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胜
-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液成分多参数逐步判别在胃病判别中的意义被引量:2
- 1990年
- 根据胃液成分的6项参数,用POMS程序,就6种(510例)慢性胃病,按3种组合进行 Bayes 准则逐步判别。结果显示:1.胃癌、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之间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有判别作用的参数依次为 DNA、胆汁酸以及蛋白酶和游离酸;其判别距阵示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达78%。2.胃癌、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3种病之间,胃液参数判别的差异亦十分显著;粘液、DNA、胆汁酸及 pH 值的判别效果有显著性;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63.3%及92%。3.浅表性、浅表-萎缩性和萎缩性胃炎进行判别时差异有显著意义,本组有判别作用的参数则依次为粘液、胆汁酸以及蛋白酶和pH值4项;判别距阵显示的符合率,萎缩性胃炎为51%,浅表性胃炎为75.8%,而浅表-萎缩性仅13%,表明后者具有很高的重叠性。
- 王均连裴德恺潘文胜
- 关键词:胃病胃液分析
- 慢性胃炎实验模型的建立(组织病理学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7
- 1990年
- 本实验选用体重为200~240g 健康 SD 大鼠60只,雌雄参半随机分组,用胆汁酸联合无水乙醇经口灌服制备慢性胃炎的实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研究了病理组织学的动态变化,采用多指标同步测试的方法进行实验。病理组织学用 H.E 染色、PAS—AB 染色及 V.G 染色,并以炎细胞浸润程度和粘膜肌层厚度作半定量观察。结果表明:其病变特征与人类慢性胃炎甚为相似,上皮细胞随病程进展,逐渐出现变性坏死、脱落、上皮层缺损;腺体萎缩或囊状扩张。诱发后各组的窦、体部炎细胞浸润显著重于正常组(P 均<0.01),炎症程度以3个月为最重。各组的体部粘膜及1,2,6月组的窦部粘膜明显厚于正常组(P 均<0.01),各组窦、体的粘膜肌层厚度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而以6月组为最厚。本模型相当于临床的浅表性和浅表—萎缩性胃炎、其病因学与人类胆汁返流性胃炎相似。用本法复制的模型简便可靠,一般的实验室就能应用,可用于慢性胃炎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实验治疗学等研究。
- 潘文胜赵文海裴德恺高静涛李连宏
- 关键词:胃炎胆汁返流
- Ⅳ.胃窦粘膜和弯曲样细菌的变化被引量:2
- 1990年
- 本实验用133只 SD 大鼠观察实验性慢性胃炎时胃粘膜组织学的变化、尿素酶反应、弯曲菌样细菌的检出率,以及应用中药的影响,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24小时内尿素酶反应阳性率与细菌检出率基本相符;胃炎组的尿素酶反应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预防组及用“胃炎冲剂”和“三九胃泰”的治疗组其尿素酶反应阳性率则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另经相关测定表明各组胃体粘膜的炎症程度与尿素酶反应有明显相关性(Rs=0.9146,P<0.01)。上述结果提示弯曲菌样细菌可能是慢性胃炎发病的重要条件因素。
- 潘文胜高静涛裴德恺姜妙娜黄作顺秦城杜江
- 关键词:胃炎胃窦粘膜
- 胃炎03的药效观察
- 1991年
- 在本室用去氧胆酸钠和乙醇诱发胃炎动物模型及进行动态观察的基础上,本文就中药治疗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观察中药对胃炎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影响。结果表明:胃炎03具有使炎症病变明显地减轻(P<0.05)和防治胃腺纤维化的作用,同时还有增加胃粘膜的粘液和胃炎中中性粘液含量,降低胃蛋白酶活力和胃炎中的酸性粘液,使粘膜保护指数明显升高(P<0.05),增强粘液屏障的保护能力,提示该药对实验性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 潘文胜高静涛王友梅于敬告孔淑萍王选深
- 关键词:药理胃炎
- 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与人慢性胃炎病变特点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慢性胃炎是人类最常见的胃病,胃的许多恶性病变几乎都是在胃炎的基础上发生的。胃炎、胃溃疡和胃癌三者常互为因果。本文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到实验性胃炎病变的转化规律及其病变特点与人类病变相似,为研究人类慢性胃炎提供了依据。材料与方法一、动物模型的建立:国外建立的胃炎模型常用一种因素来诱发,考虑到国内胃炎的病因与胆汁反流和酒精剌激有关,故我们用去氧胆酸钠和酒精按一定剂量和时间诱发 SD 大鼠的慢性胃炎模型。大鼠共分正常组和第1、2、3及6个月四个模型组。
- 李连宏张众潘文胜赵文海裴德恺高静涛
- 关键词:慢性胃炎病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