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豫立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合金
  • 5篇复合材料
  • 5篇复合材
  • 4篇金属
  • 3篇塑性
  • 3篇铝合金
  • 3篇
  • 3篇超塑性
  • 2篇汽车
  • 2篇铝基
  • 2篇模锻
  • 2篇金属材料
  • 2篇金属基
  • 2篇金属基复合
  • 2篇金属基复合材...
  • 2篇半固态
  • 2篇AL
  • 1篇代用品
  • 1篇氮碳共渗
  • 1篇低碳钢

机构

  • 8篇武汉工学院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汽车工业...

作者

  • 13篇沈豫立
  • 4篇申庆
  • 4篇程晓敏
  • 4篇周世权
  • 4篇程晓敏
  • 4篇周世权
  • 2篇王从祥
  • 2篇高翔
  • 1篇丁振兵
  • 1篇陈光南
  • 1篇吴丰顺
  • 1篇罗大海
  • 1篇赵卫
  • 1篇贾健生
  • 1篇叶卫平
  • 1篇黄承智
  • 1篇向乐新
  • 1篇杜军

传媒

  • 7篇武汉工学院学...
  • 2篇武汉汽车工业...
  • 1篇轻合金加工技...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热加工工艺

年份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l_2O_3/Al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5
1998年
研究了反应自生复合的Al2O3/Al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度受到组织中的铝合金含量和孔隙率的影响。当金属质量分数为20%~30%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达到380~420MPa和8.5~9.5MPa·m12。组织中的孔隙对Al2O3/Al复合材料的性能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当复合材料中的金属质量分数小于10%时,孔隙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危害更大。
周世权程晓敏沈豫立申庆
关键词:陶瓷基复合材料
汽车用热交换器以铝代铜问题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讨论了以铝代铜制造汽车用热交换器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益与市场前景。其结论是肯定的。
沈豫立吴丰顺叶卫平高翔周世权程晓敏
关键词:汽车材料铝合金代用品铜合金
铝-钢复合板在加热过程中界面和性能的稳定性被引量:4
1993年
研究了铝-钢复合板在650C以下加热后铝/钢界面的组织变化及其复合板的冷弯性能。结果表明,在500C以下加热界面基本无化合物生成,而在500~650C之间加热界面上生成FeAl(β_(2n))金属间化合物,以锯齿状向钢侧生长,生长的动力学为。当l^(β_(2n))>30~40 μm时复合板的弯曲角快速减小,l^(β_(2n))>50μm后弯曲角减小到40°以下,因此铝-钢复合板加热温度不要超过500C,以防止界面化合物的生成,保证铝-钢复合板有良好的变形性能。
周世权沈豫立刘龙江马中杰杨卫平
关键词:冷弯
铝材在汽车中应用的新进展(开发铝材新品种·扩大铝材新用途·拓宽铝材新市场系列文章之十七)被引量:7
1994年
本文从提高汽车效率,降低油耗(节能)和减少排放(环境保护)的观,支出发,论述了减轻汽车重量的必然性。通过分析日、美等国近10年来汽车铝材化的速度及效果,指出汽车铝材化的现实性。预测在未来10年中世界汽车铝材化率将平均边到15~20%,将使发动机输出功率提高20%左右和降低油耗15~20%。汽车铝材化可能的零部件是车身板件、热交换器、车轮、横梁、进气和排气门、转向节、传动轴、半轴、差速器箱、活塞、连杆、摇臂等。除常规铝合金外,铝基复合材料会较多地应用于发动机零件和轴类零件中。急冷凝固的铝基微晶也将会在汽车活塞、连杆、汽缸套、气门挺杆和汽车空调设备的压缩机叶片、转子等滑动部件上得到应用。
周世权王从祥沈豫立程晓敏赵卫
关键词:汽车工业铝合金节能
Fe-Ni合金浸镀铝的动力学特征分析
1995年
本文参考国外最近的研究资料分析了 Fe—Ni 合金在浸镀铝时,Fe、Ni 原子溶入 Al 液中的溶解度、溶解速率常数、原子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影响,为有效地控制浸镀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光南向乐新沈豫立
关键词:浸镀溶解度铁镍合金动力学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搅熔复合工艺及机制被引量:5
1997年
探讨了铝合金成份、搅拌温度、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SiC,Al2O3和石墨(Gr)在铝合金中的吸收性和分散性的影响。
周世权沈豫立程晓敏申庆王从祥常燕华
关键词:颗粒复合材料金属复合材料铝合金
亚共析钢的组织超塑性
1991年
本文评述了一些作者提出的亚共析钢超塑化方法,提出对于不经特别合金化也不经轧制形变细化的常用亚共析钢,采用少数几次完全淬火和亚温淬火即可获得较大的超塑化程度。20CrMnTi钢经两次完全淬火两次亚温淬火后,在760℃温度下以1.67×10^(-2)/min的初始应变速率进行超塑拉伸试验,获得了450%的超塑延伸率,最大流变应力低至6.8MPa。
沈豫立杜军
关键词:金属材料亚共析钢超塑性
准固溶体合金超塑流变过程中的晶内滑移微观协调机制
1991年
本文从两种Al—zn—Mg—Zr准固溶体合金材料在超塑变形中的行为差异入手,采用光学金相分析、扫描电镜断口分析和透射电镜位错组态度观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析了材料中位错运动的难易程度和材料微观应变与应变强化平断能力的对应关系。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晶内滑移是适应晶界滑动的重要微观机制之一,它与晶界扩散、晶粒旋转等微观适应机制相配合协调变形;m值的大小是衡量材料微观适应能力强弱的综合指标。
高翔沈豫立黄承智
关键词:金属材料超塑性
Al_2O_3(3(p))/Al金属基复合材料工艺及性能被引量:1
1997年
采用半固态搅熔复合模锻成形工艺方法,获得不同重量百分比的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其机械性能、耐磨性及工艺参数的作用规律。
周世权程晓敏沈豫立申庆
关键词:复合材料模锻铝基
奥氏体氮碳共渗层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1992年
本文研究了奥氏体氮碳共渗新工艺,运用 X 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和透射电镜等实验手段分析了渗层的相组成、相的分布形态和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共渗后表面化合物层由ε和γ'相组成,γ'以颗粒状分布于ε晶粒中;次表层的残余奥氏体中有丰富的孪晶、位错等亚结构;共渗后的渗层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和良好的耐磨性能。
程晓敏沈豫立
关键词:奥氏体氮碳共渗显微组织共渗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