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彦新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奥克兰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康复
  • 3篇步态
  • 2篇生物力学
  • 2篇步态分析
  • 1篇运动康复
  • 1篇运动学
  • 1篇三维步态分析
  • 1篇上肢
  • 1篇上肢功能
  • 1篇上肢康复
  • 1篇数据采集
  • 1篇太极
  • 1篇太极拳
  • 1篇能量消耗
  • 1篇足底
  • 1篇卒中
  • 1篇下肢
  • 1篇下肢肌
  • 1篇下肢肌力
  • 1篇现代生物

机构

  • 6篇奥克兰大学
  • 3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张彦新
  • 2篇黄佳
  • 1篇王芗斌
  • 1篇谢秋蓉
  • 1篇陈焰南
  • 1篇吴劲松
  • 1篇唐强
  • 1篇陶静
  • 1篇吴剑煌
  • 1篇纪之光
  • 1篇庄洁
  • 1篇金荣疆
  • 1篇黄亮
  • 1篇刘志臻

传媒

  • 4篇康复学报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国人类工效...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抗阻训练对肥胖儿童下肢肌力、步态和步行中能量消耗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力量干预对肥胖儿童下肢肌力、步态和步行中能量消耗的影响。方法:32名肥胖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6人、对照组16人。实验组参加8周力量干预训练,两组均正常参加日常体力活动。两组实验前后均采用CON-TREX等速测试仪测量下肢肌力;K4b^2心肺功能分析仪测量代谢能耗;VICON运动捕捉系统采集运动学数据,并采用双因素重复测试方差分析对生物力学和能量学参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有显著影响的参数用配对t检验检验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身高、体重均无显著变化(P>0.05),干预与组间的交互作用对实验组肥胖儿童下肢肌力、步幅时间、步速、髋关节峰力矩、总机械功有显著影响(P<0.05)。实验组除伸膝肌力外,其他下肢肌力均增加,步幅时间减少,步速增加,总机械功增加(均P<0.05)。对照组伸膝肌力和踝背屈肌力显著下降,步幅时间显著下降(P<0.05),其他参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单纯力量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肥胖儿童下肢肌力,提高自然步行速度,但无法完全改变肥胖对其造成的步态和步行中能耗的影响。
纪之光庄洁黄亮冯磊张彦新
关键词:肥胖儿童抗阻训练肌力步态
现代生物力学仿真技术在工效学中的应用
在研究工效学方面的问题时,生物力学仿真模型可以作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来模拟骨骼肌肉系统的受力,特别是腰椎的受力。在该模型中,人体被简化为一个多刚性体系统。其各关节受力可以通过仿真算法计算。这项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动态的...
张彦新
基于足底模型的痉挛性脑性瘫痪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基于足底模型分析尖足步态、蹲伏步态痉挛性脑性瘫痪(CP)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探讨其与正常发育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的差异。方法:选择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收集的60例CP儿童步态数据,按步态情况分为正常发育组、尖足步态组、蹲伏步态组,每组20例。采用三维步态采集与分析系统采集步态运动学数据。测试前先完成静态试验,校准计算机模型的物理标记点。每次测试时,研究对象以正常步速在指定区域内向前行进10 m,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比较3组足底压力中心前后侧(AP)位移、内外侧(ML)位移和中心位移斜率;踝关节最大推进力时足底压力中心与足底坐标系原点的水平距离(COP-AJC_(0));踝关节/膝关节AP、ML方向的杠杆臂和外力矩的差异。结果:(1)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特征:与正常发育组比较,尖足步态组和蹲伏步态组COP-AJC_(0)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尖足步态组比较,蹲伏步态组COP-AJC_(0)、足底压力中心前后侧位移明显更大,足底压力中心位移斜率明显更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踝关节、膝关节杠杆臂和外力矩:与正常发育组比较,尖足步态组和蹲伏步态组踝关节AP杠杆臂、膝关节AP杠杆臂均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尖足步态组比较,蹲伏步态组踝关节AP杠杆臂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踝关节/膝关节AP、ML外力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改良足底模型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和下肢关节杠杆臂特征分析能够精确、客观地反映痉挛性脑瘫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琪TOLENTINO Janel孙成彦盛博张彦新
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性脑性瘫痪步态分析生物力学
脑卒中上肢康复智能化评估和虚拟现实训练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3年
脑卒中是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约85%脑卒中患者初次发病就出现上肢功能障碍,只有5%~20%的患者在脑卒中后6个月能够完全康复。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遇到困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的功能性使用至关重要。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精准评估与训练非常重要。为了全面反映上肢功能的各个方面,将运动评估与临床评估量表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无标记感应技术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具有代表性的运动能力,如运动范围、协调性、抓握力或精细的手指灵活性。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无标记感应技术上肢运动功能自动评估集中在Fugl-Meyer上肢功能(FMA-UE)、Brunnstrom及Wolf运动功能(WMFT)等量表的研究上,并且具有较高的评分准确性和时间效率。此外,为神经康复设计的虚拟现实技术(VR)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上肢功能的恢复,与之相关的神经康复原则包括任务导向实践、明确反馈、增加难度、隐性反馈、变量练习和促进使用患侧肢体的机制。VR训练的效果是利用技术的优势结合神经康复原理促进运动学习和功能恢复的结果。VR康复系统可分为现成的商用视频游戏系统和定制虚拟环境系统;触控式和无触控式的界面;近端运动(肩部和肘部)、远端运动(腕和手)和混合运动系统。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出各种脑卒中上肢功能的VR康复系统,但是存在不足之处:(1)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任务导向的个性化训练计划;(2)较少将手跟手臂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3)功能障碍和临床疗效的评估较为主观;(4)康复评估与治疗没有紧密结合。而且,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智能化评估集中在FMA-UE、Brunnstrom及WMFT等量表的研究上,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偏瘫上肢功能七级评估(FTHUE)量表还未进行研究。FTHUE评估量表和基于FTHUE量表制定的一整套康复方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将FTHUE康复方案和VR�
谢秋蓉林婉琪张琪盛博张彦新张彦新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
三维步态分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被引量:9
2017年
三维测量技术和计算软件开发的最新进展使人们有可能通过生物力学的方法从关节层面至肌肉骨骼层面对人体运动进行描述。在医学领域,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在临床诊断、分析异常运动表现、评价康复治疗效果和优化康复治疗方案等方面被广泛地应用。本文主要介绍步态分析的基本方法、临床应用及步态分析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张彦新
关键词:三维步态分析生物力学康复评估
太极拳运动康复数据采集及评估技术规范指引被引量:3
2023年
诸多循证证据表明太极拳运动在老年及慢性病康复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基于不同的运动模式,太极拳的各个招式拥有不同的综合能力需求,也可以满足不同康复群体的需要。但目前仍缺少高效的太极拳运动康复数据采集手段与准确的太极拳运动康复评估方法。建立太极拳运动康复数据采集及评估技术规范能够帮助太极拳运动康复数据的量化工作,统一的标准可以使太极拳运动数据能够更好地被整合和共享,有助于更准确地找到康复状况与太极拳动作数据之间的联系,使太极拳更好地运用到康复训练中。因此,本标准规范了太极拳数据采集的术语和定义、太极拳运动康复数据采集和评估技术、设施设备、人员要求、场地与环境标准以及评估注意事项。本标准适用于太极拳运动康复数据采集及太极拳运动康复能力评估,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中国康复医学会陶静吴剑煌金荣疆唐强张彦新黄佳刘志臻吴劲松王芗斌侯美金秦佳维陈焰南刘红
关键词:太极拳康复数据采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