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兰 作品数:12 被引量:105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东省药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 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正交试验法对生龙活虎口服液制备工艺的优选 1996年 本文用L9 (34 )正交设计试验对生龙活虎口服液15味药材,根据其性质的不同进行优选制备工艺.实验分为醇提和水提两部分,前者选择80%乙醇迴流提取2次;后者选择(2小时,1.5小时)提取2次,醇沉60%;样品经进一步处理,醇提部分以测总黄酮、水提部分以称重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醇提含总黄酮为75%;水提得率为17.86%,这一结论:为今后实际生产提供最优的生产工艺,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收率. 黄湘兰 林军 陈宁关键词: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对女贞子提取工艺的优选 被引量:15 2000年 以齐墩果酸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对中药女贞子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实验选择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次数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70%,乙醇为药材量的15倍,提取时间3小时及提取2次,所得齐墩果酸的含量最高。 黄湘兰 彭拓华关键词:正交试验 齐墩果酸 女贞子 尼美舒利片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建立尼美舒利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 以pH8.80±0.05为溶出介质,采用浆法进行溶出度测定,转速为60 r/ min,温度为(37±0.5)℃,进行累积溶出百分率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92 nm的波长处测定。结果 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为:C=22.2239A-0.1124 r=0.9999。结论 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适用于该制剂的溶出度质量控制。 黄湘兰 林军关键词:尼美舒利片 溶出度 分光光度法 罗布麻叶化学成分测定 被引量:47 1998年 对罗布麻叶水浸膏中总黄酮、槲皮素、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及薄层层析分析。 黄湘兰 曾凡关键词:罗布麻叶 总黄酮 槲皮素 薄层层析 中药 北虎丹冲剂中北芪虎杖丹参的薄层色谱鉴别 1998年 陈小玲 黄湘兰关键词:虎杖 丹参 薄层色谱 中药鉴别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991年 实验证明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水解,主要是H^+的催化影响。最稳定pH为9.3~10.5。同时对其冻干制剂用经典恒温法、低温恒温恒湿法、室温留样观察及光照试验等考察产品质量,证实该品室温放置是稳定的。并可与葡萄糖、氯化钠等输液配伍,但不能与含钙制剂配伍使用。 林军 池宏林 罗碧玫 黄湘兰 陈宁 翁丹华关键词:阿糖腺苷 稳定性 依托贝特缓释胶囊释放度测定的研究 1997年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依托贝特缓释胶囊及西德Lipe-Merz—Retard胶囊的释放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其两者间释放T_(50)分别为4.71和4.48,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本测定方法快速、简便,适宜生产中控制药品质量,从而进一步指导生产. 黄湘兰 林军 陈宁 黄华龙关键词:缓释胶囊 释放度 洋金花有效成分的微波提取最佳工艺考察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优选洋金花有效成分的微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溶剂用量、浸泡时间、萃取温度等参数对提取洋金花干膏、总生物碱、东莨菪碱效果的影响;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洋金花总生物碱、东莨菪碱的含量,用质量法测定干浸膏得率。【结果】洋金花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用药材10倍量的体积分数为75%乙醇浸泡2.0 h,在功率为730 W,温度为65℃的微波条件下连续辐射25 min。【结论】与浸渍法相比,微波提取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省溶剂方面占有优势。 彭拓华 赵子凤 张少俊 黄湘兰 曾凡关键词:微波提取 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人参总皂苷工艺条件优选 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考察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人参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考察药液浓度、药液pH值、洗脱流速、吸附流速等参数对人参总皂苷得率、人参总皂苷纯度效果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人参总皂苷含量、用重量法计算人参总皂苷得率。结果:大孔树脂富集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在药液浓度12.38mg/m l、药液pH值7.0,洗脱流速1.5 m l/m in,吸附流速2.0 m l/m in条件下,用5%乙醇洗脱人参总皂苷。结论: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乙醇洗脱物中人参总皂苷纯度达85%以上,人参总皂苷得率达65%以上,为大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彭拓华 陈洁炜 黄湘兰 张少俊 钟红兰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 人参总皂苷 均匀设计 富集纯化 人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稳定性试验 被引量:5 1998年 用E花环增加率检测人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的免疫活性作为考察产品稳定性的指标,为评价其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林军 黄湘兰 陈宁 童兢业 严宜明关键词:人胎盘 免疫调节因子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