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瑾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缺损
  • 7篇骨缺损
  • 6篇颌骨
  • 6篇颌骨缺损
  • 6篇下颌
  • 6篇下颌骨
  • 6篇下颌骨缺损
  • 3篇移植术
  • 3篇移植术后
  • 3篇术后
  • 2篇牙种植
  • 2篇种植体
  • 2篇自体
  • 2篇自体骨
  • 2篇骨移植
  • 2篇病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血管化腓骨
  • 1篇血管化腓骨瓣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1篇潘瑾
  • 6篇俞光岩
  • 6篇张益
  • 3篇林野
  • 2篇毛驰
  • 1篇王兴
  • 1篇蔡志刚
  • 1篇彭歆
  • 1篇崔念晖
  • 1篇曾祥辉
  • 1篇赵福运

传媒

  • 4篇中国口腔医学...
  • 3篇现代口腔医学...
  • 2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床软组织条件的评估与准备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对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床软组织进行评估并外科修整。方法 :对11例非血管髂骨移植和12例血管化腓骨瓣移植患者进行植骨床牙槽突软组织评估。其中4/23例II期植入种植体 ,并于植入术后4~6月行腭粘膜移植术。结果 :自体骨移植术后牙槽突软组织均活动游离 ,厚度不一 ,前庭沟和颌舌沟变浅。4例腭粘膜移植术后形成适宜厚度的理想附着龈。结论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床软组织均需行外科修整。腭粘膜移植术是一种理想方法。
潘瑾张益林野俞光岩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
下颌骨缺损血管化腓骨瓣移植术后骨高度变化规律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探讨下颌骨缺损血管化腓骨瓣移植术后腓骨高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32例下颌骨缺损血管化腓骨移植患者均有曲面体层片连续复诊记录 ,用Photoshop软件检测骨高度变化。结果 移植腓骨块与血管蒂不同距离的各位点之间及各解剖部位的腓骨高度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随时间延长 ,腓骨高度逐渐降低 ,术后 12个月时降低 6 6 4 %。结论 腓骨段经 0~ 3处截骨塑形后 ,各骨块改建情况相仿 ,远中骨块血运无受阻迹象。
潘瑾张益毛驰俞光岩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
下颌骨缺损游离髂骨移植骨块的准确就位及坚固固定被引量:18
2001年
目的 探讨游离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过程中骨段的准确就位和坚固内固定方法。方法 按缺损范围 ,将 46例下颌骨缺损分为四种类型。应用术前、术中模板技术 ,同时参照标本及正常颌骨解剖形态 ,将髂骨块截开、分段塑形、就位。根据每类缺损的部位及特点 ,选择不同的坚固内固定方法和螺钉固位数目。结果 术后面形恢复良好 ,总体感染率 2 1.7% ,肿瘤复发率 2 %。术后 3~ 6个月X线片示骨痂形成。传统义齿修复率 13% ,种植义齿修复率 8.7%。结论 游离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应用模板技术可使植骨块准确就位 ;根据缺损的应力分布 ,选择最稳定的坚固内固定方法 ,则最终修复效果满意 ,感染率低。
潘瑾张益俞光岩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
糖尿病口才牙种植修复的回顾性研究
2001年
对糖尿病患者能否产生有效的牙种植体骨结合仍然存在争议。包括糖尿病类型、始发年龄、长期血糖控制水平在内的起指导意义的客观标准尚未确定。另外,很少有文献评价糖尿病患者的种植体生存率。在这篇回顾性分析的文章中,共统计了2个临床中心40位患者的215颗种植体。病例分析和随访记录提供了临床血糖控制和种植体方面的资料。在这项研究中,共有31颗失败,总体成功率为85.6%。失败者中24颗发生于功能性负重后的第一年。功能性负重的平均时间为4.05±2.6年。如按种植体位置来分析,上、下颌成功率分别为85.5%和85.7%。按前后牙区域分析,成功率分别为83.5%和85.6%。生存分析显示功能负重6.5年生的累积成功率为85.7%。基于这些数据,尽管已被控制的糖尿病患者的种植体成功率低于普通人群,但其成功率仍然是令人满意的。失败率的大幅度上升发生于义齿负重后的第一年内。
潘瑾FiorJP
关键词:糖尿病牙种植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修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采用种植义齿修复。方法 :6例髂骨移植患者 ,3例直接植入种植体 ;2例经颌骨骨块上置法植骨后植入种植体 ;1例经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突后植入种植体。2例腓骨移植患者 ,分别经腓骨上置法移植和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突后植入种植体。结果 :8例患者最终都植入种植体 ,其中3例已完成上部义齿修复。结论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 ,常有牙槽突骨量不足 ,需行牙槽突II期重建。
潘瑾林野张益王兴俞光岩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种植体上置法植骨牵引成骨
能校正牙种植体唇腭向位置的具有双重作用手术模板的制作
2001年
如果种植体预定的位置和方向准确植入,那么最终修复的种植体支持式义齿就能获得满意的功能重建和美学效果。上颌前部区域常有骨量不足的问题,所以种植体的准确就位就更具有挑战性,CT和手术模板的应用颇为重要。本文描述一种具有双重作用的模板的制备方法,这种模板既可用于放射学影像的评估,修改后还可用作手术模板。
潘瑾CehrMC
关键词:牙种植体
压电骨刀技术在种植学中的应用:病例报道—一种新的牙槽嵴增宽术
2001年
本文初步报道了应用频率可调式压电骨刀进行牙槽嵴增宽和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新技术,这是以往其它任何手术方法均不能实现的。此技术包括将唇/颊侧骨瓣与腭侧骨瓣分离来增宽牙槽嵴以及在两皮质骨瓣间即刻植入种植体两部分。本文中报道的病例逐步演示了牙槽嵴增宽和种植体植入的全过程,此病例牙槽嵴为Ⅰ-Ⅱ型骨质,整体高均保持2-3mm厚度。为促进愈合,遵循组织工程的原则,在种植体植入后两骨瓣间剩余扩展间隙内填入生物活性玻璃合成骨移植材料和富含血小板的自体血浆混合物,分别作为骨诱导因子和骨引导因子。种植区域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膜覆盖。术后3个月重新暴露,经仔细观察,发现牙槽嵴植骨区已矿化,厚度稳定约5mm,种植体已形成骨结合。
潘瑾VercT
关键词:种植学
应用多孔小牛骨治疗各种骨缺损的有效性:临床观察和文献回顾
2002年
骨再生技术的发展使得骨移植替代材料的需求程度增大,多孔去蛋白小牛骨材料(Porous 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material,PBBM)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的的源性骨移植材料,在钛种植体植入之前或植入同期用于各种骨缺损的植骨治疗。本文描述了PBBM在新鲜拔牙创,解剖性骨缺损和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决定是否在移植骨表面覆盖膜来诱导骨组织再生,PBBM能与新增生的骨组织很好地合并,并相互融合,但即使术后12个月,临床检查还能分辨出原有骨床和再生新骨之间的界限,X线片复查也能区分出移植骨部分,PBBM生物相容性好,移植术后临床效果满意。
潘瑾林野
关键词:骨缺损有效性
三维仿真头模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1例报道被引量:7
2003年
潘瑾张益毛驰彭歆俞光岩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骨移植
下颌骨缺损自体游离髂骨移植后骨吸收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0年
研究下颌骨部分缺损自体游离髂骨移植修复后植骨块的吸收情况。方法 对 2 6例下颌骨部分缺损植骨修复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记术后不同时期的下颌曲面体层片 ,测量并比较植骨块近远中及中点附近骨高度的变化 ;比较保留与摘除髁突后 ,以植骨块重建升支的高度变化。结果 髂骨植入 3个月内已发生吸收改建 ,术后 6个月内吸收较快 ,植骨 1年以后骨块高度基本稳定 ;骨块远中端吸收程度重于近中端 ;对于下颌骨缺损包括升支的病例 ,摘除髁突者比保留髁突者的升支高度明显降低。结论 下颌骨缺损自体游离髂骨移植术后骨块的吸收重建 ,术后 6个月为活跃期 ,6~ 12个月后吸收与重建趋向平稳 ;下颌骨缺损涉及升支区域时 ,应尽量保留髁突再行植骨 ,以避免升支高度的严重降低。
崔念晖张益俞光岩潘瑾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骨吸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