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宝枝

作品数:9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外科
  • 2篇细胞
  • 2篇腺炎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2篇CFLIP
  • 1篇单胞菌
  • 1篇胆外科
  • 1篇电泳
  • 1篇凋亡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炎性反应综合...
  • 1篇胰腺切除
  • 1篇胰腺炎肺损伤
  • 1篇乙醇酸

机构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帝京大学

作者

  • 9篇王宝枝
  • 8篇张风华
  • 7篇彭和平
  • 2篇陈松伟
  • 2篇杨学伟
  • 2篇张晓英
  • 2篇朱景辉
  • 2篇丁榆
  • 2篇陈育宾
  • 1篇林航
  • 1篇陈俊凯
  • 1篇李小燕

传媒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7
  • 5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规Ⅰ期手术用于肝胆外科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对比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对比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规Ⅰ期手术应用于肝胆外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肝胆外科创伤患者中随机选择89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规Ⅰ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术后随访1~6个月,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随访率为100%.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予以x2检验.P <0.05则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64.2±12.7) min和(27.3±6.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8.4±24.6) min和(42.6±11.2)d,(t=8.64,6.83,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 (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11,P<0.05).结论 较之常规Ⅰ期手术治疗,利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肝胆外科创伤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张风华彭和平王宝枝胡旭中
关键词:手术中并发症
ART1基因的表达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
2015年
目的探讨ART1基因的表达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ART1-sh RNA转入到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该病毒的转染效率;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鉴定ART1基因沉默的效果;采用侵袭实验及黏附实验观察CT26细胞受ART1基因沉默的影响,并采用明胶酶谱法测定对该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病毒感染4 d后ART1 m RNA的表达量在ART1-sh RNA组中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ART1-sh RNA组CT26细胞的ART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ART1-sh RNA组CT26细胞数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ART1-sh RNA组的侵袭抑制率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RT1-sh RNA组CT26细胞与纤维连接蛋白的黏附能力均明显降低(P<0.01)。RT1-sh RNA组CT26细胞中Rho A/Rho相关螺旋卷曲形成蛋白激酶(ROCK1)、Rho A、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ART1基因沉默能够导致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的侵袭和黏附力降低,可能与ART1基因沉默后ROCK1、Rho A、MMP-2、MMP-9的表达水平下调有关。说明ART1基因在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张风华彭和平王宝枝
关键词:结肠癌RHO相关激酶类
端粒酶活化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中性粒细胞异常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2015年
中性粒细胞正常凋亡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炎症反应得以自控的重要机制。端粒酶具有调控细胞凋亡、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等功能,但不参与中性粒细胞的正常生理凋亡过程。应激或病理状态下,部分分化成熟细胞中的端粒酶呈活化状态,抑制细胞凋亡。我们就端粒酶活化在SIRS中性粒细胞异常凋亡中的的调控作用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王宝枝彭和平朱景辉张风华陈育宾陈松伟
关键词: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中性粒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
cFLIP基因沉默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2017年
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cFLIP-siRNA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观察疗效,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设计并合成3对靶向cFLIP基因的siRNA(cFLIP-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siRNA-NC),筛选抑制cFLIP基因表达能力最强的siRNA进行实验。30只SD大鼠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盐溶液方法建立ANP模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NP组、siRNA-NC组、cFLIP-siRNA组,每组10只,分别于尾静脉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siRNA-NC、cFLIP-siRNA。24 h后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内毒素水平,取胰腺组织,常规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腺组织cFLIP-S、caspase-8蛋白表达。结果ANP组、siRNA-NC组、cFLIP-siRNA组大鼠血清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 286±209)、(1 297±305)、(552±256)U/L,内毒素为(136±32)、(128±56)、(46±23)ng/L,胰腺病理评分为(4.97±1.16)、(4.92±2.03)、(1.67±1.98)分,cFLIP-S蛋白表达量为8.56±2.72、9.12±2.45、3.82±1.46,cFLIP-siRNA组显著低于ANP组及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caspase-8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25±1.24、2.41±1.14、5.56±1.79,cFLIP-siRNA组显著高于ANP组及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ANP组与siRNA-NC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抑制cFLIP基因表达可减轻ANP大鼠胰腺的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caspase-8表达抑制胰腺细胞坏死,促进细胞凋亡所致。
王宝枝汪军彭和平丁榆胡旭中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坏死性小分子干扰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院内普通外科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同源性及Ⅲ型分泌系统(TTSS)的毒力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09年12月~2014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通外科临床分离的10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1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及毒力基因筛查,同时采用PCR调查毒力基因exo U、exo S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发生率。结果10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低于3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9.8%),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3.5%,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8.6%。24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PCR检测显示均携带TTSS,其中3株exo U+/exo S-,21株exo U-/exo S+;PFGE分型主要为A、B、C、D、E、F共6型,其中A型为主要流行株。回顾性分析表明,exo U+/exo S-型患者临床特征是多有气管插管史、ICU住院史、抗感染治疗多采用联合用药,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居多;exo U-/exo S+患者的临床特征是多存在肺部基础疾病,预后好于exo U+/exo S-型患者,以铜绿假单胞菌定植居多。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在普通外科存在流行趋势,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测,防止耐药菌的暴发流行。
张风华李小燕王宝枝张晓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脉冲场凝胶电泳
聚乙醇酸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用于远端胰腺切除模型术后缝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
2024年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复合材料在远端胰腺切除术后缝合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36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只行远端胰腺切除手术。观察组实验犬使用PGA+HPMC复合材料进行切口加固;对照组实验犬使用NEOVEIL进行切口加固。术前、术后3 d及解剖前,分别对各组实验犬进行血常规检测。设置2周、4周、8周观察周期,每个观察点各6只动物进行心肝脾肺肾组织学检查、硬组织切片病理诊断等评估,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验犬在术前血常规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的白细胞计数(WBC)(F=14.875,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F=5.049,P=0.00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F=4.794,P=0.011)、红细胞计数(RBC)(F=6.591,P=0.002)、血红蛋白(HGB)(F=8.154,P=0.001)、红细胞比容(HCT)(F=5.281,P=0.007)、血小板计数(PLT)(F=6.560,P=0.014)、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F=33.950,P=0.039)、淋巴细胞百分比(Lym%)(F=3.299,P=0.043)均值存在差异,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且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对其无显著影响,表明两组实验犬均出现了炎症反应或手术应激。两组实验犬在术后8周的硬组织病理切片评分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验犬的炎症与坏死相关评分、纤维化、修复等相关评分和总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犬在术后8周的解剖中,均未发现心肝脾肺肾等器官有明显的损伤,也未发现缝合材料残留、胰液渗漏或胰瘘等情况,表明两组缝合材料均已完全被吸收代谢,且切口愈合良好不会对内脏器官造成不良影响。结论PGA与HPMC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术后缝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缝合强度和创面�
陈俊凯丁榆王宝枝松谷哲行杨学伟张风华
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2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7例行肝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切除术后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n=27)和非感染组(n=130),对可能与并发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其与肝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低、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和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这5个因素是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低、术中输血量≥800 m L和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7 d是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史、术前白蛋白水平低、术中输血量≥4个单位以及腹腔引流管放置为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以上情况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预防感染治疗,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张风华彭和平王宝枝张晓英
关键词:肝切除术高危因素
沉默cFLI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沉默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区域蛋白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导致的肺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取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FLIPL(或cFLIPS)siRNA1组、cFLIPL(或cFLIPS)siRNA2组和cFLIPL(或cFLIPS)siRNA3组,筛选抑制率最高的cFLIPL siRNA和cFLIPS siRNA。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cFLIP siRNA-NC组、cFLIPS siRNA组、cFLIPL siRNA组,每组各10只。通过胰胆管内逆行注射3%牛磺胆酸钠溶液建立SAP模型,建模成功后,cFLIPS siRNA、cFLIPL siRNA和cFLIP siRNA-NC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对应siRNA溶液,其余组注射等量0.9%NaCl溶液。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IL-6、IL-1β和TNF-α含量;全自动分析仪检测静脉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中性粒细胞RIP1和caspase-8蛋白表达。结果cFLIPL siRNA2组以及cFLIPS siRNA1组干扰效率最明显,因此选择这2组进行后续实验(后续称为cFLIPL siRNA组和cFLIPL siRNA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相比,cFLIPL siRNA组和cFLIPS siRNA组大鼠肺泡结构损伤减轻,肺泡壁变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与模型对照组相比,cFLIPL siRNA组和cFLIPS siRNA组IL-6、IL-1β和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静脉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cFLIPL、cFLIPS和RIP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caspase-8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靶向沉默cFLIP可能通过上调caspase-8和抑制RIP1的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减少炎症介质IL-6、IL-1β和TNF-α释放,抑制肺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缓解SAP导致的肺损伤,在SAP中发挥保护作用。
王宝枝彭和平张风华黄海霞陈育宾杨学伟
关键词:肺损伤
临床警惕性及腹部CT在闭孔疝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性被引量:5
2015年
闭孔疝是少见的盆底疝,临床表现具有不典型性,多以70~90岁年龄段的老年女性为主要发病群体,并具有消瘦、多产等特点;常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易被忽视,具有较高死亡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闭孔疝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及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闭孔疝患者4例,现报道如下。
陈松伟彭和平朱景辉陈锐森王宝枝张风华林航
关键词:闭孔疝腹部CT高死亡率不典型性老年女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