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应伟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培养基
  • 3篇百日咳
  • 2篇动力学模型
  • 2篇力学模型
  • 2篇发酵
  • 2篇杆菌
  • 2篇百日咳杆菌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源
  • 1篇动物源性
  • 1篇毒剂
  • 1篇多糖
  • 1篇中空纤维
  • 1篇中空纤维膜
  • 1篇色素
  • 1篇球菌
  • 1篇无细胞百日咳
  • 1篇纤维膜
  • 1篇料液
  • 1篇氯化钠

机构

  • 6篇成都生物制品...

作者

  • 6篇李应伟
  • 3篇夏永
  • 2篇熊慧玲
  • 2篇王斌
  • 2篇王智杰
  • 2篇王学林
  • 2篇邓雪莲
  • 2篇周晓舟
  • 1篇唐朝晖
  • 1篇张华
  • 1篇秦敏
  • 1篇刘晓凤
  • 1篇蔡峰
  • 1篇唐浩
  • 1篇杨国友
  • 1篇胡慧琼
  • 1篇黄锴

传媒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国际生物制品...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A群流脑多糖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建立A群流脑多糖SL罐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为实现A群流脑多糖发酵过程的控制、优化和工艺放大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利用分批发酵的数据以Logistic方程建立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以Leudedeking-Piret...
夏永王斌王公孝何伯强李应伟王智杰王学林许蓉华熊慧玲
关键词:A群脑膜炎球菌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
应用中空纤维膜去除无细胞百日咳料液中的脱毒剂和色素
2013年
目的应用中空纤维膜洗滤技术去除无细胞百日咳料液中的脱毒剂和色素。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作为中空纤维膜洗滤液,通过洗滤过程的水通量衰减程度,洗滤后制品外观和蛋白回收率,原液戊二醛残留量,原液效价和毒力来确定洗滤液。用物理和化学清洗相结合的方式对使用后的膜进行清洗再生,以水通量恢复率对清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用盐溶液Ⅱ作为洗滤液,在洗滤过程维持跨膜压基本恒定的情况下,中空纤维膜水通量大、且衰减缓慢,洗滤后收集的制品外观呈淡黄色,蛋白颗粒均匀,蛋白回收率高,所制备原液的戊二醛残留量、效价和毒力检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中空纤维膜使用后,用物理和化学清洗相结合的清洗方式使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恢复率分别达99.06%,98.11%,99.62%。结论中空纤维膜可用于去除无细胞百日咳料液中的脱毒剂和色素。
李应伟杨国友胡慧琼黄锴张华秦敏
关键词:中空纤维膜无细胞百日咳色素
一种百日咳杆菌的无动物源性培养基及发酵培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百日咳杆菌的无动物源性培养基,它主要由质量比19.65~48.6:0.077~0.281的组分A和组分B组成。将百日咳杆菌的无动物源性培养基与特定菌种制备工艺和发酵培养工艺相结合,能使百日咳杆菌在培养过程...
李应伟 白和超周晓舟唐浩蔡峰
C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C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50 L罐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为实现对C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优化及其放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分批发酵的数据,以Logistic方程建立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以Leudedeking-Piret微分方程建立产物合成动力学模型,以底物消耗的物料平衡方程建立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应用Origin软件进行模型拟合,获得3个模型的参数。结果菌体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为0.731 2 h-1,最大菌体浓度(Xmax)为3.949 5 g/L,与菌体生长速率关联的产物合成常数(a)为0.004 97 g/(L·h),与菌体浓度关联的产物合成浓度(β)为0.015 44 g/(L·h),菌体对底物的得率(Yx)为1.905 2 g/g,产物对底物的得率(Yp)为0.130 1 g/g,菌体的维持因子(m)为1.070 1。结论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C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分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C群多糖合成和基质消耗的的变化规律。
夏永王斌王公孝李应伟王智杰王学林许蓉华邓雪莲熊慧玲
关键词:多糖发酵动力学模型
培养基中氯化钠对百日咳杆菌CS株生长及百日咳毒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培养基中氯化钠(Na Cl)对百日咳杆菌CS株生长及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表达的影响,确定最适PT表达的Na Cl加入方式。方法以MSS为起始培养基,补加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接种生产用百日咳杆菌Ⅰ相CMCC58003(CS株)后,分别于不同时间取样;分别于接种菌种后不同时间补加Na Cl至7.5 g/L,于培养结束时(39 h)取样;分别于接种菌种后0和25 h时补加Na Cl至7.5 g/L,培养不同时间取样。上述样品分别测定菌浓度及PT表达量。结果起始培养基中Na Cl浓度越高,细菌生长越缓慢,菌浓度增加时间也越长,起始培养基中Na Cl浓度为7.5 g/L时,培养上清中PT表达量最高,达6.61μg/ml,比对照培养基(MSS)提高了15.6%。培养过程中在25 h时补加Na Cl,培养结束时PT表达量最高,为8.64μg/ml,比对照培养基(MSS)提高了43.28%,比0 h时补加Na Cl提高了26.13%。在25 h时补加Na Cl后,细菌的菌浓度增长期比MSS培养基培养延长了2~3 h,比0 h时补加Na Cl缩短了1~2 h,菌浓度在培养的中后期明显高于0 h时补加Na Cl,PT表达周期与生长曲线基本平行,当细菌生长进入衰退期时,PT也随之开始逐步降解。结论在培养前期,可采用含2.5 g/L Na Cl的MSS培养基使菌体快速生长,当进入抗原PT表达期后,可通过补加Na Cl来提高PT转录活性,从而提高PT的产量。
李应伟刘晓凤周晓舟夏永
关键词:氯化钠百日咳杆菌百日咳毒素
白喉杆菌培养基相关质控标准探讨
2013年
目的 建立白喉杆菌培养基的相关质控标准.方法 分别制备氨氮含量≥1.8 g/L和<1.8 g/L的白喉杆菌培养基用于白喉杆菌大罐培养,采用t检验对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按确定的培养基配方制备15批白喉杆菌培养基用于白喉杆菌大罐培养,检测培养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并分析培养基氨氮含量与白喉杆菌产毒间的相关关系.配制15批15% ~20%的麦芽糖溶液,分别作为补料于白喉杆菌培养过程中加入大罐,检测培养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并分析麦芽糖溶液浓度与白喉杆菌产毒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采用氨氮含量≥1.8 g/L的培养基培养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明显高于采用氨氮含量<1.8 g/L的培养基培养(t=0.5635,P<0.05).在确定的氨氮含量范围(1.8 ~2.0 g/L)内,培养基氨氮含量与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呈线性正相关(r=0.52).当麦芽糖溶液浓度为15% ~ 20%时,麦芽糖溶液浓度与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呈线性负相关(r=-0.53).结论 白喉杆菌培养基氨氮含量控制在1.8 ~2.0 g/L,补料麦芽糖溶液浓度控制在15% ~20%时,大罐培养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可达到规程要求.
邓雪莲李应伟唐朝晖
关键词:培养基白喉毒素氨氮含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