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
- 作品数:17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21
- 2005年
- 本文认为中国城市发展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先后出现有三种模式 :独立型发展模式、依附型发展模式、互动共生型发展模式。农业社会时期 ,独立型发展模式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而依附型发展模式的形成则是与外力的介入和城市化发展初期大城市优先发展规律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新的世纪 ,要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必须要改变城市的发展思路 ,不仅强调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的分工合作 ,而且更应重视相互之间的互动共生 ,从而实现双赢或多赢。
- 何一民范瑛付春
- 关键词:城市
- 浅析西汉中期盐铁会议中的“刑德”之争
- 2009年
- 西汉时期著名的盐铁会议上,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同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争辩的焦点除在经济政策上的不同外,还体现在治理国家手段上是"德"治还是"刑"治之争。双方政治观点分歧的根源在于贤良文学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代表民间商贾、地方豪强的利益;而桑弘羊以法家思想为依归,代表集权国家的利益。盐铁会议中的"刑德"之争可以说是整个汉代中后期社会政治批判的滥觞,反映出整个社会政治思潮的内在发展理念与趋向的转变。
- 付春汪荣
- 关键词:西汉中期
- 对中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转变的思考被引量:1
- 2009年
-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是影响整个房地产业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住房价格的重要因素。关注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以及资金构成,对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稳定房价,保障民生都有重要的作用。
- 付春
- 试论建国初期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原因被引量:2
- 2004年
- 城市化进程快慢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的 ,经济因素是建国初期决定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建国初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 ,产业结构和体制的深刻变化所导致的就业结构及城乡人口结构的同步变动 ,从而促进了城市化稳定发展。
- 付春
- 关键词:建国初期中国城市化进程经济原因
- 1949-1957年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研究
- 2008年
- 1949-1957年,是新中国城市化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城市化无论城镇数目、人口、规模,还是城市建设和城市体系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城市化表现出鲜明的特点:起步晚、起点低,总体健康正常,政府主导型,城市人口增长以迁移增长为主。然而,从城市化本质以及从长远观点看,各种影响城市化顺利发展的问题的“种子”已经埋下,并在“一五”期间初步显露,因此它也是新中国城市化的奠基与型塑时期。
- 付春
- 关键词: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
- 中国社会主义计划体制下城市票证黑市交易问题
- 2009年
-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城市是一个由票证织成的网络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社会和政治社会。票证是计划经济与短缺经济的产物,由于票证最主要的特性是具有价值及物资的短缺和票证的有限性,使得城市票证黑市交易猖獗,成都市就是典型。
- 付春
- 关键词:城市
- 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进程、原因及特点分析(1949-1957年)
- 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水平起点很低,区域城市化发展不平衡,而且城市化的畸形特征明显。解放以后,随着民族的独立与国家的统一,政治机制开始成为主导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为彻底改变旧中国城市化的不合理状况,新中国政府通过采取...
- 付春
-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政治机制城市经济
- 文献传递
- 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原因研究
- 2010年
- 当代中国经历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风云,这与世界城市化背道而驰的逆城市化现象的引发与持续近半个世纪,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理论、政治、经济原因。
- 付春
- 关键词:知青上山下乡
- 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分析
- 2008年
- 1949—1957年①是新中国城市化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城市化不仅数量成就斐然,而且与国外城市化进程和国际标准模式相比,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城市化也是正常的。然而,从城市化本质以及从长远观点看,各种影响城市化顺利发展的问题的"种子"已经埋下,并在"一五"期间初步显露。
- 付春
- 关键词: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