动性。但有关该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研究至今尚无定论。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滦县西断裂开展系统的第四纪活动性研究,结果显示滦县西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
刘书峰曹筠曹筠王晓山
关键词:第四纪活动性
城市隐伏活动断层避让典型案例分析——以新沂市郯庐断裂带沿线某场地为例被引量:3
2022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减小城市隐伏活动断层所引发的地震及其链生灾害的损失,是未来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所必须面对的议题。文中以新沂市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沿线某场地为试验区,在城市活动断层项目目标区1︰1万条带状活动断层分布图成果的基础之上,借鉴即将颁布的国标《活动断裂避让距离》中对隐伏断层精确定位的技术要求,实施了间距不大于50m的浅层地震勘探测线和典型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获得了场地内隐伏活动断层的地表迹线、断层倾向以及上断点埋深等信息。精确定位活动断层的平面位置与1︰1万条带状分布图平面距离差异约为200m,探测结果精准确定了场地内活动断层的平面展布,满足场地开发所需的精度。基于精确定位的活动断层地表迹线,遵照即将颁布的国标《活动断层避让距离》的相关规则,既科学确定场地内活动断层的避让距离,又释放了城市紧缺土地资源,达到既科学避让潜在危险的城市隐伏活动断层,又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
曹筠李彦宝冉勇康徐锡伟马董伟张志强
活动断层避让距离确定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例
2023年
活动断层避让是活动断层探测走向减灾应用的最后“1公里”,也是地震链生灾害风险源的阻断技术。地震现场考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只要离开活动断层迹线一定的有限距离就能够保证建(构)筑物免遭活动断层同震破裂和错动引起的灾难性毁坏。因此,活动断层的避让工作是活动断层探测和准确定位的最终目标之一。从活动断层避让相关定义和术语出发,系统论述不同类型活动断层地震破裂局部化宽度特征、倾滑断层地表破裂/灾害的上盘效应及其同震破裂和错动对建(构)筑物的剪切和撕裂作用控制了毁坏带空间展布等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活动断层避让理论;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活动断层避让标准的适用范围、活动断层管制区划定依据和范围,建设场址区避让活动断层所需的定位精度要求,活动断层管制区内一般建(构)筑物避让活动断层距离基本值(D0),可以作为近于直立走滑断层和倾滑断层下盘避让的最小距离;倾滑断层中倾角约60°正断层上盘的避让距离为避让距离基本值(D0)的2倍左右,而倾角约为30°的逆断层上盘避让距离为避让距离基本值(D0)的3~4倍;特殊建(构)筑物有别于一般建(构)筑物,它们的安全直接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国家的兴衰,因此,专门给出了分类避让距离,保证这些建(构)筑物在地震期间不会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最后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国内外活动断层避让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避让实例。活动断层避让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地震灾害阻断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建(构)筑物的抗断问题:如何避让?避让多少?还可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地震安全提供创新性技术支撑。
魏雷鸣徐锡伟李峰曹筠任俊杰程佳张宪兵贾启超陈桂华吴熙彦
关键词:活动断层地震地表破裂带
基于GPS和SBAS-InSAR的阳原盆地北缘断裂现今地表形变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2009~2017年阳原盆地及周边区域GPS观测数据和2017~2019年升、降轨Sentinel-1卫星SAR图像,使用SBAS-InSAR技术精确反演阳原盆地北缘断裂现今地表形变速率场。统计跨断层剖面线上指定间隔点的垂直滑动速率得出,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东段、中段和西段两侧垂直滑动速率差值分别约为1.04 mm/a、1.43 mm/a和0.72 mm/a。右所堡-松枝口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特征和该断裂与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中段空间分布上呈交切关系是导致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中段断层活动水平高于东段的主要原因,阳原盆地北缘断裂西段活动性不明显。GPS资料显示,阳原盆地北缘断裂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右旋走滑运动特征。
高晨曹筠刘书峰马栋刘思宇
关键词:地表形变滑动速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