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火生
- 作品数:20 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惠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与防范被引量:2
- 2003年
-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据调查,医疗纠纷已成为继下岗、产品质量投诉后的第三大热点田。正确认识医疗纠纷的特点,分析其根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妥善的处理决策,是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 何建秀廖火生杨小敏黄琳辉
-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院管理者下岗投诉产品质量
-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其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①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及婴幼儿期智能发育的影响。②方法对46例不同程度黄疸的足月新生儿,在生后2-5天、12-14天、26-28天进行神经行为评分(NBNA),12-18个月时用《贝莱智力发育量表》测定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采用同期出生的38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③结果高胆组NBN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主要表现为行为能力及肌张力异常;当血清胆红素≥204mmol/L时,胆红素水平与NBN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高胆组MDI、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④结论不同程度高胆红素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及婴幼儿期智能发育有一定影响。
- 廖火生严文康郭秀东赵萍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神经行为智力发育
- 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发育的研究被引量:50
- 2002年
- 为评价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智力发育的效果 ,以62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常规育儿组32例 ,另设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24月~30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治疗。所有病例均于生后每隔3月~6月进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干预组1岁、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 (MDI)、运动发育指数 (PDI)比常规育儿组高 (P<0.01) ,可达正常对照组水平 (P>0.05) ;干预组康复率为93 %,而常规育儿组仅为72 %,提示早期干预可促进HIE患儿智力发育 ,有效地防治HIE所致的后遗症。
- 赵萍周春梅廖火生张秀琴张伟忠李清媛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HIE
- 家庭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家庭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140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65例,未干预组75例。干预组:自早产儿出院后除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中接受视、听、触觉刺激及水疗、按摩、体操和主动运动训练,出现运动异常者做相应康复训练,共2年。未干预组:只接受与干预组相同的常规育儿指导。结果:3、6、12月龄时干预组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显著高于未干预组(P<0.01);1岁时脑瘫发生率干预组为1.5%(1/65),未干预组为5.3%(4/75),干预组早产儿脑瘫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P<0.01);2岁时Gesell智能检查,五大能区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家庭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
- 廖火生赵萍郭秀东严文康曾雪飞
- 关键词:早产早期干预脑性瘫痪
- 青蒿琥酯与 Quinimax 治疗脑型疟疾的比较
- 1996年
- Quinimax 是法国 LABAZ 中心药厂研制的复方奎尼丁制剂,在80年代中期引进入赤道几内亚,成为继氯喹之后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青蒿琥酯则在90年代初由中国医疗队在当地较大规模应用于临床。1992~1994年两年在中-赤联合医院儿科收治脑型疟疾53例,用上述两药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 张坤尧廖火生
- 关键词:疟疾脑型疟疾药物疗法青蒿琥酯QUINIMAX
- 感染性心内膜炎154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7~2011年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1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及特征、有无基础疾病、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培养结果。结果基础疾病以风湿性瓣膜病最为常见;感染来源主要为社区获得性感染;IE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心脏杂音最常见,其次为心衰、发热、败血症,其他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少见;血培养结果显示,IE患者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属,其次是葡萄球菌属;其他病原微生物少见。结论IE的临床特点较以往发生了明显变化,本研究为临床医生了解本地区的IE临床特点提供了数据支持。
- 卢芬胡湘明李晓明廖火生喻志宏魏文婷黄德仪翁小萍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8
- 2020年
-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药敏结果,为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科(广东省人民医院二区)2015年1月—2018年12月473例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对象,对其血培养结果进行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47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阳性97例,阳性率20.8%。共分离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2株占90.20%,革兰阴性菌4株占3.92%,真菌6株占5.88%。链球菌属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敏感率分别81.43%、87.30%,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为79.37%,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对氯霉素耐药率低。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苯唑西林耐药率50%,克林霉素、红霉素次之,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均<10.0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株占66.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4株占50%,肠球菌属对青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16.67%,对喹诺酮类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均未见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真菌均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结合药敏分析结果,在经验性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时,选用青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存在较大风险,尤其对于急性重症感染合并耐药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万古霉素是理想的选择。
- 黄德仪林蔡弟蒯魏卢芬李晓明廖火生魏文婷喻志宏胡湘明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血培养耐药性
- 婴幼儿流行性腹泻病原学检测
- 1995年
- 婴幼儿流行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秋冬季节发病数最高。也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综合症,凡由肠道感染者均可发病,但感染因素不同,最常见的为轮状病毒。自1973年以来,世界各地陆续报告,证实轮状病毒能在腹泻患儿粪便中被发现。我们对206例患儿在发病早期进行了粪便检测,报告结果如下:
- 廖火生徐淑兰
- 关键词:婴幼儿流行性腹泻病原学粪便检测A群轮状病毒
- 全文增补中
- 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伦理思考及对策
-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医伦素质培育的目标与内容应该扩展为主体,全面养成医伦理论素质、医伦情感素质、价值优选素质与医伦智慧素质.医伦素质培育的过程与实践应该统一于他律与自律的相互作用,以他律为手段,以...
- 何建秀廖火生杨小敏黄琳辉
- 关键词:医疗纠纷处理医德建设医患关系
- 文献传递
- 低清蛋白血症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低清蛋白血症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确诊为COPD的老年患者(>60岁)59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清清蛋白水平分为A组(低清蛋白组,27例)和B组(正常清蛋白组,32例),比较两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A组患者呼吸衰竭(55.6%)、心力衰竭(48.1%)、电解质紊乱(62.9%)及酸碱失衡(36.3%)的发生率与B组(分别为:21.9%、12.5%、25.0%及9.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14.8%)与B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清蛋白血症可影响COPD急性加重期的预后,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增高,提示清蛋白降低程度与病情及预后相关。
- 于荣秀张红璇廖火生
-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低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