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波

作品数:230 被引量:681H指数:13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7篇期刊文章
  • 36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4篇医药卫生
  • 17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2篇成像
  • 32篇磁共振
  • 30篇细胞
  • 26篇磁共振成像
  • 20篇血管
  • 16篇影像
  • 15篇缺血
  • 15篇教学
  • 13篇脑缺血
  • 13篇骨质
  • 11篇动脉
  • 11篇医学影像
  • 11篇影像学
  • 11篇骨质疏松
  • 10篇动物
  • 10篇病理
  • 9篇树鼩
  • 7篇医学影像学
  • 7篇影像学表现
  • 6篇骨质疏松症

机构

  • 155篇昆明医科大学
  • 36篇昆明医学院第...
  • 26篇昆明医学院
  • 9篇云南省第一人...
  • 4篇西双版纳州人...
  • 3篇北京积水潭医...
  • 3篇中南大学
  • 3篇昆明市儿童医...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云南省天然药...
  • 1篇大理学院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文山州人民医...
  • 1篇云南省妇幼保...
  • 1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玉溪市人民医...

作者

  • 212篇何波
  • 62篇沈志强
  • 55篇陈鹏
  • 39篇韩丹
  • 38篇赵卫
  • 36篇杨仁华
  • 26篇张振光
  • 25篇张小超
  • 17篇李璠
  • 15篇谢晓洁
  • 14篇张莉
  • 14篇黄益龙
  • 10篇胡娟
  • 10篇李树清
  • 10篇吴莉
  • 9篇江杰
  • 9篇蒋元明
  • 9篇周家龙
  • 9篇严俊
  • 8篇莫茵

传媒

  • 28篇临床放射学杂...
  • 13篇中华放射学杂...
  • 1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0篇昆明医学院学...
  • 10篇中国继续医学...
  • 9篇放射学实践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药药理与临...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成药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14篇2022
  • 20篇2021
  • 24篇2020
  • 17篇2019
  • 11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14篇2013
  • 16篇2012
  • 15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2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矶松素对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相互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矶松素在体内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 Born 方法测定非激活或激活态中性粒细胞对洗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玫瑰花结实验及 Born 方法分别探讨矶松素对中性粒细胞与...
沈志强陈鹏何波雷伟亚张小超闫鸿丽
关键词: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聚集
文献传递
一种实验动物固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动物固定装置,涉及动物实验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收集底座,收集底座的外转动连接有U形杆,U形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收集底座的外部开设有第一固定槽,U形杆的外部对称安装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外...
陈冉孙岩何波谬敏马童
树鼩局灶性脑缺血MRI及病理动态改变特点
<正>目的:建立树鼩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探讨其MRI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方法:30只树鼩,使用脑血栓形成装置诱导树鼩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树鼩随机分为4 h、8 h、12 h、24 h、48 h、72 h 6组,每组5只,全...
何波李树清
文献传递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以案例为导向(case-based learning,CBL)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在医学影像技能见习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10月—2021年6月,将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2018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习的12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地分为两组,试验组65名,对照组61名。试验组使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和CBL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在线下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PPT教学课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从理论考核成绩、病例分析成绩、综合成绩等三个方面对两组进行了比较。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课堂教学满意程度开展了调查。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病例分析成绩、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调查结果表明: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和CBL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一定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满意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结论 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网络教学平台与CBL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加自主地学习,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和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力,并且还能够提高教学总体质量和满意度。
凌冰冰张振光莫茵何波胡娟曾一真李亚敏赵卫
关键词:CBL网络教学平台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
X线透视引导穿刺大鼠腰椎间盘建立椎间盘源性腰痛模型的实验研究
2022年
目的 探讨X线透视引导下穿刺大鼠腰椎间盘建立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DLBP组(X线透视引导下穿刺L4~5和L5~6,n=24)、假手术组(穿刺同层面椎旁肌,n=15)、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n=21);根据建模时间,再将每组大鼠平均分为30 d组、90 d组、180 d组。分别在建模后1、7、14、30、90、180 d进行行为学实验,评估大鼠步态功能、痛温觉阈值、轴性腰痛的改变;建模后30、90、180 d进行腰椎MR矢状位T2加权成像扫描,扫描完成后处死大鼠截取L4~5和L5~6椎间盘,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 DLBP组建模后大鼠步态障碍评分呈先增高后恢复再增高改变,至90、180 d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行为学表现为痛温觉阈值显著减低(均P<0.01)、轴性腰痛诱发的弯腰时间增加及挣扎时间减少(均P<0.05)。腰椎MR矢状位T2加权成像显示,建模后30、90、180 d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腰椎间盘T2信号均无降低,而DLBP组腰椎间盘T2信号均降低,Pfirrmann分级以Ⅲ~Ⅳ级为主,呈中-重度退变。组织学结果显示,DLBP组大鼠椎间盘退变Masuda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P<0.05)。结论 X线透视引导下腰椎间盘穿刺技术便捷、高效、微创,成功建立了DLBP大鼠模型。
罗保发杨铠文黄益龙朱红丽高超杞天付马寄耀何波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X线透视引导行为学
骨科脊柱手术模拟系统的建立与运用
何飞席平赵学凌何利平韩丹何波殷亮
该项目主要技术内容:(1)针对利用螺旋CT后处理系统进行脊柱外科手术计划时,交互性和针对性不足的缺陷,建立基于微型计算机环境的可视化脊柱虚拟手术系统;(2)应用脊柱虚拟手术系统进行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固定术前设计,建立植钉...
关键词:
老鹳草素对破骨细胞体外骨吸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老鹳草素(geraniin,Ge)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OC)的形成及其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由1日龄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OC,和象牙骨片共同培养,或直接接种于培养板中,分别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和甲苯胺蓝染色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Ge对体外培养OC形成及OC性骨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 Ge呈浓度依赖性减少体外培养的TRAP染色阳性多核细胞即成熟破骨细胞(mature osteoclast,mOC)数目;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e各浓度组均使OC性骨吸收陷窝个数和面积减少、灰度变浅.结论 Ge减少体外培养OC的形成并抑制体外培养OC的骨吸收功能.
张小超何波陈鹏陆义芹董泽军刘吉开沈志强
关键词:骨质疏松破骨细胞骨吸收
如何提高影像专业教学实习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被引量:4
2008年
生产实习是影像专业医师的关键塑形期.必须以培养医学生道德素质为前提,技能素质为核心,创新素质为灵魂,人文素质为根本,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影像专业人才.
张丽芳赵卫后嘉麟何波
关键词:影像学教学实习
颞骨HR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锤、砧骨破坏评估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比较颞骨高分辨率CT(HRCT)轴位图像与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OM)锤、砧骨破坏部位的显示。资料与方法对63例(66耳)COM患者进行颞骨HRCT扫描,分析锤、砧骨7个部位(锤骨柄、头、颈、外侧突及砧骨长脚、短脚、体)轴位、MPR图像,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分别将上述观察方法与手术标本及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在对锤、砧骨7个部位的显示中,轴位图像不能对其准确显示(P=0.000<0.001),对锤骨柄、头、颈、外侧突及砧骨长脚、短脚、体消失的显示率分别为86.96%、83.33%、60%、17.86%、74.19%、87.50%、70%,破坏的显示率分别为71.43%、84.62%、60%、0%、50%、63.16%、41.67%;MPR图像能清晰、直观地显示锤、砧骨破坏、消失情况(P>0.05),对锤骨柄、头、颈、外侧突及砧骨长脚、短脚、体破坏的显示率分别为85.71%、96.15%、100%、100%、87.5%、100%、100%,消失的显示率均为100%。MPR图像较轴位图像更能反映锤、砧骨各部位破坏情况(P均<0.05)。结论 MPR图像能较准确对锤、砧骨进行评估。
吴莉贾科峰雷静何波柴华徐艺铭韩丹
关键词:高分辨率CT多平面重组中耳炎
肾上腺假性囊肿一例
2008年
王春红宋光义韩丹何波
关键词:肾上腺假性囊肿系统疾病阳性体征叩击痛肾囊肿肾区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