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思宁

作品数:27 被引量:96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麻醉
  • 6篇幼鼠
  • 6篇术后
  • 5篇血管
  • 5篇七氟烷
  • 5篇脑神经
  • 5篇脑血
  • 5篇氟烷
  • 4篇针刺
  • 4篇置入术
  • 4篇神经功能
  • 4篇手术
  • 4篇脑神经功能
  • 4篇脑血管
  • 3篇电针
  • 3篇穴位
  • 3篇穴位电刺激
  • 3篇血管病
  • 3篇血流
  • 3篇血性

机构

  • 2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26篇谢思宁
  • 16篇安立新
  • 9篇叶虹
  • 7篇赵春美
  • 6篇李俊发
  • 3篇张俊廷
  • 3篇王科
  • 3篇韩如泉
  • 3篇贾春蓉
  • 3篇张晴
  • 3篇吴震
  • 2篇王亮
  • 2篇张建国
  • 2篇刘焕光
  • 2篇石林
  • 2篇杨岸超
  • 2篇孟凡刚
  • 2篇熊蔚
  • 2篇张华
  • 2篇朱冠宇

传媒

  • 6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2016中国...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美他尼拮抗NKCC1减弱七氟烷对幼鼠大脑的神经毒性作用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七氟烷对幼鼠海马组织PARP-1的表达、GABAA受体α1/α2亚型组成与远期学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布美他尼(Bumetanide)拮抗NKCC1受体后以上指标的变化,分析七氟烷对发育神经元的毒性作...
谢思宁叶虹李俊发安立新
关键词:七氟烷布美他尼
文献传递
布美他尼拮抗NKCC1减弱七氟烷对幼鼠大脑的神经毒性作用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七氟烷对幼鼠海马组织PARP-1的表达、GABAA受体α1/α2亚型组成与远期学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布美他尼(Bumetanide)拮抗NKCC1受体后以上指标的变化,分析七氟烷对发育神经元的毒性...
谢思宁叶虹李俊发安立新
关键词:七氟烷神经毒性Γ-氨基丁酸A受体布美他尼
文献传递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探索被引量:14
2016年
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试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教育和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并轨。因为两者培养点、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使得此项"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而且,能够有效控制"重科研、轻临床"的培养现状,解决相关法律法规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之间的矛盾。但是,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临床轮转质量低下又是不能忽视的不足。加强理论学习、严格考核制度、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导师监督,将有效提高"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推进和完善。
安立新谢思宁
关键词:可行性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出生7天幼鼠的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同时观察七氟烷对幼鼠不同脑区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
谢思宁叶虹安立新李俊发
关键词:七氟烷幼鼠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针刺辅助局麻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局麻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CAS手术患者80例,男65例,女15例,年龄18~80岁,ASA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组(T组)和假电针对照组(C组)。A组进行针刺;T组进行TEAS;C组采用假电针。测定术前、术后30min、术后1d的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脑血流速度(Vm)。记录术后30min、术后1d高灌注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体评估量表(GES)评分。结果术后30min A组和T组Vm明显慢于C组(P<0.05)。术后30min C组出现高灌注患者有7例(25.0%),明显高于A组的1例(3.7%)和T组的0例(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A组和T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周A组和T组GES评分明显改善人数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针刺及TEAS复合局麻应用于CAS手术,可减少CAS患者术后脑血流一过性增加,降低术后30 min高灌注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1周的神经功能评分。
赵春美谢思宁安立新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脑血流脑神经功能
基于皮层下皮层投射的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辅助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皮层下皮层投射的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辅助设备,包含:图像处理模块,将患者的包括脑部结构相影像、纤维相影像及功能相影像在内的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形成具有坐标系的脑部解剖学影像,向所述图像处理模块输入一个在所...
石林李宁飞解虎涛张建国杨岸超孟凡刚刘焕光张华朱冠宇韩春雷陈颍川谢思宁焦媛媛
帕金森病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麻醉管理:基于国内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调查国内帕金森病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手术的麻醉管理现状,进而为优化DBS手术麻醉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问卷制作软件设计线上问卷调查表,设置医院名称、性质,开展DBS手术时间和数量,不同手术阶段的麻醉方式、药物选择和气道管理,术后谵妄和苏醒延迟发生率等38道题目,并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来自全国36家三级医院的有效问卷59份。目前国内开展DBS手术的医院分布并不均衡,虽然很多医院开展DBS手术时间超过5年,但医院每年开展DBS手术的数量差异很大,该手术麻醉管理策略方面各医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调查初步反映了国内DBS手术麻醉管理存在较大改进空间,麻醉医师应当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和DBS手术麻醉管理的特殊需求,未来有必要加强国内医院间合作,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提高循证医学质量。
陈良谢思宁李享佳卉童媛媛杨宛凝韩如泉熊蔚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麻醉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急诊脑创伤手术的TBI患者资料294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37例)和非感染组(257例)。记录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数据、术中数据、术后数据,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TBI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重型TBI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花费、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入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ICU停留时间、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病死率。结果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6%。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饮酒史比例较高、脑疝比例较高,入院至手术时间较短(均P<0.05);术中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收缩压波动(ΔSBP)较大,使用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比例较高,出血量较多,输血比例较高,输血量较大,舒芬太尼用量较少,意识恢复比例较低,保留气管内导管(ETT)比例较高(均P<0.05);术后白蛋白较低,使用抗生素比例较高,保留ETT时间较长(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比值比(OR)2.713,95%置信区间(CI)1.298~5.670,P=0.008]、入院时低GCS(OR 0.769,95%CI 0.690~0.857,P<0.001)、麻醉时间长(OR 1.445,95%CI 1.155~1.807,P=0.001)、脑疝(OR 2.434,95%CI 1.209~4.901,P=0.013)、术中输血(OR 1.058,95%CI 1.025~1.093,P<0.001)、使用糖皮质激素(OR 2.517,95%CI 1.171~5.410,P=0.018)、意识恢复(OR 0.270,95%CI 0.080~0.910,P=0.035)、保留ETT(OR 12.483,95%CI 2.939~53.025,P=0.001)是TBI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OR 2.689,CI 1.184~6.107,P=0.018)、入院时低GCS(OR 0.822,95%CI
王成尉俞美荣谢思宁梁发韩如泉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肺部感染
针刺辅助全麻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全身麻醉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脑血流及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PCIS)支架置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A组)19例,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18例和假电针对照组(C组)15例。A组进行针刺,T组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C组采用假电针。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治疗30 min后、术后30 min、术后1天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平均脑血流速度(Vm)。记录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NIHSS、mRS评分。结果 3组PCA术前、术后30 min、术后1 d V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T组治疗30 min后PCA的Vm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周,A组和T组NIHSS评分均低于C组(P<0.05),A组和T组mRS评分为0级的患者均多于C组(P<0.05)。而3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或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PCIS患者,刺激30 min可增加PCA脑血流,加速术后早期(1周)的神经功能恢复,而对远期的神经功能预后没有影响,是一种值得应用的麻醉方法。
赵春美谢思宁张晴贾春蓉安立新
关键词:针刺疗法经皮穴位电刺激电针血管假体植入
针刺麻醉调节缺血性脑血管病围术期的CBF和脑神经功能的研究进展
针刺成为卒中后康复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进展及其调节机制.研究发现,针刺可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状态,促进偏瘫恢复,降低痉挛状态的发生率,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此外,针刺可预防CEA及CAS...
赵春美谢思宁安立新
关键词:针刺疗法神经功能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