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明
- 作品数:17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4年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病程进展迅速,对常规治疗反应差,患者病死率极高。血浆置换是针对TTP的首选治疗措施,及时给予足量血浆置换治疗后TTP的病死率可降至10%以下,但20%-30%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同时约25%的患者对血浆置换治疗存在依赖性.
- 刘丹汪涯雅李海明郑润辉王春燕黄振倩谭获
- 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利妥昔单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 伊马替尼耐药机制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 目的:伊马替尼靶向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已有十多年历史,其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国内外各界学者的认可和推崇。伊马替尼的耐药机制十分复杂且尚不完全明确,可能涉及多个基因、多个蛋白以及多个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本文利用蛋白质组学技...
- 饶晨刘丹汪涯雅廖东江郑润辉李海明王春燕谭获黄振倩
- 关键词:伊马替尼耐药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串联质谱
- 新发现DKC1错位突变导致先天性角化不良症1例病例报道
- 郑润辉王春燕谭获钟明璐罗晓丹李海明黎庆恩汪雅雅刘丹黄振倩
- 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病程进展迅速,对常规治疗反应极差,患者死亡率极高.TTP的病理学改变为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
- 刘丹汪涯雅李海明郑润辉王春燕黄振倩谭获
- 3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收治的3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男性,多数患者在初诊时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初诊时表现为淋巴结大25例(67.6%);淋巴细胞比例大于50%,白细胞数>10×109/L,绝对值>5×109/L的患者33例(89.2%);患者初诊时肝脾或者脾大9例(24.3%),初诊时乏力11例(29.7%)。对22例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测发现,6例患者出现异常。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备典型的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和临床表现,对临床诊断、分期和治疗非常重要。
- 李海明王春燕于宝丹郑润辉刘丹汪涯雅黄振倩谭获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升血小板胶囊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应用升血小板胶囊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疗法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和泼尼松)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血小板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2.5%,血小板计数(96.6±25.7)×10^9/L,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7.5%,血小板计数(62.6±28.3)×10^9/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而言,升血小板胶囊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联合疗法的实际价值显著。
- 李海明王春燕郑润辉谭获
- 关键词:升血小板胶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 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初发PTCL患者,根据初始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16组)和参照组(1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率62.5%高于参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分别为8.8、28.5个月,参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分别为4.7、6.3个月;实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0%(8/16)、68.8%(11/16),参照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3.3%(2/15)、26.7%(4/15);实验组无进展生存率、1年总生存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乏力、呕吐及心脏毒性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治疗PTCL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且安全性良好,可作为PTCL的一线治疗方案。
- 赖文普郑润辉覃鹏飞王春燕黄振倩刘丹汪雅涯李海明彭思达谭获罗晓丹
- 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化疗
- ^(18)F-FDGPET/CT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其在临床分期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MALT淋巴瘤治疗前^(18)F-FDG PET/CT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 ^(18)F-FDG摄取阳性23例,PET/CT检测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82.1%(23/28)。PET/CT检测胃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37.5%(3/8),而原发于胃外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100.0%(20/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T/CT检测早期(Ⅰ、Ⅱ期)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66.7%(10/15),而晚期(Ⅲ、Ⅳ期)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100.0%(13/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与常规CT分期相比,PET/CT多发现8例患者有原发部位以外的病灶,7例患者上调分期。结论 ^(18)F-FDG PET/CT检测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较高,灵敏度与其原发的部位、分期有关,原发于胃外及进展期MALT淋巴瘤灵敏度高。^(18)F-FDG PET/CT可作为MALT淋巴瘤准确分期的重要工具。
- 李海明王春燕邓怀福郑润辉刘丹汪涯雅黄振倩谭获
- 关键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 沙利度胺在反复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应用一例
- 病史:患者李某,男,30岁,因'确诊淋巴瘤4年'2012-7-26入院;患者2008.8因胸闷伴咳嗽在外院就诊,体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左侧抽胸水,行颈部淋巴结活检:滤泡型淋巴瘤,CD20(+).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滤泡型...
- 郑润辉王春燕谭获黄振倩汪涯雅李海明刘丹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统计2004-2010年于我科住院治疗的1 17例NHL患者,根据乙肝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分为表面抗原阳性及表面抗原阴性两组。分析...
- 刘磊王春燕谭获黄振倩郑润辉李海明刘丹汪涯雅
-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