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振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街区
  • 2篇整治
  • 2篇环境整治
  • 2篇公共空间
  • 2篇步行街
  • 2篇步行街区
  • 2篇城市
  • 1篇整治规划
  • 1篇整治设计
  • 1篇设计探讨
  • 1篇水环境
  • 1篇水环境整治
  • 1篇绿色建筑
  • 1篇绿色建筑评价
  • 1篇绿色建筑评价...
  • 1篇街区环境
  • 1篇空间秩序
  • 1篇后评
  • 1篇后评估
  • 1篇互动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建筑西南...

作者

  • 6篇郑振华
  • 1篇陈鸿
  • 1篇戴慎志
  • 1篇俞可达
  • 1篇李振宇
  • 1篇刘亮

传媒

  • 2篇山西建筑
  • 1篇华中建筑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四川建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城市步行街区建设相关利益群体角色互动研究
2013年
从角色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步行街区建设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的角色特征,进而分析了城市步行街区建设过程中相关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模式,最后从决策主体、设计主体以及管理主体的多元互动3个方面形成城市步行街区建设的社会互动协商机制。
陈鸿郑振华
关键词:步行街区角色特征
江南水乡城市水环境整治规划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对江南水乡城市的水环境形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海宁市东南组团分区水环境规划实证研究,从水环境综合整治措施以及水环境规划效应等方面,提出江南水乡城市水环境的整治规划设想。
俞可达郑振华
关键词:水环境整治规划
城市公共空间共鸣环境的多维度研究及其理论框架建构
2011年
该文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视角出发,首先指出城市公共空间共鸣环境的营造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目标,进而对应共鸣环境的三个理论层次:使用个体与环境的共鸣、不同使用群体与环境的共鸣、不同利益群体的共鸣,从认知与行为、需求与社会、社会与管理三个方向,进行多维度理论研究。最后从空间秩序和运行保障两个层面建构出共鸣环境的理论框架,并总结出多样性、舒适性、可达性、可意向性与可参与性是城市公共空间共鸣环境空间秩序的五个基本特性。
郑振华戴慎志
关键词:公共空间空间秩序
以公共空间为纽带的旧城街区环境整治设计探讨——以重庆小什字罗汉寺街区环境整治设计为例被引量:3
2006年
在分析了我国旧城环境整治的背景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整治实践中对公共空间重视不够的现状,提出以公共空间为联系纽带来协调多方面的设计目标,以达到最优的综合效果,并以罗汉寺街区环境整治设计为例探讨了这种设计理念和方法的运用。
郑振华刘亮
关键词:环境整治街区公共空间
我国中等城市步行街区使用状况评价对比研究
2011年
基于社会使用的主观评价,运用非正式访谈的调查方法,对我国两个中等城市步行街区的使用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对比研究,并对步行区下一步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指导城市步行街建设。
郑振华
关键词:步行街区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共享使用”指标被引量:19
2020年
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和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研究,提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共享指标。结果表明,共享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重要性在提升。在不同的评价系统中,共享指标的分布不同,且共享指标的贡献率不同,最高可以达到6.23%。最后,提出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应搭建建筑运营的后评估共享平台,并建立共享指数这一量化参数,度量运营阶段共享空间的共享属性,推动绿色建筑评价和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
羊烨李振宇郑振华
关键词:绿色建筑后评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