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晓荣

作品数:3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历史地理
  • 7篇文学
  • 6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10篇古族
  • 7篇蒙古族
  • 6篇主格
  • 6篇蒙元
  • 6篇蒙元时期
  • 6篇木刻本
  • 6篇可汗
  • 6篇刻本
  • 5篇文化
  • 4篇形制
  • 4篇元代
  • 4篇图像
  • 4篇习俗
  • 4篇壁画
  • 3篇敦煌壁画
  • 3篇图像研究
  • 3篇交融
  • 3篇佛教
  • 3篇服饰
  • 3篇半臂

机构

  • 18篇西北民族大学
  • 11篇敦煌研究院
  • 4篇四川大学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作者

  • 30篇董晓荣
  • 4篇齐玉花
  • 2篇秋喜
  • 1篇齐玉华

传媒

  • 5篇敦煌研究
  • 4篇西藏研究
  • 4篇甘肃民族研究
  • 3篇内蒙古民族大...
  • 3篇藏学学刊
  • 3篇西北民族大学...
  • 2篇西藏大学学报...
  • 2篇西部蒙古论坛
  • 1篇兰州学刊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青藏高原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在敦煌地区的传播
2011年
元代出伯家族在敦煌地区成为一大势力,位高权重,统治敦煌近一个半世纪,此时期藏传佛教得到延续和发展,留下许多藏传佛教遗迹。文章分析了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在敦煌地区的传播原因,对敦煌地区出土的碑石、文献、石窟壁画、游人题记等内容进行讨论,试图揭示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在敦煌地区得到延续和发展的概况及原因。
董晓荣
关键词:蒙元时期藏传佛教
阿尔寨石窟第31窟六道轮回图与蒙古族丧葬习俗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文章对阿尔寨石窟第31窟西壁所绘网格式六道轮回图进行分析,与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中的六道轮回图进行比较后认为,此图像构图方式与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中的六道较回图都不同,独具特色,按上下竖排七格式表现了佛教的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轮回学说。从内容看,夹杂着蒙古族原始宗教思想、蒙古社会、蒙古族风俗习惯、草原风情等,表现了蒙古族本土特色的佛教六道轮回学说。还反映了蒙元时期蒙古族“刳木为棺”的丧葬习俗。
董晓荣
关键词:构图特点
蒙元时期蒙古族衣冠服饰
2006年
一、蒙古先民之服饰及其与周边民族服饰之关系形成蒙古民族的核心部落是蒙古人——室韦人——达怛人(鞑靼人)。《旧唐书》称其为“蒙兀室韦”。在突厥、回鹘统治时期(公元7-9世纪),蒙兀室韦还在额尔古纳河(望建河)流域。这时期的蒙古部落主要活动在今大兴安岭地区的深山密林中,主要从事渔猎业和牲畜饲养业等,经济活动具有游动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受其自然条件的限制,居住方式为“巢居”、“穴居”等。其服饰也同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紧密相关:以皮服为主。“夏则城居,冬逐水草,多略貂皮……男女悉衣白鹿皮襦祷”,“食肉衣皮……皆捕貂为业,冠以狐貂,衣以鱼皮”。
董晓荣
关键词:民族服饰蒙古族蒙元时期蒙古部落《旧唐书》蒙古民族
敦煌壁画中蒙古族供养人半臂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对元代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元代传世画像、墓室壁画和出土实物资料等,探讨了敦煌壁画中所绘蒙古族供养人所着半臂的形制。
董晓荣
关键词:敦煌壁画半臂形制
阿尔寨石窟第31窟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图像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将阿尔寨石窟第31窟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图与汉传佛教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图像和藏传佛教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图像进行对比,发现阿尔寨石窟第31窟壁画中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图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从而认为阿尔寨石窟第31窟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图像的头部排列样式应是藏传佛教系统。再从阿尔寨石窟第31窟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的服饰特点、所绘蒙古族供养人服饰特点、所绘幞头等特征来判断,此观音像的绘制年代应是北元时期。
董晓荣
蒙古族尚金习俗及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2008年
蒙古族建立横跨欧亚的大国,东西方交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达景象,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给蒙元朝带来丰富的财富积累。此时蒙古贵族为了显示其威权和地位,开始追求豪华奢侈,喜爱繁缛装饰,色彩金碧辉煌的黄金成为首选,被大量运用到各领域。
董晓荣齐玉花
关键词:蒙古族《江格尔》习俗经济文化交流财富积累蒙古贵族
东西文化交流在元代蒙古族服饰中的体现
2008年
蒙元统治者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国后,贯通南北大运河,开辟海运航线,设置遍布全国的驿站,使交通运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达景象。虽然钦察汗国与伊儿汗国逐渐独立,但仍然与元政府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元政府也通过钦察汗国与今克里米亚和欧洲各国建立贸易关系;通过伊儿汗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贸易关系,
董晓荣
关键词:东西文化交流服饰元代伊儿汗国钦察汗国贸易关系
蒙元时期蒙古族服饰中所体现的外来文化被引量:3
2016年
文章从蒙元时期蒙古族服饰的面料、制做工艺、纹样、佩饰、形制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说明蒙元时期蒙古族服饰深受外来文化影响,有了浓厚的西域风格、辽金风格、高丽风格。
董晓荣
关键词:外来文化
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的“鄂托克”与“兀鲁思”考被引量:1
2022年
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多次出现“鄂托克”与“兀鲁思”等词汇,进行考证认为,“鄂托克”一词出现于15-17世纪的蒙古文献中,代替了蒙古汗国时代的“千户”。“兀鲁思”一词源自突厥语,8世纪左右被借入蒙古语。“兀鲁思”与“万户”等同,且是在“鄂托克”之上的一种政治联盟。“兀鲁思”包括若干个“鄂托克”组织,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出现的“三个鄂托克兀鲁思”即以三个鄂托克组成的万户。通过以上词汇的考证可知藏族《格萨尔》传入蒙古地区的大致时代为15-17世纪,传入后与蒙古原有的文化相融合,出现了进一步本土化的现象。
董晓荣忠布它
关键词:格萨尔史诗
从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插图看蒙古族关公信仰被引量:1
2018年
文章从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的装帧形式、页码、板框栏与栅栏线、插图等版式特点及书写特点、跋语等方面与清代北京地区藏传佛教寺院木刻本文献进行比较,试图说明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的版式与清代北京地区藏传佛教寺院木刻本文献大致相同,只有插图内容有所不同。再从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的插图等版式特点探讨了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与关公信仰之关系。
董晓荣
关键词:木刻本藏传佛教关公信仰蒙古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