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 作品数:27 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艺术更多>>
- 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仪式研究——基于仪式过程、时间与空间的分析
- 2014年
- "打喜"仪式是清江流域土家族为庆生祈福而举行的诞生礼的核心内容。"打喜"有特定的时空环境,这既是约定俗成的物理时空,也是具有深刻思想的文化时空,由此决定了仪式活动的生活性与神圣性;反过来,仪式活动的进行又强化了时空环境的公共性与圣洁性,进而仪式的意义得以彰显,仪式的功能得以实现,人们由此建构起自己的生活秩序和精神秩序。
- 王丹
- 关键词:清江流域土家族
- 从瑶姬到巫山神女
- 2015年
- 瑶姬是西王母女神系列中的重要成员。在峡江地区,巫山神女传说的生成和流变是瑶姬神话人性化和在地化的体现,是人们追求美好事物和人间真情的结晶。巫山地境、山鬼形象、女神传统、巫觋文化以及文人的解释成为瑶姬神话峡江化为巫山神女传说的地域因素、文化动因和社会力量。
- 王丹
- 关键词:瑶姬巫山神女峡江地区
-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新路径——以校园为中心被引量:1
- 2023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在校园”和“出校园”,为师生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核的清晰认知和深刻体验,并以鲜活的形式植入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重要生产形式和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应依据学校条件和当地环境,考量并运用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方式,促进校园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和谐共生,提高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校与社会互联互通、互助互融,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不仅是学校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需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必然。
- 王丹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学校教育
- “三佬姨”故事研究——基于湖北民间故事家刘德方讲述的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三佬姨"故事属于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女婿"类故事。文章以湖北民间故事家刘德方的讲述为例,分析鄂西"三佬姨"故事的类型归属、叙事艺术和文化根基,展现故事家及其故事讲述的面貌和风采,阐述民间故事与民众生活、地域传统的关联与互动。
- 王丹
- 关键词:故事讲述
- 土家族撒叶儿嗬舞蹈话语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撒叶儿嗬是清江流域土家族祭亡、悼亡的仪式舞蹈,其形态、意义和价值因丧葬礼俗而存在并被传承。武陵山脉和清江水系构成的独特自然生态环境成为撒叶儿嗬舞蹈传统存续的土壤。撒叶儿嗬丰富的舞蹈套路及其多样组合,身姿、步伐和手势的完美配合,凝结并汇聚成鲜活而深刻的身体语言及其地方知识生产体系,反映了清江土家人的生活史和生命观。撒叶儿嗬的生成和发展源于清江流域土家族生活的地域环境和所创造的历史传统。作为区域社会的仪式舞蹈,撒叶儿嗬拥有土家族高度成熟的舞蹈术语系统,体现了中国民俗舞蹈达到的实践高度,也彰显了中国特色舞蹈话语体系中仪式舞蹈艺术生活积累的广度与深度。
- 王丹
- 关键词:撒叶儿嗬身体语言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俗方位与时代路向——基于多民族民俗生活共同体的视角
- 2024年
- 中华多民族民俗生活共同体是历史传统与现代生活融合的结果,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成果,包含从区域到国家的不同认同层次,包含共同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俗生活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基础,多民族民俗传统赓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向度,乡村振兴实践多民族民俗生活共同体的发展路径。要增进多民族民俗生活和民俗传统的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多民族民俗生活和民俗传统的差异性,提升中华多民族民俗生活的辨识度,突出民俗传统中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多民族民俗生活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经验智慧,民俗生活共同体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土壤和传统根基。新时代民俗生活共同体建设立足于中国多民族民俗传统的历史实践、现实生活和面向未来的内在需要与外在驱动的综合的自我更新,通过多民族民俗自身持续生成变化和加强主体性的推进策略,将民俗传统的主体性与互主体性置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进程中,精准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俗方位与时代路向。
- 王丹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民族民间文艺视角被引量:24
- 2021年
-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作和传承了类别丰富、形态多样的多民族民间文艺。多民族民间文艺诞生、传承于和谐的家园共同体中,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表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是中国多民族民间文艺学建设的方向。中国多民族民间文艺将守信修睦、情同手足、彼此交融、血脉相连作为价值理念,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与体现。从多民族历史实践和生活现实的视角审视多民族民间文艺,萃取多民族国家认同资源,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 王丹
- 非遗语境下藏族动物故事传承保护研究
- 2020年
- 藏族动物故事是在特定时空背景下藏族民众以动物为对象的知识生产过程及其结果,具备独特的内容表达、叙事逻辑和思想理念,是民众源于生活需要的动物知识积累与观念传递。藏族与动物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藏族民众长期与动物相处而进行的生活实践和观念表述,构成了相应生活传统和文化传统的知识谱系。动物故事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保护民间流传的动物故事,而且是保护故事所传递出来的以动物为中心建构的自然生态关系、社会关系及其表现的象征性思想,以及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意义。
- 王丹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动物故事知识谱系
- 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仪式研究——基于女性叙事的视角
- 2013年
- "打喜"仪式是清江流域土家族为新生儿诞生而举行的庆祝仪式。这一特殊的人生仪式以嘎嘎为核心,由嘎嘎一方和奶奶一方的亲属和乡邻共同操持、参与和分享,它既是对嘎嘎经济实力、组织能力和艺术才华的考验,也是亲家双方人际关系和才艺智谋的较量。"打喜"仪式是清江土家族女性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女性叙事成为解读清江土家人生命传统的独特视角。
- 王丹
- 关键词:清江流域土家族女性
- 程式中的张力——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花鼓”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打喜花鼓是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仪式的重要艺术呈现,其展演具有程式化特征,但自由发挥的"张力"亦无处不在。阐析"打喜花鼓"的程式规范与张力表达成为认识和理解其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的有效途径。
-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