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液动力
  • 4篇血液动力学
  • 3篇动脉
  • 3篇液动
  • 3篇肺动脉
  • 2篇动脉压
  • 2篇心导管
  • 2篇脉压
  • 2篇急进
  • 2篇肺动脉高压
  • 2篇肺动脉压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检查
  • 1篇电复律
  • 1篇丁胺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多巴
  • 1篇多巴酚丁胺
  • 1篇心泵功能

机构

  • 9篇青海省高原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四医...

作者

  • 9篇孙水英
  • 3篇张素琴
  • 2篇杨景义
  • 2篇郭秋香
  • 1篇田忠新
  • 1篇李晓冬
  • 1篇陈达生
  • 1篇欧宁
  • 1篇周惠莉
  • 1篇任旭梅
  • 1篇李文昕

传媒

  • 5篇高原医学杂志
  • 3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多巴酚丁胺对肺动脉高压的血液动力学效应被引量:1
1994年
用心导管法对9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高原心脏病7例,房间隔缺损一例,动脉导管未闭一例)经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10%葡萄糖200ml加多巴酚丁胺20mg,45滴/分)后5,15,25,35,45和60分观察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显示用药后除心率和心搏指数上升外,右房、右室、肺动脉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均有轻度下降,多巴酚丁胺滴入15分后肺动脉压开始下降,60分钟时仍显示继续下降。结论:多巴酚丁胺对肺动脉高压有轻度降压作用,其作用可能是多巴酚丁胺加强左室心肌收缩力,导至左室舒张末压下降,随之左房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下降的结果。
张素琴缪澄宇孙水英谭肖芬吉建江李文听任旭梅祁崇宁郭秋香李晓冬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肺动脉高压
QRS积分法观察急进5172米高原者的心泵功能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参照Wagner等应用的QRS积分法,对60例急进高原者进行自身对照,旨在探讨该法在观察急进高原后(5 172米)心泵功能变化中的意义。本文结果提示:急进高原后QRS积分有一定的变化,0分组减少,3分组从无到有。有急性高山反应者,QRS积分的变化显著,3分组达到27.8%,说明低氧对心泵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心电图QRS积分法具有无创性,简单,重复性强,可普遍开展等优点。本文首次引用QRS积分法于线心梗患者,作为急进高原者心泵功能的估价尚属初次尝试,需进一步研讨。
孙水英缪澄宇杨良瑞更登刘维平杨景义
关键词:积分法QRS心泵功能心肌梗塞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高原地区162例肺动脉压测定结果分析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报告了海拔2 260米地区162例心导管测定PAP结果。共检出PAH 65例(40.1%),其中肺心病(14/19,73.7%);心肌病(2/3,66.7%);风心病(18/33,54.5%);先心病(23/47,48.9%);冠心病(2/8,25.0%);高心病(5/18,27.8%);健康者(1/34,2.9%)。健康组MPAP为1.92±0.33kPa,较文献为低,高心病组PAH检出率较预期为低,对此进行了讨论。
缪澄宇孙水英谭肖芬袁重果肖世君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心导管
乙胺碘呋酮转复持续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1989年
乙胺碘呋酮(胺碘酮)已是国内外公认的一个强效,广谱的优良抗心律失常药,我们应用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22例,成功17倒,失败5例,有效率77.3%。本文提示房颤病程的长短对转复的有效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胺碘酮用于转复持续性房颤疗效高,转复后维持时间较长,毒副作用相对比奎尼丁小,较电复律使用简便,易为患者接受等优点,对转复房颤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对其毒副作用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
孙水英缪澄宇吉建江
关键词:持续性房颤乙胺碘呋酮转复房颤电复律房颤持续时间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对33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患者行左心导管检查以研究心房纤维颤动(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窦律组)的血液动办学区别。结果说明窦律组的血液动力学测值接近正常值的高限,而房颤组的各项测值均明显异于窦律组。其中CI较窦律组降低28.7%,SVI降低78.7%。pm增加29.3%,TPR增加41.4%,PAR增加57.3%。临床显示房颤组心功能较差,左房增大的比例大,心胸比例大,办膜病以二尖办双病变占多数。本文并对血液动力学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孙水英缪澄宇吉建江张素琴刘品发周惠莉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血液动力学风心病心导管检查心胸比例左房增大
急进海拔5170米健康人肺通气功能测定
1992年
肺的通气习服在高原适应中急进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文献中对人体居住高原的肺通气功能报导较多,但对急进海拔5000米以上的观测较少,本文报告1988年在新疆45名健康青年由海拔1410米于3天内急进海拔5170米对肺通气功能变化的特点,并探讨其与低氧适应及发生急性高山病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①对象:叶城县(海拔1410米)新疆军区边防连战士45名,均内地籍,年龄17~26岁,平均19.9±3.2岁。进入高原前在海拔1410米处进行了全面体检,排除了心肺疾患,并进行了通气功能测定。
更登缪澄宇孙水英杨良瑞
关键词:急性高山病肺通气功能测定习服心肺疾患通气功能过度通气
氧、异搏停、酚妥拉明、硝酸甘油、硫氮卓酮、硝苯砒啶和巯甲丙脯酸对肺动脉压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为研究氧、异搏停、酚妥拉明,硝酸甘油、硫氨卓酮、硝苯砒啶和巯甲丙脯酸在2260m高原对肺动脉压的影响,对218例心血管病人进行了305例次的上述药物的经心导管监测的肺动脉压降压效果观察。结果:吸100%氧10分钟对不同水平肺动脉压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降压效应,下降幅度为0.17~0.7kPa。肺动脉内注射异搏停10mg,肺动脉内注射酚妥拉明10mg,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mg和口服琉甲丙脯酸75mg只对肺动脉压增高者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降压效应,异搏停下降幅度为0.36~0.5kPa,酚妥拉明下降0.63~0.85kPa,硝酸甘油下降0.46~1.21kPa,巯甲丙脯酸下降0.56~0.94kPa。异搏停、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和巯甲丙脯酸对肺动脉压正常者虽显示降压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口服硫氮卓酮120mg和口服硝苯吡啶30mg对不同水平肺动脉压均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降压效应。结论:吸氧、静注酚妥拉明、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口服巯甲丙脯酸可在2260m高原较明显地降低肺动脉压。
缪澄宇欧宁王育民张素琴谭肖芬孙水英陈达生李文昕吉建江边惠萍杨良瑞徐复达阿维天祁崇宁郭秋香
关键词:肺动脉压异搏停酚妥拉明硝酸甘油
血液动力学对预测急性高原病易感人群价值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1993年
作者对一组急进高海拔区(>5000m)进行国防施工的青年战士,结合急性高原病易感人群予测课题的研究,应用阻抗血流图及其一阶微分波检测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经统计学处理,发现血流动力学许多参数,在发病组与未发病组之间都有显著性改变。其中DP、MAP、RVET、CCO及TPR等参数发病组均较未发病组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唯有RSV及C较未发病组低,且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因此肯定了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对急性高原病易感人群的预测价值。
杨景义田忠新缪澄宇孙水英杨良瑞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急性高原病易感人群高海拔区
等容血液稀释法治疗肺心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附9例报告)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对9例慢性肺心病选用等容血液稀释法治疗,其作用是快速稀释血液、降低血粘度、降低心脏的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改善微循环和心功能。本文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右心导管法行换血治疗,采用本方法可监测换血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本文结果与上述作用相符,9例患者的自觉症状改善,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肺循环阻力降低,心排出量增加,肺功能改善。
缪澄宇孙水英蔡春兰谭肖芬边惠萍吉建江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换血治疗心排出量肺循环阻力血粘度高碳酸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