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talStim电刺激结合针刺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观察VitalStim电刺激结合针刺为主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VitalStim电刺激结合针刺、常规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针刺、常规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0.0%,2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VitalStim电刺激结合针刺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能疗效优于针刺、常规治疗。
- 张红李园郭磊易哓净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针刺疗法
-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康复手法用于缺血性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的价值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联合康复手法用于缺血性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联合组和康复组,均43例。康复组采用康复手法治疗,联合组在康复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ygl-Meyer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指数(Barthel)、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差异,最后统计联合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康复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FMA、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康复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康复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和精神健康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康复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头晕发热1例,乏力胸闷1例,均为轻微不良发应,未采取相关具体措施患者自行缓解。结论:中医定向透药联合康复手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提高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上肢功能,有利于肩手关节的恢复,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园潘穆之王柔昉
- 关键词:上肢功能
- 综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针灸、语言康复训练、西医常规康复综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57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行针灸、语言康复训练、西医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27例行语言康复训练结合西医常规康复治疗,每次30~40min,每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参照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语言康复训练、西医常规康复综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疗效显著,是治疗失语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 李园张红潘穆之
-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性失语语言康复训练针刺疗法
- 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12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60例行常规针刺,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运用尿失禁问卷简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 潘穆之易晓净李园
- 关键词:中风后尿失禁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
- 针刺合并雷火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针刺合并雷火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8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采用针刺合并雷火灸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疗效与发病时间长短关系。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合并雷火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更佳,病程在6个月以内疗效明显好于病程超过6个月。
- 潘穆之李园朱琦琪
-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针刺雷火灸
- 综合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缺血性中风120例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中药熏洗(当归、赤芍、红花、木瓜、川芎、莶草、桑枝等)。结果:治疗前两组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P<0.05),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疗法配合中药熏洗能促进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功能恢复。
- 吴晓红王国华易晓净李园
- 中药药枕及中药定向透药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中药药枕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4月无锡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PC-BPPV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将所选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药枕以及中药定向透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血脂水平变化以及复发率。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1周以及治疗后1月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DHI-P、DHI-E、DHI-F、DH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DHI-P、DHI-E、DHI-F、DHI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0%vs30.30%)(P<0.05)。结论:在耳石复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定向透药以及中药药枕治疗PC-BPPV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易晓净李园王兰李乐军
- 关键词: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药药枕临床疗效
- 补阳还五汤联合叶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叶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叶酸)、叶酸组各45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1个月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采用NIHSS评分标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及1个月后,联合组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2周后,叶酸组血浆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个月后,叶酸组与治疗前、治疗2周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2周后及1个月后2组间Hcy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2周、1个月,2组间NIHS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叶酸治疗更能降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浆Hcy水平,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 易晓净李园沈艳菊
-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补阳还五汤叶酸
- 吞咽八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吞咽八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吞咽八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3.7%(P<0.05)。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吞咽八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困难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戴训刚李园潘穆之
-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卒中吞咽困难
- 针刺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1次/天,6次/周;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法,1次/天,6次/周。两周12次后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效果满意。
- 李园王柔昉张惠虹
- 关键词:针刺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