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婷婷
- 作品数:20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微柱凝胶法检测ABO变异型血型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建立用于检测ABO变异型血型的改良微柱凝胶法。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温州市人民医院和瑞安市人民医院ABO血型凝集强度改变或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患者12例。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查和血型基因检测结合临床表现确认标本ABO血型;对已知血型标本用微柱凝胶法复核;用1% O型、A3亚型和A抗原减弱红细胞调整微柱凝胶法离心方式建立改良微柱凝胶法,并对全部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2例标本中A3亚型1例,B(A)型3例,类孟买型3例,ABO抗原减弱5例;微柱凝胶法和盐水试管法检测敏感度相似,12例标本中只检出2例,检出比例为2/12;选定改良微柱凝胶法的离心方式为900 r/min离心2 min、4 ℃孵育30 min、1 800 r/min离心3 min;用改良微柱凝胶法检测12例标本,1例不能检出,检出比例为11/1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改良微柱凝胶法通过改变微柱凝胶血型卡的离心方式、增加孵育时间和孵育温度,提高了检测敏感度,适合ABO变异型血型的筛检。
- 朱碎永金方思施顺秋裘晓乐郑婷婷
- 关键词:ABO血型系统微柱凝胶法
- 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在ICU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在ICU的应用价值。方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5年1-6月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与2014年6-12月实施的常规管理进行比较。结果:ICU中急救物品、基础护理、特级护理、病区管理、专科护理的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ICU临床救治中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助于形成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 吴卉卉郑婷婷
- 关键词:ICU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 B(A)亚型的血清学特征和基因序列研究
- 目的: 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表达产生抗原抗体的遗传特征,是人类血液的主要特征之一。截止到2021年2月,国际输血协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BloodTransfusion,ISBT)已经确认公布的...
- 郑婷婷
- 关键词:血清学特征基因序列
- 3种用于确认RhD阴性血型方法的应用价值比较被引量:3
- 2021年
- 近年来,RhD变异体的免疫问题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关注[1-2],但目前国内一些医疗单位未对RhD初筛阴性患者常规开展RhD阴性血型确认工作,而将RhD变异体鉴定为RhD阴性。究其原因是传统RhD阴性血型确认方法使用人源性IgG抗D血清做间接抗人球蛋白法[4],然而目前实验室普遍使用单克隆IgM或IgM/IgG抗D血清,同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操作繁琐、耗时,需熟悉免疫血液学的专业人员进行,从而妨碍了RhD阴性血型确认工作的开展。
- 金方思陈静思裘晓乐郑婷婷朱碎永
- 关键词:RHD阴性弱D型抗人球蛋白法
- 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究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结果与急性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相关性,并根据RTS结果构建预测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来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治疗的239例急诊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及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并采用RTS评估创伤的程度。根据患者体温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温组(<36℃)与非低体温组(≥3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RT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严重创伤程度、收缩压低、血氧饱和度低(SpO_(2)<91%)、休克指数高(SI>0.86)及低RTS是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各独立危险因素指标评估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0(P<0.05,95%CI:0.981~0.999)。根据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的校准曲线可知,C-index为0.890,其与理想曲线的吻合度良好。结论:简明损伤定级标准-创作严重程度评分>10.5分、收缩压<117 mmHg(1 mmHg=0.133 kPa)、SpO_(2)<91%、SI>0.86及RTS<4.22分是预测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独立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急性创伤低体温的高危患者的早期筛选以及护理流程的完善及管理具有深远的临床价值。
- 颜雷雷廖德珺金倩倩汪玲玲郑婷婷
- 关键词:急性创伤
- 140例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输血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抢救生命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输血也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轻则表现为发热、过敏等症状,重则危及患者的生命[1]。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不断进步,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已经显著降低,而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因此,为了解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现对140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郑婷婷施顺秋张瑛裘晓乐朱碎永
-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
- 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相关因素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人员因素、沟通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结论:找出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相关因素,能够促进医护合作,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构建和谐医院奠定基础。
- 郑婷婷梁城英张漫漫
- 关键词:急诊科医护合作
- 跌倒风险动态评估干预在急诊眩晕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9年
- 本研究探讨跌倒风险动态评估在急诊科眩晕患者跌倒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眩晕患者探索最佳防护措施提供借鉴。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急诊科206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预测留观时间3 d及以上;沟通交流无障碍、依从性较好;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中途退出观察者(留观时间少于3 d及患者自愿退出)15例,最终将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的95例眩晕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7年2月至8月的96例眩晕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45例;年龄31~76岁,平均(51±5)岁;眩晕类型:精神源性眩晕5例,中枢性眩晕21例,周围性眩晕69例。对照组男性49例,女性47例;年龄30~78岁,平均(49±5)岁;眩晕类型:精神源性眩晕4例,中枢性眩晕20例,周围性眩晕72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 季银和苏小萍郑婷婷汤鲁明
- 关键词:中枢性眩晕护理管理跌倒周围性眩晕
- 改良微柱凝胶法的建立及其在检测嵌合体ABO血型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建立改良微柱凝胶法用于嵌合体ABO血型的检测。方法建立改良微柱凝胶法,用于检测A(或B)和O型红细胞不同比例混合红细胞与盐水试管法检测为混合外观或微柱凝胶法检测为双群现象的标本,用散在红细胞抗原验证试验验证。结果改良微柱凝胶法混合红细胞检测限为20∶1至1∶21,10例标本2例为双群,散在红细胞抗原验证试验标本中存在2种红细胞,8例为非双群,散在红细胞抗原验证试验为均一红细胞;微柱凝胶法混合红细胞检测限为10∶1至1∶15,10例标本均为双群;盐水试管法检测10例标本6例为混合外观。结论改良微柱凝胶法提高了混合红细胞中微量细胞的检出能很好地将嵌合体血型与抗原减弱型和ABO亚型区分开来,是一种适用于检测嵌合体血型的有效方法。
- 朱碎永金方思施顺秋裘晓乐郑婷婷
- 关键词:ABO血型微柱凝胶法
- 血小板输注无效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构建并验证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74例血小板输注患者,其中46例血小板输注无效,128例血小板输注有效,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多次妊娠、活动性出血、皮肤黏膜出血、脾肿大、发热、ABO血型、输注血小板次数、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计数。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43,95%CI=1.08~5.44,P=0.031)、血小板抗体阳性(OR=4.46,95%CI=1.11~17.85,P=0.035)、发热(OR=2.42,95%CI=1.03~5.71,P=0.042)、脾肿大(OR=2.14,95%CI=1.01~5.92,P=0.045)、输注血小板3次以上(OR=4.90,95%CI=2.10~11.42,P=0.002)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由此建立列线图模型。模型经内部验证(Bootstrap重抽样500次)后,预测血小板输注无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列线图预测模型准确性良好,有良好的校准度与区分度。
- 苏高繁陈静思郑婷婷金方思江明华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