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海燕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子宫
  • 7篇宫内
  • 6篇子宫内膜
  • 6篇内膜
  • 6篇宫内膜
  • 5篇子宫内膜癌
  • 5篇内膜癌
  • 5篇宫内膜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密度
  • 2篇子宫内膜腺癌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密度
  • 2篇腺癌
  • 2篇内膜腺癌
  • 2篇宫内膜腺癌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药效
  • 1篇预后
  • 1篇月经

机构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医学实...

作者

  • 9篇金海燕
  • 6篇何凤仪
  • 5篇江梅珍
  • 4篇欧阳小明
  • 2篇邓卓
  • 1篇路妍妍
  • 1篇罗艳华
  • 1篇练辉
  • 1篇邝少松
  • 1篇田耕
  • 1篇王弋

传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MVD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6年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血管生成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CD105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标记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20例)及子宫内膜腺癌组(26例)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再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进行MVD计数。结果 CD105-MVD值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11.35±2.37)、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22.57±4.92)及子宫内膜腺癌组(27.66±2.31)中逐渐递增,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7.969,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血管形成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过程。
金海燕邓卓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微血管密度CD105
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中诊断的价值,为术中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妇科诊断及手术治疗的1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分段诊断性刮宫诊断方法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接受手术治疗并常规术中行快速冷冻病理切片检查。以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患者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在判断肿瘤分级和肌层浸润方面与其的符合率。结果:182例子宫癌患者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腺癌所占比例分别为10.44%、2.74%、87.36%;术前肿瘤细胞分级确诊为G1级,依据FIGO分期,Ⅰa期、Ⅰb期、Ⅰc期、Ⅱa期、Ⅱb期、Ⅲc期所占比例分别为57.69%、13.19%、10.44%、7.69%、5.49%、5.49%。1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细胞分级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中对组织学分级的诊断准确率不高,但对肌层浸润深度尤其≥1/2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较为准确。在子宫内膜癌术中应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肌层浸润深度评估的常规检查之一,为术中制定手术范围及淋巴结切除提供客观依据。
江梅珍金海燕何凤仪欧阳小明
关键词: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癌
桂枝茯苓汤对子宫内膜癌的药效及其机制初步探讨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汤对HEC-1-B人子宫内膜癌荷瘤裸鼠的疗效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制备HEC-1-B人子宫内膜癌荷瘤裸鼠模型,成模后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去离子水,桂枝茯苓汤组灌胃给予2.4 g/kg桂枝茯苓汤,卡铂注射液组腹腔注射给予20 mg/kg卡铂注射液。结果卡铂注射液组肿瘤体积显著降低和桂枝茯苓汤组肿瘤体积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桂枝茯苓汤可以上调肿瘤组织表达caspase-3,同时下调Bcl-2表达。结论桂枝茯苓汤对子宫内膜癌具有抑制的效果。
何凤仪王弋罗艳华金海燕邝少松
关键词:桂枝茯苓汤子宫内膜癌抗肿瘤裸鼠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价值及副作用.方法 观察我院5年来5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LNG-IUS前及放置后3、6、12个月的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及贫血程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放置后痛经明显减轻,放置前痛经评分为(76±17),放置后3、6、12个月分别为(36±13)、(23±9)、(19±6),与放置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置前月经量评分为(193±59),放置后3、6、12个月分别为(58±23)、(31±17)、(21±13),较放置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置12个月子宫体积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后3、6、12个月内膜厚度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G-IUS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江梅珍何凤仪金海燕欧阳小明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痛经月经量
宫腔镜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辅助分段诊断性刮宫术(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182例,随机分为单纯分段诊刮A组112例,宫腔镜辅助下的分段诊刮B组70例,比较两组术前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判断宫颈受累的可靠性,比较两组腹腔冲洗液阳性率的差别。结果对宫颈受累估计的准确率,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未受累估计的准确率及腹腔冲洗液细胞学的阳性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辅助分段诊刮术能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能较确切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宫颈受累情况,不增加患者腹腔术中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
江梅珍金海燕何凤仪欧阳小明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分段诊刮术宫腔镜
内皮特异性分子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内皮特异性分子1(ESM-1)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妇科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石蜡标本26例为子宫内膜腺癌组,以同期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为癌前病变组,并以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ESM-1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 ESM-1及CD105-MVD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腺癌中ESM-1与MVD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776,P<0.001)。结论 ESM-1的过量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提示ESM-1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的过程。
金海燕邓卓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微血管密度
子宫动脉介入化学治疗对宫颈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介入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将82例宫颈癌Ⅱb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全身静脉滴注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剂量、疗程不变的基础上采用介入技术将卡铂经子宫动脉直接灌注。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8.78%,显著低于观察组的75.61%(P<0.0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切缘残留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两组均有病理组织学转化为Ⅰ级和Ⅱ级的病例,观察组该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远期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3年及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治疗宫颈癌疗效确切,远期生存率及预后较传统化疗方法好。
江梅珍练辉金海燕何凤仪
关键词:介入化疗宫颈癌临床疗效预后
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CXCR4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人正常妊娠(对照组)和自然流产蜕膜组织(自然流产组)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CR4的表达。结果自然流产组CXCR4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CXCR4表达增高,可能通过募集NK细胞引起免疫排斥而导致流产。
路妍妍金海燕田耕
关键词:自然流产蜕膜趋化因子受体4
子宫内膜癌182例临床病例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与非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子宫内膜样癌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7.71±7.09、49.96±9.43岁;在已绝经患者中的比率分别为80.77%和63.46%;非子宫内膜样癌较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分化差,易于发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结论非子宫内膜样癌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比,患者发病年龄偏大;深肌层浸润发生率高;肿瘤组织分化较差,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样腺癌,且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江梅珍金海燕何凤仪欧阳小明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