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回到马克思:现代性视域下人的生存困境探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现代性因理性与感性原则的扩张,使得人的生存出现了生存时空压缩化、生存情态物质化、生存方式技术化、生存意义虚无化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后现代主义以"外在超越"的姿态彻底否定现代性;现代主义以"不可超越"的立场对现代性进行反思修复。二者都只是抽象地抓住了真理的一端,或是陷入"相对主义",或是陷入"普遍主义"。马克思在实践思维方式基础上,通过对现代性中人的生存问题的社会历史指认与"内在超越"方法弥补了二者的不足。按照马克思的思路,我们要提倡"实践理性"、发展与规制资本、充分发挥结社的功能。
- 刘洋李洋
-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理路探析被引量:1
- 2013年
- 青年文化是在青年群体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亚系统。中国的青年文化是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与发展的,在当代社会才真正形成并逐渐呈现出了自身的特点。理清青年文化的发展理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青年自身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产生重要影响。探析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理路,既要吸收和借鉴人类历史的优秀文明成果,在与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契合过程中,挖掘其对当代中国青年文化发展的价值,同时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实现自身向科学化、民族化、时代化的方向发展。
- 李洋
- 关键词:青年文化发展理路
- 转型期中国社会戾气的成因探析被引量:4
- 2016年
- 在转型期中国,社会戾气日益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并且具有弥散开来的趋势。面对这一时代症候,首要的任务是明晰社会戾气产生的原因。从转型期社会的整体背景考虑,社会戾气主要源于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多种社会因素的矛盾纠葛。现代的主体意识膨胀构成社会戾气产生的内驱"动力",前现代的规则意识淡薄削弱了社会戾气发生的外在限制,后现代的相对主义盛行又为个人的戾气行为提供了"合法性"辩护。对社会戾气加以调控和化解的关键是要培养社会成员的主体间性意识、规则意识以及建立统一的价值共识。
- 李洋
- 超越现代性异化的两重路向:马克思与阿伦特被引量:1
- 2016年
- 马克思与阿伦特都是现代性异化的强烈批评者。马克思站在"全人类"立场上,指出现代性异化表现为"资本逻辑"统治下人的异化,克服它必须以共产主义运动来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阿伦特站在"精英"立场上,认为现代性异化主要是由于"劳动解放"致使行动没落,出现了"世界异化",要求以革命和评议会制度来实现"政治生活的复归"。两者比较而言,马克思的理路更为深刻。
- 李洋
- 关键词:资本逻辑政治行动政治生活
- 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时间向度被引量:1
- 2015年
- 区别于传统的自然时间概念,马克思所阐发的"时间"是扎根于人的现实物质生产活动当中,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社会时间。正是在这种时间观的变革中,马克思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首先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以"生成性时间"批判了资本主义"千年王国"的意识形态幻象。随后深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以"物化劳动时间"批判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政治经济学指认。最后,以"自由时间"构建起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完成与价值完成。通过"时间"范畴来管窥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思想理论的要旨提供了广阔视野。
- 李洋
- 关键词:资本主义批判
- 自由理论的神学定位:欧洲中世纪的自由观念
- 2016年
- 在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人们的一切行为和思想都与神学相关,包括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也主要是通过神学的外衣表现出来。在基督教神学中,"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教义、"原罪"说以及"政教分离"的政治实践,都从理论和实践上阐释着自由理念。把握欧洲中世纪的自由观念,对于理解自由思想的发展脉络,了解近代西方的自由主义传统和自由主义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 李洋
- 关键词:中世纪原罪政教分离
- 论古希腊自由观的两重路向及马克思的理论超越
- 2016年
- 自由是西方思想史的永恒主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自由的追问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然而,这些特征都可以从古希腊思想中找到理论源头。古希腊哲学家对自由的追寻大体遵循着两重路向:"唯知识论"的自由路向和"反知识论"的自由路向,这也是后来西方传统哲学追寻与考察自由的主要逻辑运思。马克思作为西方思想家的一员,其自由观必然受到古希腊的影响,他在实践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以人的感性活动为支点,以现实的社会历史性为规定,对自由范畴进行了重新厘定,实现了对以古希腊为起点的传统形而上学自由观的超越。
- 李洋
- 关键词:古希腊
- 全面深化改革中“顶层设计”的四个把握被引量:2
- 2015年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领域的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亟需加强顶层设计来谋划全局、统筹推进。为实现顶层设计,我们要把握好四个关键问题:设计原则上,在坚持增量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设计策略上,在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同时更加注重各领域改革的全面协调;设计道路上,在坚持中央全面统一部署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设计保障上,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更加注重党的自身建设。
- 李洋蒋锦洪
- 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3
- 2016年
- 时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间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将时间理解为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意义密切相关的社会时间。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主要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展现的,包括对"物化劳动时间"的批判与"自由时间"的揭示两重维度。透过这两方面,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发展与时间的内在关联,并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提供了时间维度的确证。当下,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必须以主体性逻辑取代客体性逻辑、以生成性逻辑取代既定逻辑、以意义逻辑取代虚无逻辑,从而做到享受劳动时间、创造自由时间,并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由时间。
- 李洋
- 关键词:社会时间
- 论马克思主义在青年文化中的价值导向作用
- 2013年
-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人类思想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对整个人类发展都产生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更在青年文化契合的过程中,用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去教育和引导青年群体,促进青年一代的价值选择真正面向自身发展、面向世界发展、面向全人类历史发展。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不同方面进行全方位挖掘,进而研究在与青年文化的契合过程中对青年文化价值导向的重要作用。
- 李洋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青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