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涛
- 作品数:14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帕金森病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帕金森病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帕金森病患者60例,年龄60~8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BMI 18.5~29.9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和假刺激组(Sham组),每组30例。TEAS组于入室后对患者持续行TEAS,选取患者双侧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选择疏密波,设置刺激频率为2/10 Hz,电流强度为6~15 mA。当神经外科医生进行微电极记录时停止刺激,微电极记录结束后继续刺激至手术结束;Sham组仅在相同时点在穴位贴电极片,不进行刺激。于术前1 d(T_(0))、术后1、3和7 d(T_(1-3))时进行Christensen评分,评估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5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和术后48 h内镇痛补救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TEAS组T_(1-3)时Christensen评分降低,术后15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升高,术后疲劳综合征、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镇痛补救率降低(P<0.05)。结论TEAS可降低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帕金森病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发生。
- 付同韩明明康芳黄祥王海涛阚步凡李娟
-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针刺穴位帕金森病术后疲劳综合征
- 基于NF-κB通路动态观察通督调神针刺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模型大鼠Chemerin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基于NF-κB通路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方法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模型大鼠Chemerin水平的动态变化,寻找针刺最佳干预时间点。方法选取9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喂养)、假手术组(基础饲料喂养+颈动脉分离)、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线栓法造脑梗死模型)和针刺组(高脂饲料喂养+线栓法造脑梗死模型+针刺)4组。根据缺血再灌注6、24、48 h各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其中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Zea Long线栓法造模成功后,根据Zea Longa的神经功能评分,将评分1~3分大鼠收入相应组别。4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中NF-κB的表达活性;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Chemerin水平。结果 (1)Zea Longa的神经功能评分,针刺6 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同组其他时间点降低更为显著(P<0.01);(2)假手术组血清中Chemerin和NF-κB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模型组血清中Chemerin和NF-κB的水平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显著上调(P<0.01)。(4)缺血再灌注6 h NF-κB水平开始升高,缺血再灌注24 h和48 h NF-κB水平仍在持续升高,缺血再灌注6 h针刺组血清中NF-κB水平与同组不同时间点水平相比下调最为显著(P<0.01);(5)缺血再灌注6 h针刺组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24 h和48 h针刺组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通督调神针刺对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显著修复作用。(2)通督调神针刺可以抑制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模型大鼠血清中NF-κB活性,降低Chemerin水平。在缺血再灌注6 h为最佳针刺时间点。
- 吴海洋王颖韩为王海涛
- 关键词:通督调神针刺NF-ΚBCHEMERIN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 针刺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15例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30例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口服多巴丝肼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针刺及心理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给予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估。用两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心理疗法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次试验样本量较小,仍需多中心、大样本试验为临床推广提供依据。
- 李永红王颖占秀赵艳萍吴海洋王海涛
- 关键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心理治疗多巴丝肼片
- 基于NLRP3/GSDMD/Caspase-1通路探究小续命汤联合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
- 2024年
- 目的:研究旨在全面解析小续命汤(XXMD)和电针(EA)协同缓解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脑I/R损伤模型。在建模7 d后,XXMD+EA组大鼠分别给予低剂量(15 g·kg^(-1))、中剂量(30 g·kg^(-1))和高剂量(60 g·kg^(-1))的XXMD,同时每天接受20 min的EA治疗(刺激穴位GV14和GV20)。通过Zea Longa测试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评估脑梗死和神经元损伤。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皮质缺血区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消皮素D(GSDMD)、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显著增加(P<0.01),皮层神经元凋亡率及NLRP3、GSDMD、Caspase-1、IL-1β和IL-1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中剂量和高剂量XXMD联合EA治疗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P<0.01)。皮层神经元凋亡率及NLRP3、GSDMD、Caspase-1、IL-1β和IL-1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这种改善作用还显示出与XXMD剂量呈依赖性关系。结论:XXMD和EA联合使用可通过调节NLRP3/GSDMD/Caspase-1信号通路,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缩小脑梗死范围并改善皮层神经元损伤,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 茅伟吴海洋王颖王海涛计海生张君宇李成龙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小续命汤
- 益气清热针药并用法治疗急性期风热中络型面瘫伴耳后疼痛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观察益气清热针药并用法治疗急性期风热中络型面瘫伴耳后疼痛临床研究。方法将90例急性面瘫伴有耳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益气清热针刺组及益气清热针药并用组即治疗组3组,每组各30例。普通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针刺选患侧阳白、太阳、丝竹空、四白、颧髎、地仓、颊车、牵正、承浆、双侧合谷及风池;益气清热针刺组在普通针刺组基础上加取双侧足三里、百会、外关、大椎等穴位;治疗组在益气清热针刺组基础上配伍玉屏风散加减(黄芪、白术、防风、炒山栀、金银花、僵蚕、地龙)。3组治疗均以3周为1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耳后疼痛评分、急性期耳后疼痛持续时间、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后耳后疼痛持续天数组间比较皆具有统计学差异,而治疗组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1)。3组患者面神经评分比较,治疗前3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皆具有显著差异(P<0.01);3组面瘫患者疗效比较皆具有显著差异(P<0.01),但治疗组优于其他2组。结论益气清热针药并用法对于改善急性期风热中络型面瘫伴耳后疼痛具有确切疗效。
- 王颖吴海洋韩为王海涛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
- 针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下肢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发现下肢动脉斑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针刺联合前列地尔)和对照组(前列地尔)各40例,分别予以针刺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和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和停止治疗6个月后分别复查下肢动脉斑块的厚度和面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对下肢动脉斑块有效,并且有持续的疗效。
- 王颖王海涛
- 关键词:针刺前列地尔注射液
- 针刺联合艾灸涌泉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艾灸涌泉穴治疗脑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2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针刺联合艾灸涌泉穴组)、B组(针刺组)、C组(西药组)。3组均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2个月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2个月后随访A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涌泉穴治疗中风后失眠临床有效率高、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 王海涛王颖吴海洋
- 关键词:针刺中风后失眠
- 头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证属痰浊上蒙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选患者均排除相关禁忌证,予控制血糖、血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头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10天为1疗程)。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以中医证候积分评定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优于单纯的中药治疗,疗效确切。
- 吴明健王颖吴海洋王海涛
-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
- 腹针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清CysC、HCY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通督调神”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休息1 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ADL)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HCY、Cys C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NIHSS、ADL、Fugl-Meyer评分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可降低血清HCY、Cys C水平,2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联合“通督调神”针刺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症状,降低血清HCY、Cys C水平。
- 王海涛王颖吴海洋韩为计海生
- 关键词:腹针通督调神偏瘫
- 针灸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以富含脂肪的斑块聚积在大动脉壁为特征的疾病,其病理过程主要包括动脉内膜的损伤,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细胞、纤维墓质、脂质和组织碎片在血管内膜的异常沉积等。
- 王海涛王颖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针灸治疗动脉内膜病理过程血管内膜动脉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