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原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偶性
  • 2篇奇偶
  • 2篇奇偶性
  • 2篇教育
  • 2篇课例
  • 2篇函数
  • 1篇单调性
  • 1篇多媒体
  • 1篇多媒体教室
  • 1篇信息技术
  • 1篇性教育
  • 1篇隐性教育
  • 1篇数学
  • 1篇数学教学
  • 1篇同学
  • 1篇情境
  • 1篇网络
  • 1篇网络环境
  • 1篇教育实习
  • 1篇教师

机构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河南职业技术...

作者

  • 4篇高原
  • 1篇霍本瑶
  • 1篇王光生

传媒

  • 1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复印报刊资料...
  • 1篇大观周刊
  • 1篇中学数学教学...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浅谈教师在隐性课程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2011年
隐性教育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要使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隐性课程理论,最大限度的发挥隐性课程教育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高原
关键词:教师隐性教育
网络环境下基于意义建构活动的数学教学过程设计被引量:4
2009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从数学活动与学习目标内在联系看,可将数学活动分为数学知识意义建构活动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生成活动。基于意义建构活动的数学教学过程以学习活动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学习资源和媒体,促进学生完成数学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设计—参与—指导—探究—评价—反思,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循环往复,构成了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王光生霍本瑶高原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例:函数的奇偶性
2009年
说明本文可以认为是师范生教育实习的一个成果汇报,也可以认为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整合的一个有益尝试。课例所使用的教材版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B版高中《数学1》第二章第一节第四小节,教学环境是多媒体教室。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创设情境,提出课题;任务驱动,操作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应用巩固,深化提高。
高原
关键词:课例奇偶性函数多媒体教室教育实习信息技术
课例:函数的奇偶性
2009年
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大家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式来研究的吗?
高原
关键词:函数奇偶性课例创设情境单调性同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