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晓燕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带血管
  • 6篇带血管蒂
  • 6篇血管蒂
  • 5篇月骨
  • 5篇月骨无菌性坏...
  • 5篇头状骨
  • 5篇无菌
  • 5篇无菌性
  • 5篇无菌性坏死
  • 5篇坏死
  • 5篇骨无菌性坏死
  • 4篇生物力学
  • 4篇腕月骨
  • 4篇腕月骨无菌性...
  • 3篇晚期
  • 3篇骨瓣
  • 2篇移位术
  • 2篇外翻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机构

  • 13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13篇贾晓燕
  • 11篇路来金
  • 7篇宫旭
  • 6篇刘彬
  • 3篇刘志刚
  • 3篇杨子光
  • 3篇潘月海
  • 3篇张亚楠
  • 2篇邵江波
  • 2篇刘鉴峰
  • 1篇崔建礼
  • 1篇宣昭鹏
  • 1篇余欣
  • 1篇李秀存
  • 1篇刘鉴锋
  • 1篇刘红霞

传媒

  • 3篇东北地区第二...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42、带血管蒂头状骨骨瓣治疗晚期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路来金宫旭贾晓燕杨子光
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明确头状骨移位术后腕关节负荷传导方式及对各关节面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6侧上肢标本通过克氏针固定前臂于中立位,调整加载支架,富士压敏薄膜通过腕关节背侧切口置入,使腕关节分别处于中立、掌屈30°、背伸30&...
贾晓燕宫旭路来金刘彬
收肌与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外翻畸形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足母)收肌与(足母)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足母)收肌与(足母)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治疗并获随访的28例(40足)(足母)外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6足),女25例(34足);年龄20~71岁,平均51.7岁。单足16例,双足12例。病程1~30年,平均8.9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足母)囊炎表现;22足有明显前足横弓塌陷并足底胼胝,8足合并锤状趾畸形。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为(59.07±8.49)分。术前X线片示(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33.68±8.10)°,跖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15.60±4.07)°。根据Mann(足母)外翻分类标准,轻度9足,中度23足,重度8足。结果术后1例(1足)切口感染,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3足)出现(足母)趾麻木。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8年。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评分量表评定疗效:获优24足,良9足,可4足,差3足;优良率为82.5%。末次随访时,HVA为(15.10±5.28)°,IMA为(9.05±2.42)°,AOFAS评分为(86.03±7.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伴前足横弓塌陷者横弓均有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胼胝消失(14足)或变小(8足)。2例(3足)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2个月时外翻复发,无内翻发生。结论(足母)收肌与(足母)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足母)外翻畸形,能减小HVA及IMA,复位脱位籽骨,重建前足横弓,有效恢复前足生理解剖结构及功能。
闫行超刘鉴峰刘彬刘志刚潘月海贾晓燕张亚楠邵江波
关键词:(足母)外翻
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治疗进展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是由于缺血导致的骨坏死,它的病因仍然不清楚,Lichtman把月骨无菌性坏死分为4期,目前治疗方法虽多达20余种,但尚无任何一种方法能一定用于所有的病例,也无任何一种方法能使已发生碎裂的月骨恢复原有的形状...
贾晓燕宫旭路来金刘彬
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术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对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术后患者进行随访,以期为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手术提供更准确的实验依据和临床依据。方法 对12个患者进行随访,系统询问和检查患者腕关节。用一种临床评建表对患者腕关节握力、活动范围及主观方面进...
路来金宫旭贾晓燕刘彬
改良Mcbride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Mcbride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改良Mcbride术治疗的拇外翻32例(52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6年,平均3.1年;男2例4足,女30例48足,手术年龄在21~59岁,平均41.6岁。结果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优29足(55.8%),良17足(32.7%),优良率为88.5%;拇外翻角(HVA)较术前平均纠正了13.68°,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较术前平均纠正了3.24°。结论此术式能有效地减小增大的拇外翻角,同时也缩小第1、2跖骨间角,复位相对脱位的籽骨,有效地去除或减缓拇囊炎症状。此方法创伤小,恢复快,能较好的解除患者的疼痛,改善足部外形,对于轻、中度拇外翻患者来说可优先考虑软组织修复手术进行矫治。
闫行超刘志刚潘月海贾晓燕刘鉴锋张亚楠邵江波刘彬
关键词:拇外翻拇收肌
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术后桡腕关节面应力分布的研究
宫旭路来金贾晓燕
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发病特点及复发的相关因素,降低其复发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10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发病特点、手术方法及远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0例中切口甲级愈合101例,乙级愈合9例。2例出现手指麻木症状,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缘坏死。术后均行病理检查,诊断为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76例,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34例。腱鞘巨细胞瘤好发部位以手指掌侧最为多见,常见于21~55岁的青壮年女性患者。其中61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时间31个月,复发11例,术后复发率为18.03%。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复发与其生物学特性、瘤体未能彻底切除、卫星灶的残留、包膜是否完整等因素有关,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是术前准确定位、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清扫周围卫星灶。
李秀存崔建礼贾晓燕刘红霞余欣路来金
关键词:巨细胞瘤复发腱鞘
带血管蒂头状骨骨瓣治疗晚期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术后,所重建的腕关节远期是否会发生退化性关节炎及其机制。方法:对应用头状骨移位术的临床病例随访;应用富士压敏薄膜测量离体标本头状骨移位术后桡腕关节及腕中关节面的应力;.应用3D有限元分析的方法...
路来金宫旭贾晓燕杨子光
文献传递
鹿茸多肽-壳聚糖-蜂蜜混悬剂对猪皮肤褥疮的促愈合作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中成药制剂鹿茸多肽-壳聚糖-蜂蜜混悬剂对褥疮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猪压疮为褥疮模型。以蜂蜜为溶剂性载体,将鹿茸多肽和壳聚糖以不同比例混悬于蜂蜜中,制成混悬剂,敷于创面,每天1次,连续7 d,以后隔日换药一次。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面积。观察创面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鹿茸多肽-壳聚糖-蜂蜜混悬剂中鹿茸多肽与壳聚糖4∶1组创面渗出少,肉芽组织生长快,结痂脱落早而完全。病理结果显示鹿茸多肽与壳聚糖4∶1组无坏死组织,上皮化明显,炎症细胞少,无水肿,新生血管数多。[结论]鹿茸多肽-壳聚糖-蜂蜜混悬剂在褥疮的修复过程中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贾晓燕路来金宣昭鹏
关键词:鹿茸多肽壳聚糖蜂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