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白

作品数:9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缓释
  • 3篇分裂症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应激
  • 2篇用药
  • 2篇帕利哌酮缓释...
  • 2篇临床用药
  • 2篇慢性
  • 2篇精神疾病
  • 2篇缓释片
  • 2篇疾病
  • 2篇焦虑
  • 2篇合理用药
  • 1篇单胺
  • 1篇单胺类
  • 1篇单胺类递质
  • 1篇递质
  • 1篇动物

机构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市精神卫...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六...
  • 2篇北京回龙观医...
  • 2篇苏州广济医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武汉市精神卫...

作者

  • 9篇李晓白
  • 3篇江开达
  • 2篇刘力
  • 2篇梅其一
  • 2篇焦志安
  • 2篇许秀峰
  • 2篇司天梅
  • 1篇刘盈
  • 1篇施剑飞
  • 1篇于欣
  • 1篇郭晓云
  • 1篇金魁和
  • 1篇王高华
  • 1篇舒良
  • 1篇韩继阳
  • 1篇关念红
  • 1篇孙静
  • 1篇贾福军
  • 1篇崔东红
  • 1篇张克让

传媒

  • 4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NGF、NT-3表达的影响及应激停止后的变化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GF、NT-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应激停止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慢性强迫游泳和孤养制作动物模型。运用Open-field法观察大鼠行为学的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DG区、CA3区NGF、NT-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大鼠海马CA3、DG区NGF、NT-3的平均灰度值显著增加[灰度值分别为(187.25±0.87),(169.67±0.94),(183.49±0.21),(157.33±0.39),P〈0.05和P〈0.01],实验组2平均灰度值与对照组2相比同样增加[灰度值分别为(186.31±0.68),(170.30±1.22),(187.79±1.01),(162.79±0.98),P〈0.05]。结论慢性应激使大鼠海马NGF、NT-3表达降低,应激30d后,其表达仍低于对照组。
毕波刘力金魁和朱宇章韩继阳刘盈李晓白王哲
关键词:慢性应激海马NGFNT-3强迫游泳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慢性轻度应激抑郁症大鼠糖水摄人量及脑单胺类递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鱼油中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慢性轻度应激(CMS)抑郁症大鼠模型糖水摄入量及脑单胺类递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神经生化机制。方法雄性 Sprague-Dawley 大鼠41只,随机分为 CMS 组(32只)和正常组(9只),CMS 组共 CMS 刺激8周,自实验第4周末起,随机分为ω-3 PUFA 组(8只)、阳性对照组(氯米帕明组,8只)和2个阴性对照组[橄榄油组(8只)和生理盐水组(8只)]。实验每周进行1次糖水消耗量的测定,实验第8周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海马及前额叶皮质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的水平。结果 (1)实验第8周末,ω-3 PUFA 组糖水摄入量[(10.25±1.55)g]均高于橄榄油组[(5.98±1.83)g]及生理盐水组[(4.65±1.17)g],P=0.010和 P=0.008;与氯米帕明组[(13.27±1.27)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ω-3 PUFA 组海马5-HT[(0.11±0.03)μg/g]、5-羟吲哚乙酸(5-HIAA)[(0.14±0.04)μg/g]及 NE 水平[(0.47±0.14)μg/g]均分别明显低于橄榄油组[(0.24±0.04)μg/g]、[(0.25±0.02)μg/g]、[(0.88±0.09)μg/g]及生理盐水组[(0.30±0.10)μg/g]、[(0.35±0.02)μg/g]、[(1.02±0.05)μg/g],DA 水平[(0.09±0.06)μg/g]高于橄榄油组[(0.02±0.00)μ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3)与橄榄油组相比,ω-3 PUFA 组前额叶5-HT 水平[(0.08±0.01)μg/g]降低、DA 水平[(0.04±0.00)μg/g]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前额叶和海马所有单胺类递质的水平与氯米帕明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ω-3 PUFA 能够明显缓解慢性轻度应激大鼠糖水摄入量的降低,多种单胺类递质可能参与了该现象的作用机制。
郭晓云崔东红顾靖俞瑾江开达李晓白刘琼吴根诚
关键词:抑郁症行为症状生物胺神经递质类
帕利哌酮缓释片临床用药指导意见(第二版)被引量:13
2016年
帕利哌酮缓释片(paliperidone extended release,帕利哌酮ER)是2009年在中国上市的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2011年发表的《帕利哌酮缓释片临床用药指导意见》帮助了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合理使用帕利哌酮ER。近年来,随着帕利哌酮ER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和系统研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基于我国人群的研究数据,为其在我国及全球的规范使用提供了重要素材。为了进一步优化帕利哌酮ER的临床应用,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在综合最新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帕利哌酮缓释片临床用药指导意见》进行更新和完善。
司天梅黄继忠李晓白江开达杨甫德郝伟王高华梅其一刘铁榜李涛王学义许秀峰谭庆荣施剑飞焦志安李毅于欣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帕利哌酮缓释片临床用药合理用药
帕利哌酮缓释片临床用药指导意见被引量:44
2011年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其病程迁延,易慢性化,多数患者会出现精神残疾。目前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控制症状,还要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文中综述了帕利哌酮缓释片的药理特点,并就其临床使用提出指导意见。帕利哌酮缓释片是一种新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其有效成分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的活性代谢产物,同时OROS控释技术可以带来平稳的血药浓度。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迅速,能够全面有效控制症状,安全性良好,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舒良蔡焯基吉中孚江开达司天梅张鸿燕梅其一贾福军陆峥许秀峰孙静邓红关念红李晓白焦志安张克让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帕利哌酮缓释片临床用药合理用药
心理治疗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2014年
心理治疗是一个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通过与来访者建立一种职业性的关系,进而帮助来访者解决情绪上的困扰、纠正其错误认知、改变不良行为、促进其人格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尽管心理治疗已经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史,但是,从实证的角度证明心理治疗对精神疾病的有效性还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近年来,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以及人际关系疗法能够有效地治疗轻、中度抑郁症,而且,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比这两种治疗方法中任何单一治疗都更有效,疗效也更持久。即便是针对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理教育或者认知一行为治疗也能增加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从而减少患者住院的频度。
李晓白王艳
关键词:心理治疗神经影像学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
文拉法辛缓释剂和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缓释剂和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3例符合CCMD-3R的惊恐障碍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38例,初始剂量75 mg·d^(-1))和帕罗西汀(35例,初始剂量10 mg·d^(-1))。采用惊恐症状评定量表(PA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wk 2、4、8末各评定1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间在治疗后wk 2、4末PASS、HAMA、CG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在wk 8末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文拉法辛组PASS、HAMA、CGI评分在治疗后wk 2末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在wk 4、8末有进一步改善(P<0.01);帕罗西汀组PASS、HAMA、CGI评分在治疗后wk 4、8末与治疗前相比均降分明显(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文拉法辛是一种快速有效且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惊恐障碍的药物。
刘力李晓白秦晓霞毕红希
关键词:惊恐病文拉法辛帕罗西汀
焦虑障碍的动物模型
2013年
焦虑障碍是一类广泛影响人类心身健康的精神疾病,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由于对人类的大脑研究存在局限,焦虑的动物模型为揭示焦虑障碍的病因学及治疗学机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首先论述精神疾病动物模型的基本概念、信效度,然后简要介绍几个主要的焦虑动物模型的原理、构成以及利用该动物模型在神经生化学、神经解剖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未来焦虑障碍模型的发展思路。
李晓白
关键词:疾病动物模型焦虑障碍精神疾病神经解剖学心身健康
米氮平临床痊愈率高的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11年
米氮平药效动力学的核心作用是对突触前α2受体的拮抗,这个作用产生了2个结果:(1)因为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传导接受突触前α2受体的控制,阻断突触前α2受体能够降低由于该受体的兴奋而导致的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加突触间隙NE的浓度;(2)因为5-羟色胺(5-HT)能神经传导系统与NE能神经传导系统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米氮平既可以通过直接抑制5-HT神经元末梢的α2受体(该受体被称之为异质受体)来增加5-HT的释放,也可以通过提高的NE含量来刺激5-HT神经元胞体上的α2异质受体,从而进一步增加5-HT的释放.其结果,米氮平同时增加了NE和5-HT这2种神经递质的释放,这一机制,被认为是米氮平具有较高临床疗效的原因,因此,米氮平被称之为NE能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即NaSSA.
李晓白
关键词:米氮平痊愈率5-HT能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神经元胞体
精神疾病遗传动物模型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2012年
精神障碍是一类高度遗传的多基因复杂性疾病,其中精神分裂症、孤独症以及双向障碍等疾病的遗传率可达80%,抑郁症以及神经性厌食等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率,约为40%~60%。大多数精神疾病的产生系多个致病基因变异所致,通常人们认为,很多常见变异(commonvariants)对诱发疾病只产生一些微小的效果,这些单个基因本身并不足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但是,当这些基因的效果共同叠加在一起时,就会超过机体所能承受的闯值而导致发病。
李晓白
关键词:精神疾病复杂性疾病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厌食多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