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跃中

作品数:12 被引量:15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0篇盆地
  • 10篇柴达木盆地
  • 6篇盆地西部
  • 6篇勘探
  • 6篇柴达木盆地西...
  • 5篇油气
  • 5篇油气勘探
  • 4篇青藏高原
  • 2篇断层
  • 2篇新生代
  • 2篇油气勘探方向
  • 2篇原型盆地
  • 2篇展布
  • 2篇生长断层
  • 2篇青藏高原隆升
  • 2篇中生界
  • 2篇侏罗统
  • 2篇侏罗系
  • 2篇下侏罗统
  • 2篇隆升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青海油田公司
  • 3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湘潭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2篇张跃中
  • 7篇钟建华
  • 5篇段宏亮
  • 5篇李勇
  • 4篇温志峰
  • 4篇马锋
  • 3篇方小敏
  • 3篇王亚东
  • 2篇刘栋梁
  • 2篇郭泽清
  • 2篇李仕远
  • 2篇刘云田
  • 1篇张敏
  • 1篇张涛
  • 1篇张永庶
  • 1篇王九一
  • 1篇许文梅
  • 1篇黄立功
  • 1篇管全俊
  • 1篇司丹

传媒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油气勘探...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西部生物礁储层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05年
柴达木盆地西部发育着储集物性好、分布广泛、储量规模较大的生物礁储层。根据国内外生物礁的分类标准,对野外勘查、岩心和测井资料的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生物礁主要为藻礁、叠层石礁和凝块石礁。根据目前国内外生物礁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柴达木盆地的区域构造和沉积特点,揭示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影响生物礁生长的构造、沉积和环境因素,总结了生物礁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分布规律,提出了下步生物礁储层勘探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为油田类似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温志峰钟建华张跃中郭泽清刘云田李勇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生物礁储层油藏预测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及其演化被引量:19
2007年
柴达木中生界盆地形成时间及其盆地原型研究存在很大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对盆地内有无三叠系陆相沉积及其与上覆下侏罗统地层接触关系和中生界原型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等问题认识不清。区域地质调查在盆地西部月牙山北发现中、上三叠统陆相地层与上覆下侏罗统地层整合接触,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表露头、古流分析及地震解释资料研究认为:柴达木中生界盆地起始于中三叠世。中生代在古阿拉巴斯套山与古昆仑山间发育一个大的近东西向展布的活动型山间盆地,盆地经历了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白垩纪三个演化阶段,分别对应发育了中—晚三叠世坳陷型盆地、早—中侏罗世断陷型盆地和晚侏罗世—白垩纪坳陷型盆地三种原型盆地类型。中—晚三叠世盆地分布比较局限,沉积以氧化环境下的红色碎屑岩建造为主,不具生烃能力;早—中侏罗世盆地范围扩大,沉积物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主要分布于现今的阿尔金山地区及其山前地带,沉积中心在阿尔金山地区。晚侏罗世—白垩纪阿尔金山快速隆升,成为主要物源区,开始分割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沉积,沉积物为红色磨拉石建造。该研究对于准确评价柴达木盆地生烃潜力及合理进行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段宏亮钟建华马锋张跃中李勇温志峰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古流向
柴达木盆地西部侏罗系油气勘探前景被引量:5
2007年
柴达木盆地西部的侏罗系发育中、下侏罗统大、小煤沟组和上侏罗统采石岭组、红水沟组两套地层。中、下侏罗统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暗色泥页岩发育;上侏罗统以氧化环境下沉积的红色碎屑岩建造为主,不具备生烃能力。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释资料揭示中、下侏罗统湖相暗色泥页岩分布广、残留厚度大,在清水沟和月牙山北分别发育了288m和256m厚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达1.62%;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部分为Ⅲ型;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该区生储盖匹配良好,圈闭发育,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段宏亮钟建华马锋张跃中温志峰
关键词:侏罗系储集层盖层勘探前景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缘贵德坳陷烃源岩时代及勘探潜力被引量:2
2013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贵德坳陷发育一套烃源岩,长期以来,其时代归属不统一,其生烃能力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坳陷油气资源勘探的进程。本文通过野外踏勘、露头剖面实测和样品分析及连续电磁剖面(CEMP)测量结果得出以下认识:①根据沉积特征及孢粉组合,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确定了该套地层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沉积环境为浅湖—半深湖;②借助野外实测剖面及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确定了该套烃源岩的发育规模;③通过对剖面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等实验分析,对该套烃源岩的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该套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可以作为贵德坳陷的有效烃源岩,提升了贵德坳陷油气勘探潜力;④利用野外调查结果及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对贵德坳陷生储盖组合进行综合分析,并指出了有利的勘探方向。
马新民张跃中张弘强周苏平李永奎张红欣
关键词:烃源岩时代厘定勘探潜力青藏高原东北缘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盆山演化与油气勘探被引量:15
2006年
通过高分辨、高精度古地磁测年剖面和地震生长层序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新生代以来至少发生了10次构造运动、3期构造幕,反映了阿尔金地区经历了3次加速隆升的过程。该区整体具准前陆特征,下第三系以逆冲作用为主,沉积、沉降中心相对稳定,是柴西主要烃源岩发育区;上第三系以走滑挠曲为主,沉积、沉降中心沿阿尔金断裂带由西南向东北明显迁移。垂直阿尔金造山带向盆内区可划分为山前高断鼻带、中部低断鼻带、盆内下第三系冲断前锋和反冲带。柴西阿尔金斜坡地区现今构造圈闭是多期冲断、走滑、掀斜隆升叠加作用的结果,发育构造圈闭、地层不整合圈闭、岩性圈闭,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张跃中张敏马富强司丹刘东许文梅
关键词:圈闭柴达木盆地
阿尔金造山带中、新生代的演化被引量:35
2004年
塔里木盆地东缘的阿尔金造山带中、新生代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大地构造演化历程 :中生代早期 (T)为隆升夷平 ,中生代中后期 (J—K)为裂陷沉积阶段 ;自古新世—中新世因塔里木盆地向东挤压使得阿尔金造山带东南缘出现了右行走滑仰冲 ,柴达木壳体向阿尔金造山带之下俯冲 ,阿尔金造山带隆起。塔里木盆地相对柴达木盆地向北移动 ,最大距离可达 4 0 0~ 5 0 0km ,使得原来统一的塔里木 敦煌 柴达木联合盆地裂解。由于逆冲走滑使阿尔金造山带内部发育了一系列小型的走滑盆地 ,形成了复杂的盆地沉积建造 ,并伴有动力变质及火山作用 ;中新世末 ,东西向挤压转变为不对称的南北向力隅作用 ,使得阿尔金造山带发生构造反转 ,右行转变为左行 ,统一的塔里木 敦煌盆地裂解。塔里木盆地向南漂移 ,距离达 4 0 0多公里。塔里木盆地的向东俯冲使阿尔金造山带急骤隆起 ,同样 ,在阿尔金造山带内部发育了一系列小型盆地 ,形成了相应的复杂沉积建造。
黄立功钟建华郭泽清刘云田江波管全俊柳祖汉张跃中张永庶李勇
关键词:地质构造造山带走滑断裂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恢复被引量:11
2007年
勘探实践表明,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认识不够,是导致该区侏罗系油气勘探难以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以古流分析为主要手段,结合地表露头及地震解释资料研究认为,中生界在古阿拉巴斯套山与古昆仑山间发育一个大的近EW向展布的内陆山间坳陷(古泛茫崖坳陷)。坳陷演化可分为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白垩纪两个阶段,分别对应发育了伸展断陷和挤压坳陷两种原型盆地类型。早、中侏罗世,阿尔金山尚未隆升,为主要沉积区。沉积环境比较动荡,沉积物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沉积中心在现今的阿尔金山区,坳陷西北部边界越过阿尔金山区与塔东南地区相通;东北部边界位于阿拉巴斯套山前;南部边界在煤沟—采石岭—黑石山—月牙山一线。晚侏罗世—白垩纪,阿尔金山快速隆升为物源区,开始分割塔东南和柴达木盆地西部沉积。坳陷沉积物以干旱气候下的红色粗碎屑岩建造为主,沉积、沉降中心由阿尔金山区向盆地内部发生迁移,南部边界已迁移至阿拉尔—红柳泉—红沟子—月3井一带。该研究对柴达木盆地资源潜力评价及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段宏亮钟建华马锋张跃中李勇温志峰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代演化特征与青藏高原隆升被引量:40
2011年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柴西地区)地震剖面构造-沉积相演化的分析,结合基底岩性及区域构造运动历史,重建了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沉积动态演化框架。柴西地区新生代以来一直处在印欧板块碰撞所引起的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挤压构造背景下,经历了两大构造变形期:第一变形期主要发育在古近纪,变形高峰在下干柴沟组上段,第二变形期发育在新近纪—第四纪,变形强度日益加剧。剖面沉积相的变化体现柴西地区经历了水进—静水沉降—水退的过程,平面沉积相演变是沉积中心受构造运动控制的直接结果;受构造演化控制柴西地区以Ⅺ号(油狮断裂)和油北断裂为分界线,由南至北地表形态表现为3种不同样式:柴西南区断裂发育,柴西中部为英雄岭新生造山带,柴西北区主要发育冲断褶皱。柴西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特征是对青藏高原阶隆升的响应,同时记录了青藏高原向北间歇性蔓延生长的过程。
王亚东张涛迟云平刘艳蕊张志高李仕远方小敏张跃中
关键词:构造-沉积演化沉积相青藏高原隆升
柴西中、下侏罗统展布及其油气勘探方向
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是柴达木盆地的主要生油层之一.以古流分析为主要手段,结合地表露头对柴西中、下侏罗统沉积展布进行了研究,认为中、下侏罗统主要分布于阿尔金山前,北西部越过阿尔金山与塔东南相接(今被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切割),...
段宏亮钟建华马锋张跃中李勇
关键词:侏罗系油气勘探柴达木盆地
文献传递
柴达木西部地区新生代主控断裂演化过程及其意义被引量:10
2010年
基于主干地震剖面的解释结果,本文探讨了柴达木西部地区新生代主控性断裂的活动模式、活动时间及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断裂演化明显存在两个大的旋回: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期间(约54~31 Ma)和下油砂山组沉积至今(约22 Ma至今);其中第2个构造期断裂活动强烈,尤其是狮子沟组沉积以来(约8 Ma至今),中部及北部区域北西西向断裂开始大规模逆冲活动,反映了盆地晚期强烈变形过程。断层生长指数定量分析结果与其空间演化过程相吻合,共同记录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控制下的柴达木盆地在新生代具有阶段性变形特征,从而为青藏高原东北部分阶段隆升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李仕远王亚东张跃中方小敏王九一刘栋梁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生代生长断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