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聚乳酸/骨基质明胶多孔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临界CO2法制备的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多孔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其下一步骨缺损修复奠定基础。方法取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T3T-E1细胞,分别与PLA/BMG多孔复合材料和PLA材料的浸提液培养7 d,每天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将PLA/BMG多孔复合材料与MC3T3-E1细胞复合培养,1、3、5 d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及与材料贴附情况,5 d时取材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情况。将PLA材料(PLA组)及PLA/BMG多孔复合材料(PLA/BMG组)分别植于15只Wistar大鼠背部两侧皮下,术后大体观察大鼠一般情况,2、4、8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测量包膜厚度、炎性细胞数及血管面积。结果体外细胞毒性检测示,培养1~7 d PLA/BMG组细胞增殖率均达100%以上,细胞毒性均为0级;而PLA组除1、3、5、6 d细胞毒性为0级外,2、4、7 d细胞增殖率均低于100%,细胞毒性级为1级。PLA/BMG多孔复合材料与细胞复合培养,可见随时间延长细胞逐渐长入材料孔隙内,细胞形态良好。材料皮下植入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切口愈合良好;PLA组材料被纤维结缔组织所包裹,周围组织及材料内含有较多炎性细胞,结缔组织向材料内部生长缓慢;PLA/BMG组纤维组织包裹不明显,结缔组织易于向材料中心长入且其中炎性细胞少见。两组各时间点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A/BMG组2、4、8周炎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PLA组(P〈0.05),8周血管面积高于PLA组(P〈0.05)。结论超临界CO2法制备的PLA/BMG多孔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和组织相容性。
- 张育敏李晶牛晓军刘建春王珏高岚
- 关键词:聚乳酸骨基质明胶生物相容性骨修复材料
- 有关前导肽影响目标蛋白表达及活性的研究与展望
- 2014年
- 选择目前已报道的5种含有前导肽的目标蛋白(枯草杆菌蛋白酶、α-水解蛋白酶、米根霉脂肪酶、华根霉脂肪酶、米黑霉脂肪酶),对其表达情况与活性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前导肽的存在对目标蛋白的正确表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前导肽的变化对成熟蛋白活性的影响,提出前导肽进化对目标蛋白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 王珏
- 关键词:前导肽蛋白表达蛋白活性进化
- 利用定向进化技术提高米黑霉脂肪酶活性及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 2015年
- 目的:获得催化油脂活性明显提高的米黑霉脂肪酶(Rhizomucor miehei Lipase,RML)突变体。方法:选取大肠杆菌表达体系,利用定向进化技术,进行四轮易错PCR。结果:得到5个活性明显提高的酶突变体,其中突变体M5催化油脂活性可达(3 241±100)U/mg,而野生型脂肪酶活性为(253±30)U/mg,活性提高12倍。结论:结合RML成熟蛋白结构,对M5基因成熟区的5个突变位点Ser168、Ser173、phe240、Thr311、Asp313进行分析,发现Ser168、Ser173位于蛋白结构中覆盖活性中心的"盖子"结构附近,而phe240、Thr311、Asp313则分布在目标蛋白活性中心上下游的位置。据此,研究为RML基因的进一步改造提供重要的突变位点。
- 王珏胡丽丽
- 关键词:脂肪酶定向进化基因突变蛋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