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玲

作品数:14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氧
  • 3篇慢性
  • 2篇心功能
  • 2篇氧耗
  • 2篇氧耗量
  • 2篇少年
  • 2篇摄氧量
  • 2篇鼠兔
  • 2篇通气
  • 2篇缺氧症
  • 2篇健康人
  • 2篇高原鼠兔
  • 2篇海拔
  • 2篇
  • 1篇代偿
  • 1篇低压舱
  • 1篇低氧
  • 1篇低氧适应
  • 1篇心病
  • 1篇心肺

机构

  • 11篇青海省高原医...
  • 3篇青海医学院
  • 1篇青海省卫生厅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4篇李海玲
  • 7篇格日力
  • 5篇陈秋红
  • 5篇王占刚
  • 3篇何加强
  • 3篇许存和
  • 3篇王玉蓉
  • 3篇孟宪法
  • 3篇王晓真
  • 2篇吴天一
  • 1篇久保惠嗣
  • 1篇李丽
  • 1篇张素琴
  • 1篇李琰
  • 1篇张旭辉

传媒

  • 8篇高原医学杂志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特点及呼吸衰竭诊断标准探讨被引量:11
1996年
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有不同于海平面地区的某些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掌握其血气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西宁地区(海拔2260m,气压77.3kPa)ll7例慢性肺心病病历资料,提出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具有“两高、一低、一短”的特点,并随海拔的升高这种特点表现的愈加明显。作者还分析了380例健康人动脉血气,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资料和高原呼吸生理基础理论,探讨了高原地区呼吸衰竭的血气界定标准和血气变动范围及诊断分区。
王占刚李海玲李琰更登
关键词:肺心病呼吸衰竭
西宁、沱沱河两地人肺CO弥散能力的测定
1989年
肺弥散量测定是衡量肺内气体交换效率的一种敏感而可靠的方法。高原人的肺弥散功能有否改变,看法并不完全一致,而它对防止高山病的发生以及高原适应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本文对31名从海拔2 260m的西宁市快速进入海拔4700m的沱沱河地区的健康人进行了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自身对照,并分析了肺CO弥散能力与急性高山病之间的关系。
格日力更登张素琴王占刚李海玲白志勤
高原鼠兔与平原大鼠血液携氧能力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1994年
本文对高原鼠兔及平原大鼠在急性低氧条件下的血液携氧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急性低氧期间:(1)鼠兔动静脉血pH较对照显著增大,而PCO_2及PO_2明显下降;大鼠PCO_2及PO_2的改变与鼠兔类似,但其pH变动无统计差异。(2)鼠兔及大鼠动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但前者组织摄氧量明显高于后者。(3)鼠兔动静脉血P_(50)显著减小,而大鼠P_(50)则无改变。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具有较高Hb氧亲合力及组织摄氧量;这一特征既有利于肺循环摄氧,又利于向组织释氧,无疑使鼠兔耐受低氧的能力显著增强。
何加强许存和孟宪法李海玲王玉蓉
关键词:血气摄氧量
旅居高原肺通气功能的动态变化被引量:8
1992年
作者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对30例健康人肺通气功能、血氧饱和度(SO_2)及流速容量曲线(MEFV)做了较长时间的动态观察。结果发现: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和每分通气量(MV)均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但SO_2却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持续海拔5000米高原11周时SO_2呈上升趋势,但MV却减少,二者呈反向变化。因此、作者认为,肺通气对缺氧的代偿是非常有限的,它需要肺血灌注和弥散功能的改善以及氧运输、氧利用的密切配合。而SO_2和MV的反向变化以及血红蛋白(Hb)的提高可能是机体在器官水平上逐渐产生了对低氧适应的结果。作者还对随海拔升高高峰流速(PEFR)的逐渐增大以及等速容量(Visov)的增大进行了讨论。
王占刚张旭辉李海玲
关键词:肺通气小气道功能
西宁地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肾代偿范围和极限的探讨被引量:1
1995年
为探讨高海拔地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肾代偿范围和限度,本文总结了一定条件下的325例次肺心病慢性呼酸的酸硷、血气资料,其中HCO_3、BE和[H ̄+]与PaCO_2呈非常显著的直线相关;在一定范围内PaCO_2每升高1kPa、HCO_3约升高3.5mmol/L肾脏对PaCO_2的最大代偿限度为8kPa(60mmHg)。这些均与平原地区的文献资料基本吻合。[H] ̄+随PaCO_2的增加而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依次递增,表现了肾脏对慢性高碳酸血症代偿后酸硷反应的规律。本资料经数理统计,提出了HCO_3、BE和[H ̄+]与PaCO_2的回归方程、95%可信限范围及慢性呼酸代偿预计公式,这对于判断单纯性慢性呼酸还是复和性酸硷紊乱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李海玲王占刚苏鹏
关键词:呼吸性酸中毒酸中毒代偿
中高海拔地区藏族低氧通气反应的特征被引量:10
1994年
对居住在海拔2000~3000m(中海拔)和4000~4700m(高海拔)地区藏族的低氧(12%O_2)及运动通气反应进行了测定。结果:中、高海拔组的低氧通气反应斜率(ΔV_E/ΔSaO_2)分别为0.81±0.07和0.46±0.04L/min/%Sao_2(P<0.01),最大运动通气量(V_(max))分别为78.3±3.5和68.2±2.1L/min(P<0.05)。ΔV_E/ΔSaO_2和V_(Emax)之间呈现正相关,其回归式分别为y=47.0±37.3X,r=0.70和y=53.8±31.4X,r=0.67。高海拔组最大心率(NR_(max))明显低于中海拔组(P<0.01)。本研究提示,中海拔组对低氧的刺激反应保持较高的通气反应,而高海拔组则显示钝化。因此,高原人通气反应的钝化与居住的海拔高度有关。
格日力陈秋红和伦高娃李海玲小林俊夫久保惠嗣
关键词:缺氧症通气高海拔地区藏族
急性低压低氧大鼠氧比传导特征的实验研究
1995年
单位氧耗量氧比传导,简称氧比传导(oxygenspecificconductancesperunitofoxygenconsumed,MO_2-SC)是新近提出的一项综合评价机体低氧生理性适应水平高低的客观指标。本实验于低压舱内模拟高原低压性低氧条件(相当于6000m海拔高度),研究了大鼠气体交换系统MO_-SC的适应特征及规律。结果发现,低氧条件下,从吸入气(inspiredair,I)至肺泡气(alveolargas,A)(I→A)、A至动脉血(arterialblood,a)(A→a)、a至混合静脉血(mixedvenousblood,-v)(a→-v)及I→-v间氧分压差明显减小(P<0.05或P<0.01);而各水平MO_2-SC显著提高(P<0.05或P<0.01),尤以A→a阶段变化最为突出。表明在低氧条件下,大鼠气体交换系统各水平均呈现明显的代偿性适应,其中以A→a阶段潜能最大;上述改变无疑使氧运阻力降低,运氧能力提高,从而相对降低了海拔高度,有益于机体高原低氧适应。
何加强许存和孟宪法王玉蓉李海玲
关键词:缺氧症高山病
高原鼠兔氧比传导特征的实验研究
1994年
本实验采用国外新近提出的一项能综合评价机体气体交换系统中各氧降阶差时运氧能力的适应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氧比传导(MO2-SC),研究了高原鼠兔气体交换系统运氧能力的低氧适应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对照条件下,在吸入气(I)至肺泡气(A)(I→A)、A至动脉血(a)(A→a)、a至混合静脉血(v)(a→v)及I→v各阶差中,以A→a的MO2-SC运氧能力最大。低氧15mm后,I→A及a→v的MO2-SC均显著升高,并以I→A增加最为显著,该水平运氧能力是对照的2倍,增长120.9%;而A→a及I→vMO2-SC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低氧30min时,I→A的MO2-SC继续显著增长,运氧能力是对照的2.7倍,增长170.7%,其余3个氧降阶差的MO2-SC无显著性改变。以上结果表明,高原鼠兔低氧代偿贮备较大,尤以肺泡气至动脉血阶差最为重要,而通气氧传导能力的增强也是高原鼠兔低氧适应的主要原因。
何加强许存和孟宪法李海玲王玉蓉
关键词:低氧适应
高原健康人运动状态下最大氧耗量 无氧代谢阈值及心功能变化的特点被引量:5
1993年
在海拔3417m地区测定了藏汉族少年的最大氧耗量及无氧代谢阈.结果:最大耗氧量藏族大于汉族(P<0.05),无氧阈汉族低于藏族(P<0.01).血氧饱和度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下降,达到最大负荷时藏族下降8.95%,汉族下降17.5%.这提示,藏族少年有较好的最大有氧能力及氧运输能力,显示对高原环境的最佳适应;无氧阈可能被成为评价高原劳动能力的较好指标.
格日力陈秋红和伦高娃李海玲王晓珍更登吴天一
关键词:无氧阈
海拔3417m地区藏汉少年运动负荷下心肺功能的变化被引量:5
1993年
用逐级负荷踏车试验和心阻抗图同步测定了海拔3417m地区29例世居藏族和36例移居汉族少年(年龄13~16岁)运动前后的心肺功能。结果发现,两组运动前心肺功能的各参数均无明显差异。而最大运动后,藏族的每分通气量,氧耗量,心翰出量和每搏量显著大于汉族,(P<0.05~0.01).最大耗氧量和最大心输出量之间呈直线相关(r=0.414,P<0.05)。运动前的SaO_2无差异,运动负荷后两组SaO_2均明显下降,但汉族少年下降的幅度更显著,且恢复缓慢。最大运动功率藏族组大于汉族(P<0.05)。上述表现说明,高原藏汉人群心肺功能的差异可能始于少年时期,其原因似于生长发育期的环境和/或种族遗传有关。
陈秋红格日力吴天一王晓真李海玲更登
关键词:心肺功能氧耗量心输出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