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晓

作品数:12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外交学院基础教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2篇艺术

主题

  • 4篇乾隆
  • 3篇乾隆时期
  • 3篇戏曲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化
  • 1篇对文
  • 1篇选本
  • 1篇养民
  • 1篇缘起
  • 1篇杂剧
  • 1篇至情
  • 1篇治世
  • 1篇史剧
  • 1篇史剧创作
  • 1篇世俗
  • 1篇书院
  • 1篇汤显祖
  • 1篇歧路
  • 1篇歧路灯
  • 1篇走向世俗

机构

  • 9篇外交学院

作者

  • 9篇王春晓

传媒

  • 3篇北京教育学院...
  • 2篇青岛大学师范...
  • 1篇戏剧文学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四川戏剧
  • 1篇前沿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从迂腐走向世俗——《歧路灯》人物惠养民形象分析
2011年
《歧路灯》是清人李绿园所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书中对当时开封一带的世貌人情作出了精彩的描摹。在其众多的出场人物中,惠养民这一角色虽然来去匆匆,但却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假道学"之代表。惠养民的形象不仅深入而细致地表现出其时、其地、其人的风貌与特色,更进一步向读者揭示出那个时代下层知识分子悲剧性命运的成因。
王春晓
关键词:《歧路灯》
乾隆时期文化政策对文人历史剧创作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乾隆时期,戏曲由于被视为历史的一部分或历史的载体,成为朝廷文化清算的重点对象。在严苛的文化政策与酷厉的"文字狱"之下,文人出于明哲保身的考虑,极少以史事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导致历史剧不仅数量锐减,而且光华黯淡。一些戏曲家转而将目光投向文人阶层自身挖掘创作素材,寻求突破,然而事与愿违,收效甚微。
王春晓
关键词:乾隆文化政策
君师合一的圣主极权——略论乾隆内廷承应大戏的思想倾向
2012年
清代乾隆和嘉庆时期的内廷连台大戏是迄今可见的我国古代剧作中的巅峰之作。清廷御制承应大戏除备娱乐与礼乐之需外,更深赜的用意在于借场中傀儡以施劝惩,在宣扬"忠孝节义"的同时,将道统、文统均纳入政统的权辖之下,为其君师合一的皇权思想助威鼓呐。
王春晓
关键词:乾隆
明刊戏曲选本《曲响大明春》考论
2016年
《曲响大明春》(或称《大明春》《万曲明春》)一直被视作明代内廷承应戏曲的重要文献资料。但从其责任者标注、版式来看,《曲响大明春》是明代万历时期福建建阳书商金魁的书坊刻本;"教坊掌教司扶摇程万里"很可能是书贾为射利而故意托名;书中所摘剧目也与相关史料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曲响大明春》不宜被用为明代宫廷戏曲演出的文献资料。
王春晓
关键词:戏曲选本
康海《王兰卿》杂剧的创作时间与缘起考
2015年
《王兰卿》是明中期著名曲家康海创作的一部杂剧。一直以来,研究者对此剧的关注不多,且多以节义剧视之。《王兰卿》杂剧是根据明中期陕西盩厔王兰卿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其创作时间当在嘉靖元年至嘉靖八年五月间。康海一生志节凛然,去官后以史官自命、淑世之志不减。杂剧《王兰卿》的创作缘起当是康海为王兰卿的事迹所激,并因王氏得不到官府的"旌表"而不平,故而作剧演之,助其不朽。
王春晓
关键词:明代戏曲创作缘起
蒋士铨书院戏曲创作高潮形成的客观原因被引量:1
2012年
乾隆三十年至乾隆四十年之间,是蒋士铨戏曲创作的一次高潮。在此期间,他流转于江浙一带的书院,共创作了五部剧作。蒋士铨中年书院时期戏曲创作高潮的形成除却与他早年的坎坷遭际与南归之后的复杂心态密切相关外,也有一定的客观促因:江浙地区戏曲品评之风的盛行、演出活动的激励以及众多剧作家汇聚所形成的客观文化环境都对蒋氏的戏剧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王春晓
关键词:蒋士铨戏曲创作书院
汤显祖的“至情说”论略被引量:2
2014年
汤显祖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著名作家。在其最广为人知的传奇《牡丹亭》中,汤显祖将"情"提到了生而有之的高度,与"理"及"性"相抗,以阐扬自然人性的正当。但贯穿于汤显祖文学思想及戏曲创作中的"至情说",并非对"理"及"性"的完全否定,而是强调"情"、"性"之间度的把控,是明代主流思想由程朱而陆王复又回归程朱的反映。受罗汝芳及达观禅师影响,汤显祖的"情"虽有时混入了庄、禅的成份,但积极入世、醒世、救世始终是其思想观念及现实践履的主要导向。
王春晓
关键词:汤显祖《牡丹亭》
乾隆时期内廷庆典承应戏的演出场合与体制
2017年
清代中叶的乾隆时期是清代内廷承应戏曲编演的最高峰。与当时的众多皇家庆典相适应,内廷编演了大量庆典承应戏。其时国力强盛,高宗本人好大喜功又酷嗜戏曲,内廷庆典中承应的戏曲在编写与搬演过程中竭尽所能配合演出场合要求,内容上以喜庆祥和、增福添瑞为主,时或关涉内政、外交。因其兼有娱乐与礼乐的双重性质,对演出体制的要求往往极为苛刻。内廷庆典承应戏的体制化一方面确保了演出秩序的有条不紊,却也使得演出效果热闹有余、活泼不足,令内廷庆典承应戏呈现出"千戏一面"的表征。
王春晓
关键词: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文人戏曲的伦理道德化被引量:1
2012年
乾隆时期,曲家宋廷魁在《介山记·或问》中说:"吾闻治世之道,莫大于礼乐。礼乐之用,莫切于传奇,何则?庸人孺子,目不识丁,而论以礼乐之义,则不可晓。一旦登场观剧,目击古忠孝者廉者义者,行且为之太息,为之不平,为之扼腕而流涕,亦不必问古人实有是事否,而触目感怀啼笑与俱,甚至引为佳话,据为口实。
王春晓
关键词:乾隆时期道德化伦理文人礼乐治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