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苏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基因缺失
  • 4篇杆菌
  • 3篇基因缺失株
  • 3篇大肠杆菌
  • 2篇致病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生物学特性研...
  • 2篇尿路感染
  • 2篇尿路致病性大...
  • 2篇路感
  • 2篇基因
  • 2篇基因敲除
  • 2篇肠杆菌
  • 1篇生物检验
  • 1篇生物学
  • 1篇培养基
  • 1篇奇异变形杆菌
  • 1篇奇异变形菌
  • 1篇微生物检验
  • 1篇膜炎

机构

  • 5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罗苏
  • 4篇彭亮
  • 3篇吴晓蔓
  • 1篇杨正慧
  • 1篇曹虹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奇异变形杆菌单个菌落培养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奇异变形杆菌单个菌落培养方法,为菌落计数及其它相关实验打下基础。方法分别用含不同硼酸浓度LB培养基、不同琼脂浓度LB培养基、LSW培养基、ss培养基以及普通LB培养基倾注法对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培养并计算菌落数。结果 1.5%琼脂LB培养基、ss培养基、0.4%硼酸LB培养基、LSW和倾注法所得的菌落数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硼酸LB培养基、0.2%硼酸LB培养基、2.5%琼脂LB培养基和3.5%琼脂LB培养基所得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5%琼脂LB培养基、ss培养基、0.4%硼酸LB培养基、LSW和倾注法所得的菌落数低于0.1%硼酸LB培养基、0.2%硼酸LB培养基、2.5%琼脂LB培养基和3.5%琼脂LB培养基所得菌落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培养时间、菌落大小及菌落数量,选取含0.1%硼酸LB培养基培养24 h为奇异变形杆菌单个菌落计数方法最佳培养方法 。
潘嘉韵彭亮罗苏吴晓蔓
关键词:奇异变形杆菌培养基
奇异变形菌ppk1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构建奇异变形菌(PMI)聚磷酸盐激酶1(polyphosphate kinase 1,PPK1)基因缺失株,为研究ppk1基因在PMI致尿路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融合PCR将目的基因上游及下游同源臂连接成一个片段,并克隆入自杀质粒pCVD442,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SM10λpir中,再与PMI受体菌进行接合试验,通过氨苄西林、蔗糖筛选得到ppk1基因缺失株(△pk1),进行PCR和DNA测序鉴定;体外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在低营养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结果利用融合PCR将目的基因上、下游片段连接成一个重组片段,并连接至pCVD442自杀质粒;重组自杀质粒进入PMI后出现了同源重组事件,同源片段发生替换,ppk1基因被敲除,通过PCR及测序分析证实基因组目的基因已缺失;经体外测定MOPS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发现敲除株与野生株相比,在低营养环境中生存能力明显降低。结论自杀质粒同源重组方法可用于PMI基因敲除株的构建,是研究PMI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ppk1基因与PMI在低营养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有关。
彭亮潘嘉韵罗苏吴晓蔓
关键词:奇异变形菌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ppk1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构建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CFT073的聚磷酸盐激酶1(polyphosphate kinase,PPK1)基因敲除株,并初步探索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以CFT073株为研究对象,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CFT073的即ppk1基因,构建敲除株△pk1;通过细胞实验即以人膀胱癌上皮细胞5637为体外模型对CFT073野生型菌株、敲除菌株的黏附及侵袭能力进行比较;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分析CFT073ppk1基因敲除对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CFT073ppk1基因敲除株;敲除ppk1后,细菌对膀胱癌上皮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较野生株都明显减弱;△pk1在各时间点570mm处结晶紫吸光度值均较野生株的低。结论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可成功敲除CFT073的ppk1基因,ppk1在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侵袭尿路上皮及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罗苏彭亮潘嘉韵吴晓蔓
关键词:尿路感染大肠杆菌基因敲除
ppk1基因缺失对脑膜炎大肠杆菌K1株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大肠杆菌K1株E44敲除ppk1基因后与野生株之间差异并探讨ppk1基因在E.coli K1株致脑膜炎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将野生株与敲除株置于56℃2、4、6 min,以比较二者对热刺激的抵抗力差异;(2)利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以及采用经典的粘附、侵袭率定量实验比较二者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的粘附和侵袭能力;(3)将细菌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后,利用激光共聚焦观察二者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骨架重排现象。结果与野生株E44相比,ppk1敲除株对于56℃热刺激的抵抗力明显下降;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敲除株粘附和侵袭入HBMEC的数量均少于野生株,定量粘附、侵袭实验也进一步证实;借助激光共聚焦发现敲除株诱导HBMEC细胞骨架重排的能力要弱于野生株。结论 ppk1对于脑膜炎大肠杆菌K1株抵抗热刺激、粘附和侵袭HBMEC以及诱导HBMEC的细胞骨架重排具有重要作用。
彭亮潘嘉韵罗苏杨正慧黄慕芳曹虹
关键词:脑膜炎基因敲除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ppk1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大肠埃希菌是机体正常肠道菌群之一,属于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肠道内感染一腹泻;肠道外感染一多为内源性感染,以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最为常见,还有胆囊炎、新生儿脑膜炎、腹膜炎...
罗苏
关键词:尿路感染大肠杆菌微生物检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