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东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天皇
  • 5篇明治
  • 4篇天皇制
  • 4篇宪法
  • 3篇政治
  • 2篇政党
  • 2篇主权
  • 2篇维新
  • 2篇宪法解释
  • 2篇明治维新
  • 2篇明治宪法
  • 2篇国体
  • 2篇法解释
  • 1篇底流
  • 1篇对立
  • 1篇新论
  • 1篇新自由主义
  • 1篇选举
  • 1篇一党独大
  • 1篇政治参与

机构

  • 9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1篇日本立命馆大...
  • 1篇立命馆大学

作者

  • 12篇张东
  • 2篇小关素明
  • 1篇吴占军

传媒

  • 3篇日本研究
  • 2篇日本问题研究
  • 1篇史学集刊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外国问题研究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东北亚学刊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近代历史学的危机及相关问题
2015年
本文梳理分析了近代以来日本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指出近代史学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分析了新自由史观的特点、社会契约论与社会有机体说的异同和缺陷、皇国史观的地位与意义,战后日本历史学的问题及重构等。指出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及其自身瓶颈、丸山真男对近代史学的批判、如何应对新自由主义史观等问题,表达了对日本史学危机的忧虑,进而对战后史学的重构提出了希望。
小关素明张东吴占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丸山真男皇国史观
近代日本宪法学中的国体论流变被引量:2
2016年
近代日本的国体论包括神国思想、尊皇思想和伦理道德,与宪法解释密切相关。在明治、大正、昭和3个时期的主流宪法解释中,国体论发生流变,从纯粹法理上的天皇主权到日本独有的皇室尊严、忠君爱国等国民性,政治神学与伦理道德持续侵入世俗性权力体系,天皇拥有与日本民族永久同在、无可变更的统治权,而国民主体性则在此过程中逐渐被消解掉了。国体论在与宪法解释的互动变化中,最终也成为了法西斯统治的关键道具。
张东
关键词:宪法解释主权国民性
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与统帅权独立被引量:1
2016年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强化天皇统治,逐渐采取军政分离原则,实现统帅权独立,避免政党势力与民众政治对军队的影响。统帅权独立的精神构造与天皇制下的国民统治秩序密切相关,忠君尚武精神通过《军人敕谕》等文本被内化为军队乃至国民的道德规范,对天皇权威的绝对服从与近代宪政精神明显矛盾,统帅权独立侵蚀明治宪政,促使近代日本在军部主导下走向法西斯化。
张东
关键词:军国主义明治维新
日本法西斯统治与大政翼赞体制
2015年
近代日本的政党政治崩溃后,举国一致内阁在强化行政自立的同时,标榜公平选举以疏通民意,但缺乏承载和实现民意的政治主体。基于对自由主义政党政治的反动与否定,近卫文麿发起大政翼赞运动并成立大政翼赞会,但在议会及社会舆论中,大政翼赞会受到违宪批判。东条英机内阁成立翼赞政治会,承载起了大政翼赞会的政治性并解除其"违宪嫌疑",也实质性地抽空了议会的机能。大政翼赞体制包括国体伦理道德和宪法规则,在万民翼赞的同时,必须维持议会的"立宪面目",但最终伦理道德凌驾于宪法规则、国民生活泛政治化的结果是宪法上的规则失范,议会最终沦为强化天皇权威的通道,天皇成为所有权威的权威。
张东
关键词:法西斯明治宪法
美浓部达吉的宪法变迁论及其政治立场转变
2015年
美浓部达吉认为法可分为制定法和非制定法,非制定法包括习惯法和理法,可以引起制定法的改变。基于此,美浓部将政治习惯、事实等纳入宪法解释,认可宪法变迁论,重新解释明治宪法并提出"天皇机关说",为政党内阁制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他强调政党内阁并非法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美浓部的宪法解释与政党内阁论具有相对化和流动性,当社会形势发生变化时,便以时势为由改变宪法解释,从政党内阁的支持者"转向"反政党内阁论者,其前后不一的主张遭到右翼国体论者的强有力批判。美浓部的宪法变迁论有逃避价值判断之嫌,而这又与近代日本的天皇主权密切相关。
张东
关键词:宪法解释
大正民主运动新论被引量:2
2016年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宪法并召开议会,民众参政得以制度化。政党在议会中追求多数,政友会一度成"一党独大"之势,但因政党腐败等问题,多数权威下降。在大正民主运动中,以后藤新平为代表的官僚有其自律性和"牧民官"意识,对政治抱有积极态度,主张政治伦理化,强调伦理道德要素,排斥单纯多数和多数规则。更重要的是,天皇制国体在大正民主运动中得到强化,民本主义与普选成为实现"一君万民"的有效途径,多数原则却在此过程中被根本否定。
张东
关键词:天皇制政党
“超然主义”:近代日本政治的底流
2015年
明治宪法标榜天皇主权与职能性分权,同时以议会代表"国家公义",这从根本上为"超然主义"提供了可能。"超然主义"实为近代日本政治之底流,它并未随藩阀政治的结束而消失。在藩阀政治受挫后,伊藤博文、桂太郎等通过政党实现的只能是相对"超然主义",而且,他们的期待最终被政党所"出卖"。经过大正民主运动,"超然主义"作为政治潜流持续存在,并与政党一样获得发展,当"宪政常道"下的政党政治被民众质疑和抛弃时,新官僚力倡普选,以民众广泛参政强化天皇权威,同时否定政党组阁的正当性,"超然主义"卷土重来,并显得比明治时代更为"成熟",成功"逆袭"政党政治,它看似基于民意,实则相反,政府超然于民众与议会之外,这也为法西斯独裁专制打下了基础。
张东
关键词:明治宪法
明治维新“革命”论——权力的“起点”与普遍化的手段被引量:2
2012年
明治维新史的研究已逾百年,但始终是学术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在简单梳理日本国内有关明治维新性质的研究基础上,从权力的"起点"与普遍化的手段这一视角入手,重新分析明治维新的"革命性",并尝试从近代日本的权力原理中,去探求国民未能成为实质性主权者的真正原因。
小关素明张东
关键词:明治维新革命性天皇制
近代日本的两党制构想与实践
2015年
明治维新后,政党成为近代日本政治中的重要势力,尤其是自由党与伊藤博文合作结成政友会后,在原敬主导下渐成"一党独大"之势,而非政友会势力欲建新党以抗衡,最终成立了立宪同志会(后发展为宪政会、民政党),近代日本朝向两党制方向发展,并在1924-1932年间实现了两党制。但是,政友会与民政党政策渐趋同质化,政党在选举中腐败堕落和丧失理念,政务官制也出现变质,两党制极其脆弱。1932年"五一五事件"后,军部与官僚主导政治,近代日本的两党制实践以失败告终。
张东
关键词:一党独大两党制选举
近代日本天皇制的历史考证被引量:2
2013年
在幕末变局下,"天皇亲政"与"公议"成为了近代日本天皇制构建和形成的两个原则,在明治新政府中逐渐协调并趋向制度化。二者并非简单直接的对立,而是互相支持,二者亦非均衡平稳发展,有时也会出现激烈的对抗。以福泽谕吉为例,能了解到民众参政的理由、以及天皇在这种构建中所处的位置。"公议"原则体现了政治参与扩大的近代化趋向,于此同时,天皇亲政的传统得到继承,国家意志须经天皇权威的确认,"公议"转化为了"天皇亲政下的公议",其中内含了消极因素,最后军部法西斯主导下的对外侵略体制亦与此有密切关联。
张东
关键词:公议政治参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